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教案 篇一:欣赏荷花的美丽
荷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之一,其婀娜多姿的花姿、清雅的花香以及与水的相互作用都给人带来了无尽的想象空间。因此,我设计了一堂以荷花为主题的教案,让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荷花的特点和美丽。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荷花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2.观察荷花的花朵和叶片的形态,并描绘荷花的形象;
3.感受荷花的美丽和与水的相互作用;
4.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
1.引入:通过展示荷花的图片和播放荷花的音乐,引发学生对荷花的兴趣和好奇心。
2.知识讲解:通过讲解荷花的特点和生长环境,让学生了解荷花的基本知识。
3.观察练习:带领学生前往校园内的荷塘,观察荷花的花朵和叶片的形态,并让学生描绘荷花的形象。
4.情感体验:将学生带到荷塘边,让他们近距离感受荷花的美丽和与水的相互作用,培养他们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
5.讨论分享:让学生围绕荷花展开讨论,分享他们对荷花的感受和想法。
6.总结归纳: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和体验,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保护荷花和环境。
三、教学评价和反思
1.通过观察练习和情感体验,学生们对荷花的形态和美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他们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
2.通过讨论分享,学生们能够彼此交流并且从对方的观点中获取新的信息和想法。
3.教师在引入和知识讲解环节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对荷花的学习更加主动。
4.在实施情感体验的过程中,要确保学生的安全,并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和保护自然环境。
荷花教案 篇二:创意手工制作荷花
通过手工制作荷花,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加深入地了解荷花的特点和结构,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因此,我设计了一堂以手工制作荷花为主题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荷花的特点和结构;
2.掌握手工制作荷花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感受荷花的美丽和与水的相互作用。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
1.引入:通过展示荷花的图片和播放荷花的音乐,引发学生对荷花的兴趣和好奇心。
2.知识讲解:通过讲解荷花的特点和结构,让学生了解荷花的基本知识。
3.制作过程:教师现场示范制作荷花的步骤和技巧,学生们跟随教师的指导进行制作。
4.创意发挥:鼓励学生在制作荷花的过程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自由选择颜色和材料,制作出个性化的荷花作品。
5.展示分享:让学生展示和分享自己制作的荷花作品,欣赏彼此的创意和劳动成果。
6.总结归纳: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和技巧,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运用这些知识和技巧制作其他的手工作品。
三、教学评价和反思
1.通过制作荷花,学生们在实践中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荷花的特点和结构,并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在制作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示范讲解,确保学生们能够准确地掌握制作荷花的步骤和技巧。
3.鼓励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制作出个性化的荷花作品。
4.在展示分享环节,要注重欣赏和赞赏学生们的劳动成果,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5.在总结归纳环节,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制作其他的手工作品,提升他们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荷花教案 篇三
活动目标:
1、能听信号四散追逐跑、躲闪,提高快跑、躲闪的技能。
2、能迅速正确应答儿歌,体验问答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准备自制荷叶帽一顶;活动前幼儿熟练掌握儿歌《荷花荷花几时开》。
玩法与规则:
1、1名幼儿蹲着做“荷花”,其他幼儿手拉手成圆圈状围着“荷花”,逆时针走,边走边问:
“荷花荷花几时开?”“荷花”答:“一月不开二月开。”又问:“荷花荷花几时开?”答:“二月不开三月开。”如此重复,直到“荷花”答:“六月荷花满池开。”答完,立即起来追捉周围幼儿。而其他幼儿一听到“荷花六月开”,便立即四散跑开。“荷花”捉住一名幼儿后,交换角色,游戏重新开始。
2、提醒幼儿遵守规则。当听到“六月荷花满池开”时,其他幼儿才能四散跑开,扮荷花的幼儿才能捉人。
3、做荷花的幼儿可在圈内自由做手臂动作,以增加角色的趣味性。
4、幼儿人数较多时,可分成几个组同时进行,间距大些,避免之间的碰撞。
5、此游戏开展的时间或内容可结合四季有代表;性的花开放的时间进行改编,如迎春花、菊花、水仙花等。
荷花教案 篇四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的紧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因此,阅读教学的整体构架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核心,以指导读书活动为经,以字词句的训练为纬;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必须坚持重感悟、重积累、重运用。《荷花》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力图落实和体现上述教学理念。
【设计特色】
以读为经,以练为纬,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设境激趣,触发语感
创设语境。学生齐读课题后,教师问:哪些同学看过荷花?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看过的荷花。(亭亭玉立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
教师引入:这样的荷花,同学们还想看吗?请大家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看的时候,同桌之间可以交头接耳、指指点点。随后用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并伴随播放背景音乐。教师作随机点评,并相机教学部分生字新词。
二、充分诵读,激活语感
在读中揣摩思路。学生交流后,教师引入:同学们是这样看荷花的,作者又是怎样看荷花的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是怎样看荷花的,你是从哪儿体会到这一点的。学生读完全文后,教师组织全班交流。(例如:作者迫不及待地看荷花、作者津津有味地看荷花)(斯茅语:从作者又是怎样看荷花的切入,极妙!)
