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最新6篇)

时间:2015-03-04 05:50:2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十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 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理解减法运算中的“比较”概念。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好黑板、粉笔、教学画册和练习册。

2. 学生准备好课本、练习册和铅笔。

教学过程:

Step 1 引入新知

教师拿出一本绘本,上面有一些水果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这些水果一共有多少个?”学生回答后,教师将问题改为:“如果我们吃掉了两个苹果,还剩下多少个?”引导学生思考减法的概念。

Step 2 讲解知识点

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两个数字:8和3,然后问学生:“这两个数字可以进行什么运算?”学生回答:“加法和减法”。教师逐步讲解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并在黑板上做示范。然后,教师让学生自己尝试计算一些简单的加法和减法题目。

Step 3 练习巩固

教师发放练习册,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教师巡视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Step 4 拓展延伸

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例如:“小明有8个橘子,小红有6个橘子,他们一共有多少个橘子?”“小明有8个橘子,他吃掉了3个,还剩下多少个?”学生可以用加法和减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Step 5 总结归纳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加法和减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鼓励学生多加练习,提高运算能力。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2. 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 三位数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 理解三位数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好黑板、粉笔、教学画册和练习册。

2. 学生准备好课本、练习册和铅笔。

教学过程:

Step 1 引入新知

教师出示一些三位数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这些数字中最大的数字是多少?最小的数字是多少?”引导学生思考三位数的概念。

Step 2 讲解知识点

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两个三位数:423和189,然后问学生:“这两个数字可以进行什么运算?”学生回答:“加法和减法”。教师逐步讲解三位数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并在黑板上做示范。然后,教师让学生自己尝试计算一些简单的三位数加法和减法题目。

Step 3 练习巩固

教师发放练习册,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教师巡视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Step 4 拓展延伸

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例如:“小明家有321本书,小红家有189本书,他们一共有多少本书?”“小明家有321本书,他借给小红50本书,还剩下多少本书?”学生可以用三位数加法和减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Step 5 总结归纳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三位数加法和减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鼓励学生多加练习,提高运算能力。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三

  教学内容:

  p、1例题,想想做做第1~4题

  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这是在学生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基础上安排的。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可以完善和提升整数乘法的笔算能力,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乘法计算伐好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放大,培养类比以及分析、概括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计算问题的兴趣。

  重点难点:

  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光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学生自己出一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目,并笔算。算完后互相检查。

  指名一人板演,看板书,说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主要说清楚分别要用第2个乘数的个位、十位上的数去乘)。

  二、教学例题

  出示例题图

  让学生看图后,读读题目的意思,说说怎么列式?

  随学生回答板书:144×15

  指出: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二、探索算法

  1、学生自主探索:每人在本子上自己算一算,算完后和同桌交换算法,说说自己怎么算的?有问题么?

  2、找几个学生的做法板演,分别说说各题错在哪里?正确的该怎么算?

  课堂中出现的问题:

  (1)直接一次乘。指出:乘数是两位的,要分两次乘。

  (2)分别用第一个乘数三个数位上的数去乘,乘了三次。指出:一般用第二个乘数分别去乘]另外再指出:个位乘得的积末尾和个位对齐,十位乘得的积和十位对齐。

  总结:

  (1)用两位数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依次分别去乘三位数;

  (2)用两位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对齐;

  (3)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三、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4题

  1、做“想想做做”第2题(做在书上)

  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中很容易出错,除了上面说的错,还有哪些呢?一起看第2题:说说错在哪里?怎么改正?

  特别要注意三位数中间有0时,不能漏乘;还要注意不能忘记每次计算时的进位。

  2、完成第1题

  让学生在作业本上写出竖式进行笔算,算完后指名说说得数。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组织学生讨论:怎样列竖式计算可以方便一些?

