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课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篇一
标题: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阅读课文《大自然的语言》,学生能够了解大自然的美妙和智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2.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3.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课文的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
教学准备:
1. 课文《大自然的语言》;
2. 大黑板、彩色粉笔;
3. 学生练习册。
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新课
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美丽的自然景色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思考:大自然是如何与我们进行交流的?我们能够通过什么方式了解大自然的语言?
Step 2 阅读理解
1. 学生默读课文《大自然的语言》,并回答以下问题:
a. 课文的主题是什么?
b. 作者通过哪些例子来说明大自然的语言?
c. 作者对大自然的语言有何感受?
d. 你认为大自然的语言对我们有何启示?
2. 学生互相讨论他们的答案,并进行课堂展示。
Step 3 词汇学习
1. 教师板书并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如:激发、启示、瞬间、困惑等;
2. 学生根据课文上下文,猜测并总结这些生词和短语的意思。
Step 4 语言表达
1. 学生分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他们喜欢的自然景观,描述它的美丽和神奇之处;
2. 学生展示他们的描述,并互相评价。
Step 5 拓展活动
1. 学生自由发挥,用他们自己的语言写一篇关于大自然的作文;
2. 学生可以选择描述自己喜欢的自然景观,或者讲述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经历。
Step 6 课堂总结
1. 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和展示,强调大自然的语言是我们与自然交流的桥梁;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和珍惜大自然的语言。
Step 7 课后作业
1. 完成练习册上与课文相关的习题;
2. 预习下一篇课文《大自然的声音》。
初二课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篇二
标题:感悟大自然的声音——《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阅读课文《大自然的语言》,学生能够理解大自然的声音与我们的感受之间的联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2.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3.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课文的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
教学准备:
1. 课文《大自然的语言》;
2. 大黑板、彩色粉笔;
3. 学生练习册。
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新课
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大自然的声音,如鸟鸣、风声等,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
2. 引导学生思考:大自然的声音是如何影响我们的情绪和感受的?
Step 2 阅读理解
1. 学生默读课文《大自然的语言》,并回答以下问题:
a. 课文的主题是什么?
b. 作者通过哪些例子来说明大自然的声音?
c. 作者对大自然的声音有何感受?
d. 你认为大自然的声音对我们有何启示?
2. 学生互相讨论他们的答案,并进行课堂展示。
Step 3 词汇学习
1. 教师板书并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如:透明、如醉如痴、婉转等;
2. 学生根据课文上下文,猜测并总结这些生词和短语的意思。
Step 4 语言表达
1. 学生分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他们喜欢的自然声音,描述它给他们带来的感受和情绪;
2. 学生展示他们的描述,并互相评价。
Step 5 拓展活动
1. 学生自由发挥,用他们自己的语言写一篇关于大自然声音的作文;
2. 学生可以选择描述自己喜欢的声音,或者讲述与大自然声音相关的经历。
Step 6 课堂总结
1. 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和展示,强调大自然的声音是我们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方式之一;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和欣赏大自然的声音。
Step 7 课后作业
1. 完成练习册上与课文相关的习题;
2. 预习下一篇课文《大自然的颜色》。
初二课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篇三
初二课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2、了解本文说明方法,赏析说明文语言的生动优美。
3、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钻研科学的热情和兴趣,激起探索自然奥秘的志趣。
【学习重点】
1、理清说明顺序,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学习难点】
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2、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读
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大自然怎么会有语言?我们读了文章才会恍然大悟。原来大自然的物候现象,如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实际上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从这一点上说,物候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
2、走近作者
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我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他是我国现代物候观测网的倡导者和组织者。撰写物候专著,普及物候知识。《物候学》是竺可桢多年研究物候的结晶。
3、相关资料
名词解释:
物候:主要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变化对节侯的反应。如:植物的开花结实,动物的繁育,始霜解冻等。
农谚:有关农业生产经验的谚语。是农民在长期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所得经验的概括。
物候学:也称“生物气候学”是研究生物的生命活动现象与季节变化关系的科学。
【自主学习】
1、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衰( )( )( )( )翘( )( )( )( )
观( )( )( )( )落( )( )( )( )
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草木荣枯 周而复始 风雪载途 形影不离
A.光荣 又 充满 形态
B.茂盛 又 充满 形体
C.光荣 复习 载重 形状
3、填入下文横线处适当的一组词语是( )。
物候________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___________得多。
为了便于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_________是_________的。
A.观测 灵验 观察 必需 B.观测 灵敏 观测 必要
C.观察 灵活 观望 必然
4、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5、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6、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7、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合作探究】
8、本文采用什么说明顺序?有什么好处?
