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活动课教案(优秀6篇)

时间:2012-07-06 07:31:35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高中音乐活动课教案 篇一

教案主题:音乐表演与创意

教案时长:2个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习和掌握不同类型音乐表演的技巧和要素。

2. 培养学生的创意和表演能力,提高音乐艺术修养。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内容:

1. 音乐表演的基本技巧和表达方式。

2. 不同类型音乐表演的特点和要素。

3. 创意表演的概念和方法。

教学准备:

1. 音乐播放设备和音乐素材。

2. 音乐乐谱和乐器。

3. 录音设备和摄像设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导入(10分钟):

- 通过播放一段音乐,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 提问:你们喜欢听音乐吗?你们有过音乐表演的经历吗?

2. 学习音乐表演的基本技巧和表达方式(20分钟):

- 讲解音乐表演的基本技巧,如音准、节奏、音色等。

- 演示不同的表演方式,如独唱、合唱、乐器演奏等。

- 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尝试表演。

3. 学习不同类型音乐表演的特点和要素(20分钟):

- 分析不同类型音乐表演的特点,如流行音乐、古典音乐、民族音乐等。

- 学习不同类型音乐表演的要素,如舞蹈、服装、灯光等。

第二课时:

4. 学习创意表演的概念和方法(20分钟):

- 讲解创意表演的概念和意义。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创意表演来表达音乐的内涵和情感。

- 学生分组进行创意表演的讨论和策划。

5. 学生创意表演实践(30分钟):

- 学生分组进行创意表演的实践。

-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和表演方式,发挥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

6. 总结(10分钟):

- 学生进行表演展示,并进行评价和讨论。

-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收获。

教学延伸:

1. 学生可以录制自己的创意表演,并进行观摩和评价。

2. 学生可以参加学校的音乐演出或比赛,展示自己的表演才华。

评估与反思:

1. 观察学生在音乐表演和创意表演中的表现和进步。

2.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

高中音乐活动课教案 篇二

教案主题:音乐欣赏与鉴赏

教案时长:2个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习和欣赏不同类型音乐作品,培养音乐鉴赏能力。

2. 了解音乐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提高音乐素养。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情感表达和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

1. 音乐欣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不同类型音乐作品的特点和风格。

3. 音乐作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教学准备:

1. 音乐播放设备和音乐素材。

2. 音乐欣赏指导书籍和资料。

3. 录音设备和摄像设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导入(10分钟):

- 通过播放一段音乐,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 提问:你们喜欢听音乐吗?你们对音乐有什么了解?

2. 学习音乐欣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20分钟):

- 讲解音乐欣赏的基本方法,如听觉注意、情感体验等。

- 演示音乐欣赏的技巧,如音乐细节的把握、整体感受的把握等。

- 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欣赏音乐作品。

3. 学习不同类型音乐作品的特点和风格(20分钟):

- 分析不同类型音乐作品的特点,如古典音乐、摇滚音乐、爵士音乐等。

- 学习不同类型音乐作品的风格,如和声、节奏、曲式等。

第二课时:

4. 学习音乐作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20分钟):

- 讲解音乐作品的历史背景,如作曲家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 引导学生了解音乐作品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如民族音乐的特点和意义。

- 学生进行音乐作品的分析和讨论。

5. 学生音乐欣赏实践(30分钟):

- 学生欣赏自己选择的音乐作品,并进行感受和体验。

- 学生可以通过绘画、写作等方式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

6. 总结(10分钟):

- 学生进行音乐作品的分享和讨论。

-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收获。

教学延伸:

1. 学生可以自己收集和整理音乐作品,形成个人的音乐欣赏库。

2. 学生可以参加音乐会或音乐节,进一步拓宽音乐欣赏的范围。

评估与反思:

1. 观察学生在音乐欣赏中的表现和反应。

2.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

高中音乐活动课教案 篇三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与舞蹈》第二单元中的《傣族舞蹈》,傣族舞蹈是少数民族民间舞的重要组成部分,傣族人民以舞蹈这种特殊的语言,直率、真挚的反映了他们的生活、劳动、风俗、娱乐场景及思想感情,是实现他们精神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优美的舞姿把人们带入了诗一般的境界。

