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下册《元宵节》教案 篇一
第一篇内容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元宵节的由来和习俗,学习相关的词汇和句子。
2. 能力目标:能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元宵节的习俗。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
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的词汇和句子。
2. 培养学生对元宵节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
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元宵节的图片和灯笼,引起学生对元宵节的兴趣,并与学生讨论他们对元宵节的了解和感受。
2. 学习课文(15分钟)
教师朗读课文《元宵节》,让学生跟读并理解课文内容。然后逐句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帮助学生记忆。
3. 操练(15分钟)
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a. 元宵节是哪一天?
b. 元宵节有哪些习俗?
c. 你喜欢元宵节吗?为什么?
4. 拓展(15分钟)
让学生观看视频,了解更多关于元宵节的信息。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元宵节的习俗,并展示给全班。
5. 归纳总结(10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课文中的关键信息和学到的知识点,并进行小结。
6. 课堂练习(10分钟)
教师出示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个人答题,并进行批改和讲解。
7. 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写一篇关于元宵节的作文,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元宵节的习俗。
8. 教学反思(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总结优缺点,并进行改进。
一年级语文下册《元宵节》教案 篇二
第二篇内容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元宵节的历史和传说,学习相关的词汇和句子。
2. 能力目标:能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元宵节的历史和传说。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
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的词汇和句子。
2. 培养学生对元宵节的尊重和热爱。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
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元宵节的相关图片和灯笼,引起学生对元宵节的兴趣,并与学生讨论他们对元宵节的了解和感受。
2. 学习课文(15分钟)
教师朗读课文《元宵节》,让学生跟读并理解课文内容。然后逐句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帮助学生记忆。
3. 操练(15分钟)
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a. 元宵节是为了纪念谁?
b. 元宵节有哪些传说故事?
c. 你觉得元宵节的传说故事有什么意义?
4. 拓展(15分钟)
让学生观看视频,了解更多关于元宵节的历史和传说。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元宵节的历史和传说,并展示给全班。
5. 归纳总结(10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课文中的关键信息和学到的知识点,并进行小结。
6. 课堂练习(10分钟)
教师出示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个人答题,并进行批改和讲解。
7. 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写一篇关于元宵节的作文,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元宵节的历史和传说。
8. 教学反思(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总结优缺点,并进行改进。
一年级语文下册《元宵节》教案 篇三
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元宵节》教案
教学目标:
1、认字:认识10个生字,进行渗透性识字。写字:书写8个生字。
2、复习看拼音识字,学习多音字“正”。
3、学习偏旁:方框。
4、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并会背诵。
5、进行热爱我国传统文化,重视家人亲情和亲近大自然的美好情愫的渗透教育,让学生更加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1、继续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2、感悟儿歌的情感,并有节奏地读出来。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元宵节”的资料。
2、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说说过春节的时候,你觉得最快乐的事是什么?
①同桌互相说一说。
②大声讲给同学听。
2、出示元宵,这是什么?前些日子我们刚刚过了什么节?(元宵节)
3、你们对元宵节有什么了解?
(正月十五元宵节的得名,是因为其民俗活动在每年阴历的第一个月(元)月十五日夜(宵)举行。元宵节还叫“灯节”。正月十五夜,街上到处火树银花。五彩缤纷的花灯上有各种谜语,供人们观赏和猜测。正月十五吃元宵有团圆、甜蜜之寓意,象征全家团团圆圆,和睦幸福,象征各民族的大团结。)
4、你们还记得今年的元宵节是公历的几月几日?世界上还有哪些地方的'人们过元宵节?
点评:
①元宵节是每个孩子都有的经历,而且刚刚过去,记忆犹新。课堂开始就由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新课,拉近了学生与课堂的距离,使学生很快融入到课堂学习中。
②学生通过自己查找元宵节的资料,从而培养动手、动脑收集资料的能力。
③学生通过元宵节的经历,可以感悟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体会家人团聚的亲情可贵。
(二)师生共同参与探究。
朗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在不认识的字下面点点儿。
2、老
3、同桌互相帮助,要求:不会的字请同桌帮助。
4、自己练习读儿歌。
5、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名学生读,学生评价。)
点评:
在评价过程中培养学生面对面地进行评价,体现了课堂上师生、生生都是平等的。
学习生字:
1、元宵节虽然过去了,但是老师还是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元宵”,请大家品尝。
我带来的元宵可不是那么容易吃到的,请你们先把“元宵”背后的字学会了,才能品尝到元宵的味道。(同学们认识的读读就行,把较难的字贴在黑板上。)
2、在课文中读一读大家都认识的生字。(出示课件)
点评:测查学生对本课生字的已知情况,从学生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已有经验,进行有效的教学。另外,采用“元宵”进行测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方法记忆这些较难的生字。
4、反馈学生中出现的问题。
刚才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有两个字问题较大。(出示:“吃”、“团”)
请小老师教学生字,说一说记忆这些生字的好方法?
5、认识新偏旁:方框儿
与“团、圆”二字相结合,说明其表示“围起来”的意思。
(三)观察田字格,看一看这些字是怎样占格的。
1、自己观察“团、欢”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指导书写。
3、学生独立书写生字。
(四)游戏。
摘灯笼的游戏。
方法:能正确读出并能组词的同学可摘到小灯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