(提示:阅读有困难的大概是第7题。教师可提示学生注意一些标志性词语,如“首先是为了……”“此外还有……”“对于……”“还可以……”“也可以……”“为了……”。这些标志性词语对信息的筛选、概括很有参考价值。)
【精读精练】
(一) 精读课文6~10段,探究局部的说明顺序
9、提问: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或互换)?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二)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地从沉睡中 (A.清醒B.苏醒;C.醒悟;D.复苏)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 (A.次第;B.连续;C.陆续;D.全部)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 (A.纷纷;B.刷刷;C.簌簌)的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去播禾。”这#者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10、在语段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11. 本段语言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哪些词语用得好?
12、解释词语:销声匿迹 翩然
13、这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
A.物候现象;B.气候变化;C.物候规律;D.四季景色变化。
14、这两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 ,主要的说明方法是:
15、去掉“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这几个词语行不行,为什么?
【主题阅读】
(一)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问题。
湿地是地球上有着多功能的、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湿地的类型多种多样,通常分为自然和人工两大类。自然湿地包括沼泽地、泥炭地、湖泊、河流、海滩和盐沼等,人工湿地主要有水稻田、水库、池塘等。
据资料统计,全世界共有自然湿地855.8万平方公里,占陆地面积的6.4%。
湿地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它可作为直接利用的水源或补充地下水,又能有效控制洪水和防止土壤沙化,还能滞留沉积物、有毒物、营养物质,从而改善环境污染;它能以有机质的形式储蓄碳元素,减小温室效应,保护海岸不受风浪侵蚀,提供清洁方便的.运输方式……它因有如此众多而有益的功能而被人们( )“自然之肾”。湿地还是众多植物、动物特别是水禽生长的乐园,同时又向人类提供食物(水产品、禽畜产品、谷物)、能源(水能、泥炭、薪柴)、原材料(芦苇、木材、药用植物)和旅游场所,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持继发展的重要基础。
湿地最富有生物的多样性。仅我国有记载的湿地植物就有2,760余种,其中湿地高等植物156科、437属、1,380多种。湿地植物从生长环境看,可分为水生、沼生、湿生三类;从植物生活类型看,有挺水型、浮叶型、沉水型和漂浮型等;从___________看,有的是细弱小草,有的是粗大草木,有的是矮小灌木,有的是高大乔木。湿地动物的种类也异常丰富,我国已记录到的湿地动物有1,500种左右(不含昆虫、无脊椎支力气、真菌和微生物缩小),其中水禽大约250种,鱼类约1,040种。鱼类中淡水鱼有500种左右,占世界上淡水鱼总数的80%以上。因此,无论从经济学还是生态学的观点看,湿地都是最具有价值和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
16、 找出本文的中心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文中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除“列数字”外,用得最多的两种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请你用表格的形式把湿地的类型表示出来。(参看第1段中画线部分)
19、请从“誉为”、“称为”、“喻为”、“视为”四个词中选择一个填入第二段的括号里,使之符合语言环境。
20、人们说湿地是“自然之肾”而不说它是“自然之肺”,这是有道理的。第二段文字中有个句子能基本上表现这种道理。请把这个句子找出来。
21、要理解第三段文字中“分说”部分的层次与内容,应抓住的两个关键语句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在第三段文字的横线上应填的内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第三段文字在数字运用上有什么特点?试举两例说明。
(二) 水的语言
郭 治
水是会“说话”的。听听水的声音,可以判断水的状况。你不妨试一试:把满满的一瓶子水倒出来,听!水在噗噗作响,它在告诉你:“我出来啦!”用墨水瓶、暖水瓶做这个实验,它们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
这个原理很简单,因为水流出来的时候,空气要从瓶口挤过去,那一个个气泡钻出水面时,会因为压力变小而猛一下子膨胀,发出冲击,水就这样“说话”了。
把水壶坐在火炉上,当水壶发出叫声的时候,水还没有开。等水真正沸腾的时候,叫声不是那样响了。“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水壶里的声音为什么能报告壶里的情况呢?