  2、教学目标

  (1)调动学生兴趣,积极、有创造性地参与音乐与舞蹈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傣族舞蹈的基本舞姿、风格及动作韵律等特点。

  (2)在欣赏、模拟、表演、创编等活动中,广泛积累舞蹈素材,提高自身鉴赏和舞蹈表现力,并具有一定的创编能力。

  (3)引导学生感受乐舞交融所产生的美感和魅力,培养和激发学生热爱少数民族舞蹈的情感。

  3、教学重点、难点

  舞蹈是肢体动作的艺术,不仅仅是做做而已,更重要的是体现一种民族风格特点,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傣族舞蹈的体态风格,灵活运用傣族舞蹈的基本动作。难点是要求学生根据舞蹈音乐来进行创编。

  二、说学法

  课堂标准关注的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在乐舞交融的教学活动当中,我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在学法的指导上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用视觉来观察模仿老师和图片中所给出的动作,用听觉来把握傣族舞蹈的音乐风格特点,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表现音乐,并用交互式的学习方法,创设学生互动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创编舞蹈作品的热情和信心,让乐舞交融装点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

  三、说教法

  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在教与学的问题上,从重教师的“教”为主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主;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问题上,要重点关注对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为了让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中达到教学目标,我主要采用了图像观摩法、情景模拟法、比较鉴赏法等,从而使学生获得感受与鉴赏、模仿与表演、创编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1、情景模拟,亲近艺术。

  课伊始,教师身着傣族服饰,伴随优美的音乐跳一小段傣族舞蹈,接下来以导游的身份带领同学们来到具有“动植物王国”之称的云南,开展一次丰富多彩的“舞蹈采风活动”,期间采用“傣族文化”知多少的提问方式,揭示课题《傣族舞蹈》,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引发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视频鉴赏,领悟风格。

  通过多媒体辅助式教学,请学生欣赏相关的视频与图片,鉴赏后请同学们来谈一谈: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了解傣族舞蹈的风格特点,知道傣族人民主要居住在瑞丽、西双版纳等地区,人民普遍爱好歌舞,舞蹈形象生动,感情细腻,许多动作多为动物的模拟与美化。头、肩、腰身、胯所形成的弧线,俗称“三道弯”,舞蹈造型具有“雕塑性”。

  3、自主探索,领悟动作。

  教师首先播放电脑合成的影片,呈现傣族舞蹈的基本动作——手型、手位及脚位,让影片所表现出优雅、柔美的静态舞姿,深深吸引着同学。抓住这一切入契机,教师向学生提出:请同学们三人一组来模仿手型、手位及脚位,让他们自己去感悟动作的要领,再让学生看教师示范,启发学生发表评议,加强手型、手位及脚位动作要领的领悟,然后出示课件:借鉴观赏由舞蹈家杨丽萍表演的傣族舞蹈《雀之灵》,使学生通过影视欣赏——交互模拟——教师示范——借鉴欣赏——师生评议等过程,既避免了枯燥的说教形式,使原本抽象的内容更加形象化、生动化,又较好地掌握了傣族舞蹈的风格特点。

  4、聆听音乐,感受情绪。

  首先教师给同学介绍云南特有的民族吹管乐器葫芦丝,让同学们对它的外部结构有一个直观的印象,然后教师来演奏一小段音乐片断,让同学们了解此乐器的音色特点,然后完整的来欣赏葫芦丝独奏曲《月光下的凤尾竹》时,主要采用聆听——讨论交流——感受情绪等三个环节来组织教学。让学生感受、体验:夜幕下的傣族村庄、凤尾竹下的青年男女、村庄恢复宁静进入梦想的情绪,从而更好的揭示音乐的主题和结构特点。

  5、想像创编,体验成功。

  根据刚才欣赏过的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让学生灵活的运用傣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开展创编活动。首先由学生自主创编动作,初步感知,再把学生分成三组分别创编音乐中的一段,注意学生强弱搭配,然后以小组为单位选派代表表演创编的作品,并进行自评与互评的交互式学习,同时为舞姿优美的学生颁发奖品——金孔雀的挂饰,最后在欢乐的音乐旋律中让学生跟随教师尽情的舞动起来,表达乐舞交融给人们带来的欢乐,把这堂课推向轻松、愉悦的高潮。

