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实用6篇】

时间:2014-03-04 01:21:4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篇一

标题: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引言:

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加法和减法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运算之一。掌握了加法和减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孩子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本篇教案将介绍如何教授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

2. 学生能够进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计算;

3. 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问题。

二、教学准备:

1. 教学工具:数学教具、小黑板、彩色粉笔;

2. 教学材料:练习册、教科书;

3. 教学环境:安静、整洁的教室。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10分钟)

通过出示一些简单的加法和减法算式,引导学生回忆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 讲解(20分钟)

a. 加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通过实际例子和图示,向学生解释什么是加法,以及加法的运算规则。可以使用教具和小黑板进行示范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和方法。

b. 减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同样通过实际例子和图示,向学生解释什么是减法,以及减法的运算规则。可以使用教具和小黑板进行示范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减法的意义和方法。

3. 练习(30分钟)

a. 加法练习:

通过练习册上的加法题目,让学生进行加法计算练习。可以逐步增加难度,从两位数加法到三位数加法,引导学生熟练掌握加法的运算方法。

b. 减法练习:

同样通过练习册上的减法题目,让学生进行减法计算练习。也可以逐步增加难度,从两位数减法到三位数减法,帮助学生掌握减法的运算方法。

4. 拓展(10分钟)

通过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问题,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五、课堂总结(5分钟)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加法和减法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学习数学。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一些加法和减法的练习题作为课后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篇二

标题: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引言:

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加法和减法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运算之一。掌握了加法和减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孩子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本篇教案将介绍如何教授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

2. 学生能够进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计算;

3. 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问题。

二、教学准备:

1. 教学工具:数学教具、小黑板、彩色粉笔;

2. 教学材料:练习册、教科书;

3. 教学环境:安静、整洁的教室。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10分钟)

通过出示一些简单的加法和减法算式,引导学生回忆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 讲解(20分钟)

a. 加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通过实际例子和图示,向学生解释什么是加法,以及加法的运算规则。可以使用教具和小黑板进行示范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和方法。

b. 减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同样通过实际例子和图示,向学生解释什么是减法,以及减法的运算规则。可以使用教具和小黑板进行示范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减法的意义和方法。

3. 练习(30分钟)

a. 加法练习:

通过练习册上的加法题目,让学生进行加法计算练习。可以逐步增加难度,从两位数加法到三位数加法,引导学生熟练掌握加法的运算方法。

b. 减法练习:

同样通过练习册上的减法题目,让学生进行减法计算练习。也可以逐步增加难度,从两位数减法到三位数减法,帮助学生掌握减法的运算方法。

4. 拓展(10分钟)

通过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问题,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五、课堂总结(5分钟)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加法和减法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学习数学。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一些加法和减法的练习题作为课后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篇三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100以内数的巩固与提高。一方面通过口算和笔算,复习了数和计算的有关知识;另一方面也是为进一步学习万以内数与计算起来铺垫的作用。本单元让学生在生动、丰富的背景中学习数学,使学生感受计算与生活之间的练习,体会数学算法的多样化。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方面

  能正确口算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能够结合具体情境加、减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2.数学思考方面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解决问题方面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4.情感与态度方面

  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重点

  能正确口算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能够结合具体情境加、减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四、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五、教学安排

  两位数加两位数…………………………………1课时

  两位数减两位数…………………………………1课时

  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1课时

  加、减法的估算…………………………………2课时

  整理和复习…………………………………2课时

  第1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1.正确地进行两位数加法的口算。

  2.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法,讨论交流法,讲练法

  课前三分钟:口算练习

  课前作业预设与处理:观察教材第9页的主题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消息?想好了明天与大伙分享。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用两位数加、减整十或一位数。课前三分钟

  26+3048+20xx-2056+328-9

  24+935-20xx-798-9078+9

  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23283563

  203()()()()()()

  72317529

  ()()()()()()()()

  二、探究新知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口算方法。

  (1)观察教材第9页的主题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消息?

  学生汇报。(一至五年级参加“世博会”的各班人数)

  (2)出示问题: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3)提问: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求一共多少张车票就是求一年级一共有多少人,一年级一班35人,二班34人,用加法计算,列式:35+34。

  (4)这个算是如何计算?互相交流算法。

  师:我们学习过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通过观察我们知道35+34中的两个加数没有一个是整十数或一位数,但是我们是否可以把它们转化成我们学习过的加法然后进行计算呢?如果可以怎么计算?

