六上数学教案【优质4篇】

时间:2016-02-01 09:29:2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六上数学教案 篇一

在六上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将深入学习数的概念和运算,帮助学生建立起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教案将围绕着数的认识和数的运算展开,通过一系列的课堂活动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这些基础知识。

第一课,我们将学习数的认识。我们将通过比较不同物体的数量来引导学生对数的认识,让学生了解到数是用来表示数量的。我们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观察教室中的物品数量来进行讨论,例如教室中有多少桌子、多少椅子等。然后,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并估算出它们的数量。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将能够初步认识到数的概念。

第二课,我们将学习数的读法和写法。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到数的概念,现在我们需要教他们如何正确地读写数。我们可以通过出示一些数字卡片,让学生模仿我们的读法和写法,逐渐熟悉数字的形状和音调。之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游戏,比赛谁能最快读出卡片上的数字。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将能够更加熟练地读写数字。

第三课,我们将学习数的比较。通过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学生将能够进一步理解数的概念。我们可以通过出示一些数字卡片,让学生两两比较并找出较大的数。然后,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进行数的比较,通过游戏的方式加深他们对数的大小关系的理解。

第四课,我们将学习数的加法。在这一课中,我们将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加法的概念。我们可以通过出示一些物品或数字卡片,让学生进行相加的操作。然后,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通过加法来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将能够初步掌握加法的运算规则。

通过以上的课程安排,我们将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数的概念和认识,同时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将通过一系列的课堂活动和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数的读写、比较和加法等基础知识。相信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

六上数学教案 篇二

在六上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将继续学习数的概念和运算,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本教案将围绕着数的认识和数的运算展开,通过一系列的课堂活动和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这些基础知识。

第五课,我们将学习数的减法。在这一课中,我们将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减法的概念。我们可以通过出示一些物品或数字卡片,让学生进行相减的操作。然后,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通过减法来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将能够初步掌握减法的运算规则。

第六课,我们将学习数的乘法。在这一课中,我们将通过实际操作和图形呈现,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的概念。我们可以使用一些小球或方块来演示乘法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计数来理解乘法的含义。然后,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通过乘法来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将能够初步掌握乘法的运算规则。

第七课,我们将学习数的除法。在这一课中,我们将通过实际操作和图形呈现,帮助学生理解除法的概念。我们可以使用一些小球或方块来演示除法的过程,让学生通过分组来理解除法的含义。然后,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通过除法来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将能够初步掌握除法的运算规则。

通过以上的课程安排,我们将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学生对数的概念和运算的理解。我们将通过一系列的课堂活动和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减法、乘法和除法等基础知识。相信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将能够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上数学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能借助数轴初步理解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关系。【重点难点】

  负数的意义和数轴的意义及画法。

  【教学指导】

  1.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加深学生对负数的认识。

  负数的出现,是生活中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需要。教学时,教师应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实例,特别是学生感兴趣的一些素材来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出现负数的必要性,并通过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对比,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在引入负数以后,教师要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用正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实际例子,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并通过大量的事例加深对负数的认识,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

把握好教学要求。

  对负数的教学要把握好要求,作为中学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过渡,小学阶段只要求学生初步认识负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负数的意义,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这里不出现正负数的数学定义,而是描述什么样的数是正数,什么样的数是负数,只要求学生能辨认正负数。关于数轴的认识,这里还没有出现严格的数学定义,而是描述性的定义,只是让学生借助已有的在直线上表示正数和0的经验,迁移类推到负数,能在数轴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所对应的点。

  3.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创设了开放性的思维空间,在解决问题时应着眼于让学生自主地理解数学信息、寻找解题思路。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寻找答案,对于学生有道理的阐述,教师要积极鼓励,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逐步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内驱力。

  (转载于:和向西走200m、前进20步和后退25步吗?说说你是怎么表示的?师把学生的表示结果一一板书在黑板上。

  2.归纳正数和负数。

  (1)你能把黑板上板书的这些数进行分类吗?小组讨论交流。

  (2)教师展示分类的结果,适时讲解。像+8,+4,+2000,+500,+100,+20这样的数,我们把它们叫做正数,前面的+号也可以省略不写。像-8,-4,-500,-20这样的数,我们把它叫做负数。