  6、课堂小结,艺术升华。

  我会告诉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傣族舞蹈便是民族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需要我们更好的学习和发扬光大,使这朵奇葩光辉灿烂。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学生进入教室的那一刻开始,教师就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的音乐舞蹈环境,使学生经过:情景模拟,亲近艺术、视频鉴赏,领悟风格、自主探索,领悟动作、聆听音乐,感受情绪、想像创编,体验成功、及课堂小结,艺术升华等过程,逐渐熟悉了解舞蹈音乐的旋律,而且在乐舞交融中体会到自己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最后学生与老师共同表演创编作品,体验成功的喜悦。在这种创造性的音乐舞蹈实践中,由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始终保持着高涨的气氛,达到了“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效果。

高中音乐活动课教案 篇四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聆听《金蛇狂舞》,感受、体验其热闹、活泼的音乐情绪,体会江南人民赛龙船的热烈场景和欢腾的情绪。

  【过程与方法】

  在感受、体验以及小组合作学习,在理解音乐作品的基础上认识聂耳及其创作特点,掌握这位革命音乐家的伟大贡献。

  【知识与技能】

  带感情哼唱作品,认识作品的创作手法,体会作品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反复听赏音乐作品,体会作者表达的音乐情感,认识了解聂耳及其音乐创作。

  【难点】

  理解并掌握螺蛳结顶的传统作曲技法。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钢琴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教师为学生播放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剪辑视频,并请同学们仔细留意:“视频中出现的曲子的名字是什么,你在哪里听过?”

  学生自由回答。(《金蛇狂舞》)

  2、教师总结并追问:“这样的乐曲作为背景音乐给现场营造了什么样的效果呢?”由此,顺势导入本课。

  (二)初步感知

  1、初听乐曲,乐曲表达了什么情绪?听此乐曲可以想象一幅什么样的场景?(欢腾的情绪;营造了节日氛围,表现了江南人民在节日的夜晚赛龙舟的热烈场景)

  2、请同学们通过以往的历史常识结合课前的预习,简单介绍聂耳生平,教师做适当总结。(聂耳,是我国30年代的作曲家,一生虽然短暂,但是他把毕生的精力都投入到了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创作之中,也被称为是“人民音乐家”。它的创作领域包括群众歌曲、抒情歌曲、若干电影音乐作品以及民间器乐合奏曲,代表作品《码头工人》、《铁蹄下的歌女》、《翠湖春晓》等等。)

  3、乐曲的体裁形式是什么?(民乐合奏曲)

  (三)探究学习

  1、再次聆听《金蛇狂舞》,通过欣赏和观察乐谱,学生划分乐段,教师做总结。(乐曲分为几个部分?乐曲演奏主要由哪些乐器组成?全曲由三部分反复交替组成循环结构,乐谱上已经标注了分段记号。以锣、鼓等打击乐器为主,渲染了热烈欢腾的气氛,也使乐曲民族特色更加鲜明。)

  2、分段听赏音乐作品。

  (1)分析第一段

  聆听第一段,这段音乐描述了什么场景?(比赛开始时整装待发,人声鼎沸的场面。)

  带领学生哼唱旋律。

  (2)分析第二段

  聆听第二段,并思考:这一段在情绪上与第一段相比有什么不同?作者是如何来表现的?(情绪更加热烈,节奏更加紧凑、力度加强、速度变快。)

  带领学生哼唱旋律。

  (3)分析第三段。

  听赏第三段音乐,并思考:金蛇和狂舞分别指的是什么?(金蛇——江面上比赛的龙舟,狂舞——龙舟队争先恐后竞赛的场面。)

  3、探寻音乐的创作手法。

  请同学们仔细聆听作品,并结合第三段的乐谱,教师弹琴,学生通过分组对唱、接龙的方式仔细展开思考:在这段旋律中你能否发现什么规律呢?这是一种什么创作手法?(乐句之间上下呼应、呈现出逐渐紧缩的形式,最终以简洁的单音结束全曲。这是我国传统音乐创作中经常使用的一种作曲手法,叫做“螺蛳(si)结顶”。)

  4、思考为什么运用“螺蛳结顶”这种创作手法?怎样演奏才能更准确的表达音乐情感?(“螺蛳结顶”可以很形象呈现问答句式;演奏时,一问一答要体现出一强一弱的演奏效果,形成鲜明的力度对比。整体速度稍快些,这样基本上就能把作品的整体情感准确的表现出来。)

  5、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得到了哪些启发?