在读中整体感知。当学生体会到作者是这样看荷花时,教师要趁势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是从哪段课文中体会到这一点的。然后组织学生反复诵读相应的段落。课文第2段可组织学生进行发散性诵读,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不同的感受和情味;课文第3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竞赛性诵读,鼓励学生一个比一个读得好;课文第4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示范性诵读,以优生的朗读为样板,鼓励学生向优生学习朗读。在学生的诵读过程中,教师随机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闻到清香观察形状欣赏姿势想象情景回到现实)进行整体感知。
三、潜心品读,领悟语感
在读中有所感悟。在学生充分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教师引入:作者是这样看荷花的,作者又是怎样写荷花的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2段课文。边读边想,你觉得这段话中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体会。学生自读课文,潜心品读美的语言。随后组织汇报交流。对学生的交流,教师做两个层次上的把握:一是面上的层次。对多数的语句,只要学生有所感悟且言之有理,均予肯定,但不作充分展开,把主要精力花在读好、读美这些语句上面;二是点上的层次。对极少数重点语句,教师要视学生的感悟情况,作出相应的点拨和必要的调控。
四、多元解读,积淀语感
在学生交流汇报的过程中,教师可适时地引导学生对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做出多元解读。
教师: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指名读说)
学生: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特别美:(朗读)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我觉得这个冒字写得特别美。到底美在哪儿,我也说不清楚。
教师:说不清楚是正常的,说得清楚却是不正常的。你能觉察到冒字特别美,就已经非常了不起。请大家想一想,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长、钻、伸、露、探、冲)
教师:自己用心读读前后几句话,体会一下,你觉得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使劲地、不停地、急切地、笔直地、高高地、痛痛快快地、争先恐后地、生机勃勃地、兴高采烈地、精神抖擞地、喜气洋洋地要求学生分别把这些词填到原句中去,再来读读悟悟。)
教师:大家看,这就是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喜气洋洋、生机勃勃地冒出来的白荷花。(课件播放荷花)你们想啊,这些白荷花冒出来以后,仿佛想干些什么。组织学生想象写话: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_____________。写后组织全班交流。例如: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看看外面这个精彩的世界。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深深地吸一口新鲜的空气。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在尽情地展示自己的美丽。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在进行时装表演。
教师:多么可爱的白荷花呀!大家看,一个冒字,不但把白荷花写活了,而且使白荷花变得更美了。正像同学们所讲的那样,这是一种喜气洋洋的美!这是一种生机勃勃的美!让我们一起,像白荷花一样地冒出来!快冒!快冒!