六上数学教案 篇四

  一、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会应用这个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研究探时的意识,追求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资源

  1.实物投影仪—台。

  2.每小组《验证表》一张。验证表举例结论

  3.比,除法,分数关系表:

  比前项相当于后项相当于比值相当于除法分数

  4.卡片若干张。

  (1)商不变的规律;(2)分数的基本性质;

  (3)比的基本性质。

  三、教学实施方案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教课标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70—71页。教学形式: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学流程:创没情境——验证猜想——展示交流——意义构建——巩固拓展。

  评价方法:目标评价、师生评价、组际交流评价。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中“0除外”的道理。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验证表,卡片等。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发猜想。

  目标:

  (1)复习旧知,为学生发现问题、产生猜想奠定基础。

  (2)启发学生大胆猜测,提出自己的假设。

  过程:

  (1)复习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通过填写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表,让学生发现比、除法、分数有很多相似之处?

  (2)复习商不变的规律和分数的基本性质。

  通过复习,引导学生联想:在除法中有商不变的规律,在分数中有分数的基本性质,那么比有没有类似的基本性质:

  提出猜想:

  (1)学生讨论比有没有类似的基本性质。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如:比和分数、除法有很多相似之处;一个比就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看成一个分数,就可以遵循分数的基本性质等。最后得出比的基本性质。

  (2)猜想比的基本性质的内容。引导学生根据商不变的规律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内容,猜测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2.小组合作,验证猜想。

  目标:

  (1)引导学生对验证猜想提出各自的'想法与途径?

  (2)组织实践活动,揭示知识本质,让学生自己获取知识,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3)营造协作学习氛围,组织讨论研究、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协作学习意识。

  过程:

  (1)小组讨论:这个猜想成不成立?是否具有普遍性?用什么方法来验证?

  (2)小组代表发言,说出本组思路。

  A组:我们想用一个比,用它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得到新比,看比值变不变。

  B组:我们想用一个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一个分数或者一个小数,看它的比值变不变。

  C组:我们想把不同的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看它们的比值变不变。

  通过学生发言,让学生互相启发,产生灵感,对验证猜想的方法进行比较,使自己的实践活动更加具有科学性,更严谨。

  小组合作,试着验证:

  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想法,用一个比或多个比进行验证,对验证结果进行初步总结。填写《验证表》。

  3.展示交流,感受过程。

  目标:

  (1)理清知识脉络,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感受到探究过程,使学生学到科学的研究方法、

  (3)培养学生的条理性和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

  (1)用实物投影展示各个小组的《验证表》。

  (2)各小组代表发言,本组所得的结论。

  (3)老师引导学生比较各组的结论。

  (4)引导学生讨沦比的基本性质是否具有普遍性,有没有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比值变了的。如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0,比值会怎样。

  4.意义建构,体验成功。

  目标:

  (1)通过整理归纳,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2)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信心。过程:

  (1)引导学生讨论哪个组的结论比较全面,怎样说更严谨。

  (2)集体归纳,板书。

  (3)体验成功:我们发现的这个数学规律就叫比的基本性质,许多科学家都是这样提出猜想、实践验证,发现了许多大自然的奥秘,还有许多奥秘需要我们去发现、创造。

  5.巩固拓展,灵活运用。

  目标:

  (1)利用不同形式的练习使学生熟练应用比的基本性质、

  (2)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

  过程:

  (1)(出示)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第71页练一练2)边练习边讨论:怎样运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怎样化简最快最好。

  (2)总结方法:联系旧知,灵活运用。

  (3)灵活运用,抢答比赛。

  五、教学反思

  1.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探究欲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所以,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把问题隐藏在情境之中,形成悬念,引起学生迫不及待地探索和研究。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还能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建构数学知识。如《比的基本性质》一课,传统的教学是:出示一组分数3/4、6/8、9/12,让学生发现3/4:6/8:9/12,接着把分数转化成比3:4=6:8=9:12,归纳出比的基本性质,接着是一层层的巩固练习。这个过程是老师讲,学生听,被动地接受。不说让学生感兴趣,就是对其内容,学生也是一知半解。

六上数学教案【优质4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