  (三)拓展延伸

  1、教师引导同学们了解施光南的声乐作品——请同学们欣赏《打起手鼓唱起歌》以及《祝酒歌》,并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同样被称为“人民音乐家”的两个人,为什么在音乐创作上有着不同的风格呢?

  学生讨论,并自由发言。

  2、师生共同总结。(两位作曲家生活于完全不同点历史时期——解放前和解放后,因此,艺术家的创作与他所处的时代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四)小结作业

  1、师生用问答的形式,共同总结本课主旨。(结合时代背景欣赏音乐作品,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音乐文化)

  2、下节课我们以“人民革命音乐家”为主题召开一次音乐赏听会,同学们在课下整理文本及音响资料,下节课分享。

高中音乐活动课教案 篇五

  教学目的:

  1、通过介绍民乐二胡,培养学生热爱我国民族音乐的思想感情;

  2、通过几首二胡曲的欣赏,体会乐曲所表现不同的风格,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3、通过介绍几位音乐家,教育学生学习他们勤奋好学、开拓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二胡音乐欣赏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几首不同风格的音乐

  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引导想象感受的方法

  学法指导

  自主、合作、探究;愉快与启发式

  教具或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二胡

  教学过程

  一、老师激情表演导入(师奏3分钟的二胡曲《光明行》)

  提问:

  1、这是什么?

  2、这是西洋乐器还是我国的民族乐器?

  3、它有几根弦?

  二、介绍二胡:

  因为它只有两根弦,所以取名为二胡,二胡是现代的名称,过去民间多称它为南胡、胡琴、等, 二胡看上去是一个物体,没有什么感情可以表达,但是它一但经过不同的演奏人员在技术和艺术上的加工。就会变成一个很懂感情的东西,接下来我给大家讲讲二胡的魅力所在。

  三、欣赏音乐《赛马》

  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音乐的名字吗?你们听了着段音乐能讲述一下你们的感受吗?(师生共同讨论,发挥自己的联想)

  2、乐曲简析:(略)

  四、欣赏音乐《空山鸟语》

  1、播放《空山鸟语》引子部分,要求学生仔细倾听,想象画面;

  2、请学生在黑板上画出自己感受到的画面;

  3、教师根据引子画出一幅简单的群山图;

  4、继续放音乐,完成画面;

  5、作者写作主要意图;

  6、作者 生平简介(略)突出作者勤奋好学;

  7、乐曲简析:(略)

  五、欣赏女子十二乐坊的音乐

  1、导入:

  2、介绍女子十二乐坊。

  3、欣赏音乐《自由》。

  4、里面的音乐和以上的音乐有什么并不同。

  5、里面二胡的演奏形式和以上有什么不同呢?

  6、音乐分析:(略)

  六、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初步的了解了一下二胡,介绍了这么多不同形式的二胡曲和一些音乐名人,希望大家象音乐名人那样勤奋努力学习,能够热爱我国的民族音乐,学习我们民族乐器,并能够更好的把我国的民族音乐开拓创新。让我国的民族音乐在中国以及全世界发扬光大,永保青春魅力。

高中音乐活动课教案 篇六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聆听《草原放牧》《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感悟音乐的表现和创造,逐步激发学生对学习音乐鉴赏的兴趣和信心,从而形成健康向上的音乐审美观。

  【过程与方法】

  对比欣赏,感受音乐要素在两部作品中发挥的不同艺术作用。

  【知识与技能】

  学习掌握聆听音乐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感受音乐要素在作品中所发挥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