  指出:用竖式计算类似的题目时,通过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能使笔算方便一些。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读题,指名说题意。

  提问:要求算出每种水果各卖了多少元,就是要算出总价,总价是怎样计算的?(板书:数量×单价=总价)

  学生列式计算,写在作业本上。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四

  教学内容:

  教材第4-5页

  教材简析:

  这部分教材创设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绿色环保生活情境,提出了需要用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利用已有的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笔算经验,尝试着独立列竖式计算,并通过交流,帮助学生掌握两个乘数末尾都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简便笔算方法。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的简便算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初步感知积的变化规律,初步体会简便算法的依据。

  3、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两个乘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的依据。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1、交流口算本上的得数。

  问:这些口算题有什么特点?(都是末尾有0的乘法)

  末尾有0的乘法怎么口算?(先不看0,乘完后再数两个乘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添上几个0)

  板书其中一题:200×43

  这题的得数是多少?怎么算的?

  现在请你用竖式来计算,行么?

  (板书竖式,强调0先不要对齐)

  看板书:200×43=8600,问:谁能根据这个算式很快地编得数也是8600的乘法题?

  (2×4300,20×430)

  为什么这三个算式的得数都一样呢?(先不看0,都是2×43;再添上0,两个乘数末尾合起来都是有2个0,所以都要添上2个0)

  2、哪些同学昨天已经预习了数学课本?知道今天要学什么吗?

  (要学习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二、学习例题

  1、出示图,提问:从图上知道哪几个信息?要求“每天大约能释放出氧气多少克”哪个条件是多余的?算式怎么列式?

  指名学生回答,板书:850×15=

  2、尝试练习,解决问题

  850×15=?用竖式怎样算,请同学们在自备本上试一试。

  指名板演,(可能出现的情况)

  (1)按照原来的方法笔算

  (2)0先不对齐,但在前面乘的时候,0也参与了

  (3)交换了两个乘数的位置

  (4)在第2步乘的时候,没有把积的末尾和十位对齐

  ……

  讲评这几种做法。

  第一种方法:是正确的。

  (重点讲)第二种方法:为什么开始列竖式的时候0没有对齐某个数位?(先不考虑,可以使计算更简便)

  既然是先不考虑,所以在这两次乘的时候,0也不要考虑。(擦去多余的0)

  指出:最后加完之后,这个0要补上。 ……

  比较第一、二种竖式,指出:末尾有0的乘法竖式我们可以像这样写,比较简便。

  3、完成“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板演。讲评。

  三、巩固提高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说说得数。

  2、第3题。

  学生独立分组口算。算完后指名交流每组算的时候有什么特点?

  四、布置作业

  第2、4题。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五

  教学内容:

  课本第66页至67页教学内容及第67页“课堂活动”中的第1、2、3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平角的周角,初步建立平角和周角的概念。

  2、进一步认识锐角、直角和钝角,并建立锐角、直角和钝角的概念。

  3、认识直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

  4、通过拼一拼、量一量、剪一剪、转一转等活动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认识平角和周角。

  教学难点:

  认识周角。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师:我们已经认识过的角有哪些?指名回答,引导学生回忆认识过的角:直角、锐角和钝角。师:你们以前是怎样辨别直角、锐角和钝角的?教师指名回答,引导学生回忆。师:这节课我们继续认识一些特殊角,深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建立直角的的概念。

  让学生用量角器量一量三角尺直角的度数,学生量完后,请几个同学汇报得数,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一个直角是由90°。

  2、认识平角,建立平角的概念。

  (1)认识平角。

  课件演示把两个三角尺的直角拼起来的过程。课件演示后,让学生也按课件演示的过程把两个三角尺的直角拼起来,并看一看,议一议。教师指出:把这两个直角拼起来可以组成一个新的角。(课件闪现新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师:这个角有什么特征?指名回答。教师指出:像这样,两条边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两个角是平角。(课件闪现下图)

  (2)认识平角和直角的关系。

  师:一个平角是多少度你知道吗?你是是怎么得到的?指名口答。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1平角=2直角,1个平角是180°

  3、建立锐角、钝角的概念。

  (1)测量。

  让学生用量角器量出课本第66页下半部分的三个角的度数,并记录下来。指名汇报时,先让学生说一说这三个角分别是什么类型的角,再让学生汇报量的结果。

  (2)议一议。

  让学生在小组内议一议:图中左右两边的角与中间的直角有什么不同。

  (3)交流归纳。

  小于90°的角是锐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是钝角、教师说明:大于180°的角不是钝角、(如181°、200°、220°就不是钝角)