  生:可以把其中的一个加数拆分成整十数加一位数。比如34可以看成30+4,先算35+30=65,再算65+4=69。

  师:除了这种方法以外,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1:还可以拆分另一个加数35,把35看成30+5,先算30+34=64,再算64+5=69.

  生2:除此之外,同时把这两个加数拆成整十数加一位数,然后进行计算也很简便,34看成30+4,35看成30+5,先算30+30=60,4+5=9,再算60+9=69。

  2.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口算方法。

  (1)出示问题:二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2)列式计算:39+44

  (3)学生尝试计算39+44,并说说算法。

  经学生自由讨论,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

  A、39+40=7979+4=83

  B、30+44=7474+9=83

  C、30+40=709+4=1370+13=83

  3.比较算式,发现规律。

  师:对比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相同点: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

  不同点:前者个位数相加不进位,后者个位数相加进位。

  三、巩固练习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54+21=15+55=61+39=35+66=

  23+28=32+46=53+36=37+54=

  15+65=18+26=41+56=13+29=

  2.春节小明用压岁钱买一个玩具汽车39元,买一个天线宝宝75元,问他一共用去多少钱?

  组织学生分组练习,并在小组内互检。

  四、课堂小结

  1.在这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以及它们的计算方法,我们要利用这个计算方法,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你还有哪些疑问的地方?

  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二第1、2题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

  35+34=69

  (1)35+30=6565+4=69

  (2)30+30=605+4=960+9=69

  (3)30+34=6464+5=69

  课后反思

  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是在学生已经能够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并能正确笔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基础上教学的,所用的口算思路可以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也可以是两位数加整十数再加一位数。由于学生脑海中对笔算的思路比较熟悉,所以本课首先要帮助学生跳出单一的笔算思路,激活学生潜意识中两位数加整十数口算的那根弦,打开口算的思路便成为上好本课的关键之一。

  第2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

  2.经历探索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3.增强学生讲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及创新意识。

  4.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法,讨论交流法,讲练法

  课前三分钟:口算练习

  课前作业预设与处理:观察教材第11页例2,题中的问题是什么?解决这个需要利用哪些信息?想好了明天与大伙分享。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1、口算。

  26+41=19+41=56+28=83+12=

  75+11=75+21=67+21=72+15=

  45+24=58+42=57+17=48+37=

  2、谈一谈你是怎样算的。

  35-20=35-2=36-8=

  二、探究新知

  1.获取信息,理解题意。

  谈话: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1页的例2内容,说一说从图文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专线大巴票价:48元,普通快客票价:65元,动车票价:54元)

  提问: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1)普通快客的票价比动车贵多少元?

  (2)专线大巴的票价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元?

  2.尝试解决,探究算法。

  (1)两位数的不退位减。

  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这个问题该怎么列式呢?

  生:用减法计算,列式65-34.

  师:我们学习过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这道题中的减数既不是整十数,又不是一位数,应该怎么计算呢?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汇报。

  生1:先算65-50=15,再算15-4=11。

  生2:也可以先算65-4=61,再算61-50=11。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这两种方法都是把减数54分成50和4两部分,然后从被减数65中先后去掉50和4,在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可以把它们转化成我们学过的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

  (2)两位数的退位减。

  师:怎么解决第二个问题呢?

  生:列式65-48.

  师:请根据刚刚的口算经验,尝试算一算65-48是多少,并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然后尝试填写下列():

  先算65-()=()再算()○()=()

  生:把48拆分成40和8两部分,从65里分别去掉40和8。可以先算65-40=25,然后再算25-8=17,也可以先算65-8=57,然后再算57-40=17。学生根据讨论填空。

  (3)比较算式。

  师:观察上边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两位数减去两位数。

  不同点:前者不退位,计算时直接个位数减个位数,十位数减十位数;后者退位,计算时不能直接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第6题。

  以开火车的方式完成计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2.完成“练习二”第7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独立思考后填空。

  (2)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3.接力赛。

  老师给每一组的第一个同学一个数字,后面的同学每人给一个运算符号和一个数字,第一个同学把数字告诉第二个同学,第二个同学根据第一个同学的数进行计算,然后告诉下一个同学结果,以此类推完成接力赛。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主要讲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一般把减数看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从被减数里依次减去整十数和一位数。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两位数减两位数