  探究音乐要素在不同作品中体现出的不同特点。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音响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各位同学大家好,欢迎来到《学会聆听》节目,我是这期节目的主持人。在我们开始聆听音乐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两个问题。大家平时在生活中听歌吗?通过歌曲大家都能感受到什么,可以举例子说明。

  (生举手发言)

  师:音乐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当播放一段音乐时,我们不只是听,还要会听,听它在音乐方面的特点,听它表达的情感状态等等。我们可以用音乐来美化自己的人生,也许我们不是作曲家、音乐家,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听,可以看,可以鉴赏。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鉴赏两首作品,那么大家知道从哪些方面进行鉴赏吗?我们首先来回忆一些基本知识。

  (二)新课教授

  1、回顾音乐要素

  音乐的基本要素: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

  音乐的形式要素:节奏、旋律、力度、速度、调式、曲式、和声等等。

  一般音乐是通过其形式要素来体现情感和特点的。节奏是指音乐运动的长短和强弱,是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力度是音量的强弱程度;速度是音乐进行中的快慢程度。

  2、欣赏《草原放牧》

  (1)欣赏并回答问题

  ①哪些音乐要素发挥了主要作用?(节奏、力度、速度等推动音乐的发展变化。)

  ②独奏乐器是什么?(琵琶)

  ③音乐情绪是怎样的?(生机勃勃、活泼的,能想象到美丽的草原和放牧生活的情景。)

  《草原放牧》是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中的第一部分,作于1972年春。创作这部作品的目的是:尝试着使用我国传统的民族乐器——琵琶为主奏乐器和西洋管弦乐队结合,来表现社会主义革命的现实题材。

  这部作品是根据蒙古族少年龙梅和玉荣在暴风雪中保护公社羊群的真实故事写成的。乐曲采用无标题协奏曲与标题交响诗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将多乐章的划分与单乐章的归纳结合起来,将民族传统曲式中的多段体与交响乐中常用的奏鸣曲式结合起来,将有情节的叙事性与纯音乐的抒情性结合起来,进而形成这部既有鲜明民族特色、又有强烈时代精神的优秀音乐作品。

  (2)分别欣赏作品的第一、第二主题

  学生练习分别打出两个主题的节奏,再加入旋律线哼唱主题旋律,最后加入速度、力度感受主题情感。通过练习对比分析两个主题:

  ①第一主题是根据吴应炬作曲的电影动画片《草原英雄小姐妹》的主题歌改写的。着力刻画“小姐妹”天真、活泼、乐观、富有朝气的少年形象以及她们勤劳放牧的生活情景。这一主题经过几次反复,通过节奏、配器上的一些改变使音乐趋向热烈、欢快。

  ②第二主题与第一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从另一角度表现了内蒙古人民的现实生活。它好像在对美丽而辽阔的草原进行着如歌似的赞美,又好像在描画着草原人民的幸福生活,更像内蒙古人民在抒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第二主题是一段颇具内蒙古长调色彩的旋律。

  3、欣赏《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

  (1)欣赏并回答问题

  ①作品表达的情绪是怎样的?(缓慢的哀歌)

  ②说出这个乐章调式调性和曲式结构?(b小调,省略展开部的奏鸣曲式)

  《第六(悲怆)交响曲》是柴科夫斯基创作的最后一部交响曲,也是他最钟爱的一部作品。通常,交响曲的第四乐章都是热烈欢腾的快板,而这部作品的第四乐章却是一首缓慢的哀歌,其中浸透着“安魂曲”一样的情绪。

  (2)再次播放音乐,并分小组讨论其中一些音乐要素的发展变化。之后每小组抽代表,教师分段播放作品,小组代表边听边解说,主要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敏感度。

  (三)巩固提高

  最后分别完整欣赏《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学生比较两个不同感觉的作品在旋律、速度、力度方面各有什么不同。

  通过比较发现不同风格情绪的作品通过各自的音乐要素体现出来,可见音乐要素在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四)小结作业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已经了解如何聆听感受一首音乐作品。同学们课下先自己欣赏一下《长江之歌》,并学唱。下节课,老师找同学先来进行歌曲的解说。这节课就到这里,下课!

高中音乐活动课教案(优秀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