  (4)练习。

  (课件出示)把下面各度数所表示的角进行分类。

  93° 45 ° 87 ° 99 ° 145 ° 170 ° 181 ° 90 °

  4、认识周角,建立周角的的概念。

  (1)认识周角。

  课件演示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一周组成角的过程。教师指出: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一周所成的角是周角。让学生观察后,指名说一说周角有什么特征?

  (2)认识周角、平角、直角三者之间的关系。

  师:你知道一个周角是多少度吗?引导学生推算。

  1周角=( )平角=( )直角。

  1周角=( )度

  三、操作活动

  指导学生完成“课堂活动”中的第1、2、3题。(课件依次出示3道题)

  四、全课小结

  让让学生谈自己学习的收获。

  五、作业

  练习十三第1、2、3题。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六

  第一课时1

  复习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几百乘几十、几百几十乘几十(不进位)和几十几乘几百(不进位)的口算以及接近整百的数乘接近整十的数的估算,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并能运用这些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复习过程:

  一、口算练习:

  300×30460÷23230×30490÷70

  600×1193÷3180×8002×220

  42÷2130×120630÷3360÷60

  400×90350÷512×40045÷3

  42×96÷48500×20xx÷15

  学生独立完成,一人报得数,错的自己改正。

  今天我们主要复习乘法的计算以及用字母表示数。(揭题)

  二、复习乘除法的笔算:

  1、笔算:

  65×17742×30750÷50

  107×6542×300700÷50

  170×65420×30700÷40

  学生计算第一组,板演,集体订正,然后说说每一题需要注意的地方。

  学生计算第二组,板演,集体订正,说说这组题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所用简便方法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计算第三组,板演,集体订正,说说这组题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所用简便方法的依据是什么?最后一题正确的余数是多少?为什么?

  2、计算下面各题,能口算的就口算,不能口算的用竖式计算:

  165×34410×20600÷30

  90×70880÷6036×208

  270÷45900÷4018×400

  先看题目要求,能口算的在书上口算,核对时说说口算方法。把学生认为不能口算的写在黑板上(不要求学生作出同样选择,大都认为的即可),指名板演,完后边核对边回忆笔算方法,检查板演者的计算过程是否正确。

  3、解决实际问题:

  实验小学用水缸收集雨水,用雨水浇花、浇树和打扫卫生。

  (1)一场大雨后,全校21个容量都是394升的水缸,都装满了水。这天一共收集到雨水多少升?(先估算,再计算)

  (2)大扫除中,平均每个教室用水102升,37个教室共用水多少升?(先估算,再计算)

  (3)剩下的雨水用来浇草坪,平均每平方米需要5升,还能浇多少平方米草坪?

  学生理解题意,结合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乘法估算的意义和方法。

  先让学生完成第1、2小题,板演,看看你估算的是否正确。

  然后完成第3小题,分析数量关系。怎样求“还能浇多少平方米草坪?”“剩下的雨水”是指哪两个数的差?

  第二课时2

  复习目标:

  巩固练习,提高计算正确率

  复习过程:

  一、口算

  23×30=25×400=4×700=70×16=36×40=

  12×40=40×50=14×70=500×8=128×80=

  240×3=80×20=15×60=50×80=420÷70=

  二、用竖式计算。

  48×206= 126×57= 34×68= 209×35=

  三、解决问题。

  1、实验学校四年级共有214位同学,一起到公园去游玩,公园的门票每人12元,用2500元买门票够吗?

  2、一辆客车三小时行315千米,如果用这样的速度,从上海到北京大约要行12小时,上海到北京的高速公路全长约多少千米?

  3、新学期开始了,学校需要订购84套新桌椅。商场里有三种桌椅:第一种每套105元,第二种每套136元,第三种每套152元。学校想付出10000元,买哪种比较合适?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最新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