学生起立,摆出自己最喜欢的姿式。教师诵读第3段。
五、抒情表达,丰富语感
学生坐下后,教师引入:让咱们再一次有滋有味、全神贯注地来看看这美丽的、动人的荷花。边看边想,你打算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这美丽的、动人的荷花。随后用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并伴随播放背景音乐。学生无拘无束、有滋有味地观赏。看后鼓励学生自由起立发言。可要求学生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荷花!__________例如:
荷花!你美丽动人的形象将永远留在我的心里。
荷花!你的清香是那样迷人,你的形状是那样美丽,你的姿势是那样动人。
荷花!你的魅力令我终身难忘。
荷花!我真想把你带回家里,好让我天天与你做伴。
(斯茅语:王老师的设计让学生从另外一个角度去解读课文,真正达到了以读为经,以练为纬的目的。)
【评点】
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一个重要基础是养成语感。本案在不同的诵读阶段,落实相应的语感训练任务,对语感培养的客观规律作了有益的探索。教者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精读细赏之后使课文烂熟于心,并因此转化为学生的语言背景,进入潜意识之中。以后一旦有相似的情境诱发,就会自然地渗透其间,成为天成的直觉,直觉的天成。此种状态貌似雪泥鸿爪,无迹可寻,实乃日积月累所达成的语感境界。
荷花教案 篇五
一、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欣赏满池荷花的美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用词的准确,会用有的...有的...有的...说几句话。
3、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欣赏满池荷花的美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理解“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真了不起”等语句。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仔细观察了荷花图,看到画家笔下的荷花姿态是那么美!通过学习课文第1段,知道荷花的味是那么清香(板书:闻、香),吸引了作者迫不及待地去看荷花,那么作者看到的荷花是怎样的呢?(板书:看)美丽的荷花引起作者哪些想象?(板书:想)你们愿意和作者一同去看看吗?
(二)、教学第二、三自然段。
1、来到荷花池边,我们和作者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图,指名说)(板书:叶、花)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二自然段,用__标出课文描写荷叶的句子,用﹏标出课文描写荷花的句子。然后把你划的句子读给同桌听听。
2、谁来读你画的描写荷叶的句子。这位同学勾的课文描写荷叶的句子,大家同意吗?
3、齐读描写荷叶的句子,边读边想,这是个什么句?(齐读、回答),把什么比作什么?请同学们仔细看图,再读这个句子,体会一下,你觉得这个句子里哪些词用得特别好?为什么?
短短的一个句子,作者恰当地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荷叶又多、又绿、又大、又圆的特点。(板书:多、绿、大、圆)作者写得好,我们是不是也要读得好。谁来试一试。
4、作者用了一个比喻句让我们感受到了荷叶的美丽,其实,荷花更美。那么谁来读读你划的描写荷花的句子?(学生交流)这句和老师找的一样呀!
(1)(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师设疑:荷花明明是“长”出来的,怎么能说是“冒”出来呢?在这里你们觉得这个“冒”字用的怎么样?
(2)学生交流:从“冒”可以感觉到荷花往上升,突现出来。
谁还来读一读你划的描写荷花的句子?
(3)(随学生回答出示幻灯4-6句及插图)
①莲蓬,请同学们注意这个词。跟着老师念。(第二个字念轻声),你们知道莲蓬是什么吗?(鼠标指图,它是荷花盛开的花托,里面有荷花的种子)
②“饱胀”,这个词谁会读?(指生读,齐读),这里饱胀是在形容哪种荷花( 花骨朵),请大家仔细看图,再读课文,想一想:饱胀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我看谁说得最好。(饱满得要胀破开来)。
那么这几个句子描写了哪几种姿态的荷花?(学生回答:才开、全开、将开,图文结合让学生直观这三种花)。这里,作者用三个有的把这三种不同形态的荷花连接起来。(板书:才开、全开、将开)看屏幕,一齐来读一读这几个句子,老师领读。哪个同学能够用这三个有的说几句话?
5、(指图),同学们看图,满池的荷花形态各异,色彩淡雅而秀丽,让我们觉得怎么样?谁用一个字来形容。(美)
6、下面让我们用最美的`声音读第二自然段,再来体会荷花在形态、色彩上的美丽动人。
7、(学生读完后,以读代讲,有感情地朗诵三段,边板书:活的画),提问:同学们,为什么说这一池的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呢?(指名说)谁能把这一池的荷花读“活”呢?(男女生赛读)
8、同学们读得真好,你们想不想亲眼看一看这一池美丽多姿的荷花呢?好!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幻灯)
(三)、教学4、5段。
1、看了刚才的图片,你觉得怎样?
2、课文中的我也和大家一样,被眼前的美迷住了,看着看着,她仿佛觉得自己变成了一朵雪白的荷花,在微风中翩翩起舞。那你们知道什么叫翩翩起舞吗?谁来做做动作?对了,翩翩起舞就是轻快地跳舞。这时候,在她的身边发生了许多美妙的事情,那都是些什么呢?