坐在火炉上的水壶,壶底的水最先热起来,于是那里就产生了气泡。这些气泡很热,也很轻,便在浮力的作用下,升到了上边的冷水层。热气泡在冷水层放出了大量的热,它的温度降了下来,好像泄了气的皮球,抵挡不住水的压力,就被水给压破了。气泡破裂时会发出响声,水壶便“鸣”叫了起来。水在沸腾的时候,气泡一个接一个地钻出水面冲到空气里,很少有在水里破裂的,这时水的声音就变成“哗啦”“哗啦”了。
人被烫着会喊叫,水挨烫时也要“尖叫”呢!把几滴冷水滴在火红的炉盖上,听!它咝咝地尖叫了。烧水做饭时,我们常常会听到这种声音。
水当然没有知觉,它挨烫时的“尖叫”是由于它在急速地变成汽。炉盖或红煤球的温度都很高,水滴到上面马上就变成了水蒸气,一滴水要变为汽,体积大约要膨胀1500倍,这一涨,就像小炸弹爆炸,发出了声音。
你会判断壶里的水开不开吗?
提一壶冷水,向地面上倒一点,你听到的是清脆的噼啪声;提一壶开水,同样向地面上倒一点,听!它发出了低沉的波波声。为什么冷水和开水声调不同呢?这跟水的温度有关系,当水温在100℃左右时,水不断地变成汽,开水四周包围着这层汽,好像裹着一层线毯,落到地上声调也就低沉多了,冷水落到地面上,没有气垫的缓冲作用,声音也就变得清脆了。这正像掉在地面上的钢球能发出清脆的声音,掉在棉被上的钢球只会发出一点儿声响一样。
水的奇言妙语可多啦,你能自己做些实验,研究一下吗?
24、一篇说明文,其说明顺序是顺序,语言
25、生动地说明水有各式各样的语言,很多地方运用了的修辞方法。
26、画线句是为了解释 (用原文回答)。
27、说明水在三种情况下的语言:① ② ③ 。
28、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怎样才能判断出壶里的水是否是开的?
【能力提升】
29、农谚举隅
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丰富的物候知识
①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不久就来到。
②瓦片云,晒死人。
③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④早蚯闻蝉叫,晚蚯迎雨场。
⑤麻雀屯食要落雪。
⑥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
⑦蚂蚁垒窝要落雨。
⑧鱼跳水,有雨来。泥鳅静,天气静。
⑨猪衔草,寒潮到。
⑩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教学后记】
答案:
1、shuāi衰老cuī等衰.qiào翘起qiáo连翘guān观赏guàn道观.lu落水là落下lào落枕
2、B 3、B
4.、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5、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
6、纬度差异、经度差异、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
7、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
8、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作总结发言:通常采用的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逻辑顺序也就是事理顺序,如由一般到特殊,由主要到次要,由现象到本质、由简单到复杂。文章四部分内容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第一部分引出说明对象,第二部分对此作具体阐释,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的进一步深入,又是第四部分说明的基础。全文采用逻辑顺序,条理分明,介绍的物候学知识通俗易懂,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9、不能调整。这四个因素是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纬度影响最
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另外,纬度和经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个地点的高下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则是时间因素,从空间方面到时间方面又是一种排列顺序。对四个因素的解说由一个设问句引出,接下来用“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连接词,使这一部分层次井然,条理清晰,易于接受。10、B A C
11、如:写大地回春,用了拟人手法,“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写燕子归来,用“翩然”形容,给人以轻快敏捷的感受。写秋天植物叶枯落地,用“簌簌”一词,写昆虫用“活跃”和“销声匿迹”对比,令人仿佛置身于肃杀的秋天之中。这些贴切生动的词语或状其具体情态,或概括其总体特征,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受。恰当贴切地解释了“大自然的语言”。
12、销声匿迹:这里指消失了鸣叫声,藏起了形迹。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13、A
14、时间顺序;举例子
15、不行。以上情况只限于“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
16、第①句
17、分类别 举例子
18、
湿地的类型
自
然
沼泽地
人
工
水稻田
泥炭地
水库
湖泊
池塘
河流
海滩
盐沼
19、誉为
20、滞留沉积物、有毒物、营养物质从而改善环境污染 21、仅我国有记载的湿地植物就有2,760余种 湿地动 物的种类也异常丰富
22、外部形态。
23、多用约数 约 左右 24、事理 逻辑 生动
25、拟人
26、水流出来时为什么噗噗作响
27、流出来时 水不开时 水被“烫”时
28、向地上倒,清脆的噼叭声的是冷水,低沉的波波声是开水
29、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