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课程教案设计 篇一
教案名称:认识数字0-100
教学内容:数的认识与数的读写
教学目标:
1. 能准确地认识0-100的数字,并能正确地读写这些数字。
2. 能够将所学数字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如购物、计算等。
教学重点:
1. 认识0-100的数字。
2. 正确地读写数字。
教学难点:
1. 认识数字的顺序。
2. 读写数字时注意正确的发音。
教学准备:
1. 数字卡片。
2. 黑板、粉笔。
3. 数字图片或实物。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新课
1. 与学生进行互动对话,询问他们是否认识0-100的数字,并请他们举例。
2. 引导学生认识0-100的数字,并进行相关的教学解释。
Step 2:认识数字
1. 准备数字卡片,展示数字0-100,并要求学生跟读。
2. 让学生分组,进行数字卡片的排序活动。
3. 进行数字卡片的游戏,学生根据卡片上的数字,自由组合成各个数字。
Step 3:读写数字
1.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数字的顺序,例如10是由1和0组成,11是由1和1组成,以此类推。
2. 利用黑板和粉笔,进行数字的写法教学。
3. 让学生进行书写练习,纠正错误发音和写法。
Step 4:应用实际
1. 准备购物清单,让学生根据清单上的数字进行模拟购物活动。
2. 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计算,例如:如果买了10个苹果,再买5个橙子,一共买了多少个水果?
3. 让学生进行小组活动,编写一段简短的对话,对话中涉及到数字的使用。
Step 5:总结和评价
1.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
2. 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结,总结所学内容。
教学延伸:
1. 让学生进行数字的拼图活动,提高数字的认知能力。
2. 引导学生进行数字的比较活动,如大小比较、数量比较等。
小学三年级数学课程教案设计 篇二
教案名称:认识几何图形
教学内容:平面图形的认识与分类
教学目标:
1. 能够准确地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如正方形、矩形、三角形、圆形等。
2. 能够根据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和命名。
教学重点:
1. 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
2. 掌握图形的特征及其分类。
教学难点:
1. 正确命名和分类图形。
2. 理解不同图形的特征。
教学准备:
1. 平面图形卡片。
2. 黑板、粉笔。
3. 图形图片或实物。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新课
1. 与学生进行互动对话,询问他们是否认识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并请他们举例。
2. 引导学生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并进行相关的教学解释。
Step 2:认识图形
1. 准备图形卡片,展示常见的平面图形,并要求学生跟读。
2. 让学生分组,进行图形卡片的分类活动。
3. 进行图形卡片的游戏,学生根据卡片上的图形,自由组合成各个图形。
Step 3:图形的特征
1.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图形的特征,例如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矩形的两组边相等等。
2. 利用黑板和粉笔,进行图形的特征教学。
3. 让学生进行图形的绘制练习,纠正错误的绘图和命名。
Step 4:图形的分类
1. 引导学生进行图形的分类活动,例如根据边的数量、边的长度等进行分类。
2. 让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根据所学图形的特征进行图形的命名和分类。
Step 5:总结和评价
1.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
2. 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结,总结所学内容。
教学延伸:
1. 让学生进行图形的拼图活动,提高图形的认知能力。
2. 引导学生进行图形的比较活动,如大小比较、形状比较等。
小学三年级数学课程教案设计 篇三
小学三年级数学课程教案设计
一、课标解读: 一)数与代数1。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小数。2。能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4。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5。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二)空间与图形1。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2。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3。结合实例,感知理解对称现象。4。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三)统计与概率1。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2。通过实例,认识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并完成相应的图表。3。能根据简单的问题,使用适当的方法(如记数、测量、实验等)收集数据,并将数据记录在统计表中。4。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5。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四)实践活动1。经历观察、操作、实验、调查、推理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2。获得一切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五)思想品德和情感教育
二、教材分析:
(一)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位置与方向,年、月、日,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难点:位置的确认,计算的算理,时间的计算。
三、学情分析:
1、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虽已发展了有意注意,但还是容易受其他事物的影响而分心。这个年龄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还较差。上课不专心听讲,有其自身的年龄特点。2、学生一般对上课所讲的内容不容易感兴趣。如果教师讲得有趣,学生肯定会全神贯注。3、学生虽然已上了三年级,但有的学生还未养成上课听讲的良好习惯。4、有的学生不适应教师的讲课形式或不喜欢任课教师,而“迁怒”于听课。5、有的差生平时受到教师的关注少一些,而教师的批评正是一种关注,潜意识想得到教师的关注,所以不认真听讲。 总体上,从上学期成绩分析看,成绩较理想但还需继续努力,本学期要因材施教,分别对待。对于自己认为聪明得很,平时懒读、懒写、懒做题,成绩也不会好到哪儿去的学生,可以引导多自学,自己悟出道理,小组展开讨论,比教师苦口婆心的说教会更有效。对于基础很差、干劲更差,上课不遵守纪律,作业叮嘱再三都不能完成的十多个同学,更要认真对待,发现他们思想、学习中的闪光点,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与家长联系沟通,与优生结对子,力争使他们成为砌墙的砖头——后来居上。
在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要继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增优补差
1、创造性的使用和处理教材。教学选取的素材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新颖有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教学中,要注重利用“信息窗”“情境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要创设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能充分体验,把主动权放给学生。重视有效的小组研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体验合作的快乐。3、尽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口算和计算的兴趣,提高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4、应用题的教学要重视学生理解题意,分析题意的过程,准确的把握数量关系,逐步提高举一反三的能力。 5、要充分利用数学学具,重视学生操作,让学生积极的动手、动脑、动口。6、作业布置力求少而精,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区别对待。作业批改要及时,并努力做好批改记录,以便进行有的放矢的反馈和矫正。 7、对后进生要多给与关心和帮助,多给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激发其上进心。鼓励学生间的相互帮助,使后进生乐于接受。 8、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多读书,多查阅资料,掌
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多听课,多评课,汲取先进教师的教学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