3、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4自然段,看一看:当文中的我觉得自己变成了一朵荷花之后,眼前出现了些什么景象?作者为什么觉得自己就是一朵荷花?(入迷了)
4、同学们,你们也愿意做一朵美丽的荷花仙子吗?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如果自己也是池中的一朵荷花,会看到、听到、想到些什么?然后把你想象到的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看谁说的最丰富、最奇妙!
5、同学们,当你变成了荷花之后,心情怎样?(高兴、愉快、喜悦)。让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读4、5段。
(四)、拓展延伸,抒情表达
教师引入: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将他闻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写了出来,把我们带入一个美妙的世界,我们似乎闻到了那股清香,看到了亭亭玉立的荷花。你打算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这美丽的荷花。(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可让学生用这样的句式说话:荷花!……用感叹的语气来赞美)
师总结:同学们,荷花是美丽的,它不仅外表美,内在也很美,它能出污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依然那么纯洁,那么努力向上,让我们热爱自然,热爱荷花,热爱生活好吗?
(五)作业:(任选一项完成)
1、画一画:画一幅荷花图,配一首赞美荷花的小诗。
2、写一写:写一写自己喜欢的一种花。
3、背一背:这篇课文写的很美,我要把它背下来。
荷花教案 篇六
第一课时
熟悉课文:
一、导入新课: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中秋节的晚上,嫦娥偷吃了仙药后不由自主地往上飘,就在她离月宫还差一步的时候,随身佩戴的宝镜却掉了下来,这块宝镜摔成了大大小小的99个碎片,于是地上便有了大大小小99个水淀。(板书课题《荷花淀》)荷花淀便是其中的一个淀泊,它属白洋淀水域,白洋淀又名西淀,在河北省安新、伍丘、高阳、雄县、容城5县(《荷花淀》可以说是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一提起战争,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硝烟弥漫、血肉横飞,
但在本文里又是怎样一副截然不同的战争场面呢?
本文写于1945年春天,是孙犁“在延安的窑洞里一盏油灯下,用自制的墨水和草纸写成”的,最初发表在《解放日报》副刊上,反响很大。
二、作家作品:
孙犁(1913——1996),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现代作家。年轻时就读于保定育德中学,中学毕业后流浪北京,当过店员。1936年在白洋淀边的安新县同口镇做小学教员。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晋察冀根据地从事革命文化工作。1944年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工作。解放后,在《天津日报》工作,注重发现和培养文学新人,并坚持写作。曾任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白洋淀》、《荷花淀》、《采蒲台》、《嘱咐》,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
孙犁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被称为“诗体小说”。他和作家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之为“荷花淀”派。
三、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分析情节线索:
1、让学生概括文中几个场面的内容:
①月夜编席
②夫妻话别
③探夫遇敌
④助夫杀敌
⑤学夫杀敌
2、让学生找出这篇小说的线索: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安排情节:
月亮升起来──很晚──鸡叫的时候──第二天──过了两天崐──快到晌午──正午──这一年秋季──冬天
3、明线暗线分而又合,合而又分:
明线──几个妇女的活动:送夫、探夫、遇夫、学夫
暗线──地区队的活动
4、小说要表现那些人物?
明确:以水生嫂为代表的一群农村青年妇女,描写的是“群像”。
第二课时
分析课文:
一、赏析景物描写:
1、学生集体朗读:从“月亮升起来了……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并思考:
⑴、这几段描写了哪些景物?
⑵、它们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⑶、这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2、鉴赏讨论:讨论明
确:
⑴、月色皎洁、洁白的苇席遍地、银白的淀水、薄雾清风、荷花飘香。
⑵展示了荷花淀的地域风貌,勾画出一幅清新宁静的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⑶这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①、情景相生,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中的景,都是人物眼中的景,也都充益着人物心中的情。在水生嫂眼里,家乡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体现了她对家乡的爱。
②、为人物活动提供了背景。这段景物描写,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气氛。水生嫂就在这样的背景里生活、劳动,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的形象。
③、为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开头部分对小院子及白洋淀夜景的描写,不仅为“话别”提供了时间、地点和谐和的氛围,而且也为下文荷花淀伏击战的环境作了铺垫。
3、朗读再品味:
二、鉴赏人物对话:(注意神态描写)
1、朗读“夫妻话别”一节中的对话描写,思考问题⑴:这一节对话可分几层?
明确:可分三层:追问真情、赞同丈夫参军、应承丈夫的嘱咐。
2、鉴赏讨论:
⑴、问:请运用联想和想象,结合上下文的语境,认真分析水生嫂的对话,说说这些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有什么作用?
明确:
①、“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表现水生嫂对丈夫的忧虑和关切之情。
②、“她们几个呢?”───水生答非所问,故意岔开话题,水生嫂觉察丈夫有心事,不便直问,只得再次试探。
③、“怎么了,你?”───水生对妻子的问话用“还在区上,”虚晃一枪,又岔开了话题,无话找话,水生嫂察言观色,感到今天事情有点蹊跷,只得逼问。
▲、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体贴、温柔、机敏和稳重的性格。
④、“你总是很积极的”───在妻子逼问下,水生终于说出自己“第一个举手”报名参加大部队。水生嫂此时的心情十分复杂,她爱丈夫,爱自己的家,舍不得丈夫离开。因为她毕竟只是一个普通的女人,所以,这是一种责怪的口气。“总是”有自豪也有嗔怪。
⑤、“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丈夫参军去打鬼子,她没有阻拦,在“小家”和“大家”发生矛盾的时候,她选择了“大家”,说明她能顾大局。但她毕竟是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自然会联想起丈夫一去,留下的生产和生活的担子该有多重啊!这是她的顾虑。
⑥、“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经过水生的一番劝说,水生嫂感到丈夫确实是个好丈夫,他不仅为革命事事走在头里,而且能体谅家里的难处,所以,水生嫂摆正家庭和民族的关系,统一对丈夫和祖国的爱,决心挑起生产和生活的重担,支持丈夫参军。
▲、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顾大局,明大义的崇高品质。
⑦、“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水生嫂为了让丈夫放心,自觉承担任务。
⑧、“嗯”───水生鼓励妻子政治上、思想上、文化上进步,劝诫妻子不要当俘虏,要与敌人拼命。两个“嗯”字表现了水生嫂既有中国妇女吃大苦耐大劳的传统美德,又有新一代妇女勇敢战斗的精神,也表现了她的忠贞。
3、小结:“夫妻话别”这段对话,刻画了水生嫂这样一个勤劳纯朴、挚爱丈夫、热爱祖国、顾大局、明大义的农村妇女形象,为后来写水生嫂等机智勇敢地与敌人斗争,发展成为抗日游击战士作了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同时,“话别”也刻画了水生热爱祖国,处处以民族利益为重,事事争先,也爱家庭、妻子、孩子,体贴理解妻子,鼓励妻子进步这样一个革命战士的形象。
4、作用:
a:反映人物的心理,思想变化和性格;
b:发展故事情节,交代事情经过。
板书:
追问 体贴、温柔
对 机敏、稳重
赞同 顾大局
话 明大义
应嘱 吃苦耐劳
勇敢
5、个青年妇女商量探夫的对话也写得个性鲜明,生动有趣,分别展示了她们怎样不同的个性呢?
明:“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明明是想丈夫,又不好意思直说,于是找个借口,感情表达得委婉含蓄。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这位大嫂与前一个一样,也说得很含蓄,不说自己想念丈夫,而是找借口,说有要紧的话。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嫂的话提醒她们途中不安全,为下文伏笔,显示了她谨慎、稳重的性格,考虑问题比较周密。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可见她探夫心切,不顾一切,有点冒冒失失。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这位大嫂羞羞答答,“犹抱琵琶半遮面”,假话里寓有真情。短短几段对话,几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至于水生嫂的谨慎周密,显然跟丈夫走前的嘱咐有关。
三、小说的主题:
描写了战火硝烟中夫妻之情和家国之爱,表现了人性的纯美,品格的崇高。
四、艺术特点:
语言简洁传神,充满诗情画意。点面结合,剪裁得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