  不退位减法退位减法

  课后反思

  本堂课是让学生在能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基础上,掌握一种新的口算方法,即把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看做“两位数减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两种情况的组合,并且在口算过程中(尤其是退位减法中)体会其优越性,能很好地掌握并使用这一方法。整节课我都放手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探究出多种算法。通过这节课,我深深感受到,虽然整节课体现了每个学生都参与探讨算法的过程,也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感觉教的很轻松,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急需改进:

  由于把课堂完全交给了学生,在探索多种口算方法的过程中花费了很多时间,练习量不够。我应多让学生完成一些练习,也便于巩固加深。

  第3课时:口算

  教学目标:

  1.学习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能正确进行计算,掌握笔算方法。

  2.培养学生迁移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1.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及计算的能力。

  教学难点: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口算和笔算的算法。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法,讨论交流法,讲练法

  课前三分钟:口算练习

  课前作业预设与处理:观察教材例3图文,题中的问题是什么?解决这个需要利用哪些信息?想好了明天与大伙分享。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1.口算。(课前三分钟)

  53+6=85-5=67+9=72-6=

  20+40+3000=900-700+80=300+20+60=

  80-60+200=100+400+50=900-300-200=

  2.口答。

  (1)6个百和7个十组成的数是多少?67个十组成的数是多少?

  (2)540是由几个百和几个十组成的?540是由多少个十组成的?

  3.拆数游戏。

  (1)把下列各数拆成整百和整十数。

  360480520790210

  (2)把下列各数拆成整百和一百几十的数。

  720270450840910

  二、探究新知

  1.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

  (1)出示教材例3的第(1)问题。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2)列式计算:380+550

  (3)探究算法。(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算法1:因为38+55=93,所以380+550=930。

  算法2:300+500=80080+50=130800+100+30=930

  算法3:因为38个十加55个十等于93个十,所以380+550=930。

  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计算方法,很厉害,实际上除了用口算的方法计算之外,还有一种笔算的方法,可以更加简便地计算出结果,我们一起来看看。

  师板书笔算竖式:

  百十个

  380

  +5150

  930

  在竖式计算加法时各数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满十向前一位进一。

  提问:

  A、竖式中的十位为什么写3呢?

  B、为什么百位上不是8?(百位上3+5=8,还要加上从十位进上来的1,所以是9)

  注意:为了不遗漏加上满十进上来的一,通常情况下会在相应的数位上标上一个小一点的“1”,如十位相加为13,十位上写3,向百位进一,在百位上写一个小一点的1,百位相加为8,再加上进上来的1,百位写9。

  2.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

  (1)出示教材例3的第(2)问题,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2)列式:550-380

  (3)探究算法。(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算法1:55-38=17,所以550=380=170。

  算法2:55个十减38个十等于17个十。

  师:同样的,这样的问题除了口算外还可以列竖式进行计算。

  师板书笔算竖式:

  百十个

  5.50

  -380

  170

  师介绍:竖式计算减法,从个位减起,遇到不够减的从上一位退一当十继续减。如550-380,个位相减为0,十位不够减,从百位上借1,则十位上多了10个十,加上原来的5个十,是15个十,减去8个十,十位上为7,同时百位上退1后剩下4,减3,为1。

  追问:为什么百位上是1?

  注意:为了不遗漏从某数位上推掉的1,通常会在此数位上写上一个退位点。

  3.总结算法。

  小结:用竖式计算加法时,需要注意相同数位必须对齐,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算到这位时,不要忘了加上进上来的“1”。竖式计算减法时,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不够减,就向上一位借一当十,合起来再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三”第1题。

  请学生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三”第2题。

  (1)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2)教师指名回答,说说怎么想的。

  3.完成“练习三”第3题。

  小组内以开火车的方式说答案,看谁说的又快又准。

  4.完成“练习三”第4题。

  先说说解题思路,然后指名回答。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收获了哪些知识?在笔算加减法时需要注意什么?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1)因为38+55=93,所以380+550=930。55-38=17,所以550=380=170。

  (2)百十个百十个

  3805.50

  +5150-380

  930170

  课后反思

  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尽量让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新知,但是在上课时就管不住自己,说的太多,有些等不及。原本准备让学生发现算理,总结方法,但实际没有那么理想。

  第4课时:估算

  教学目标:

  1.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估算的意识及能力,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2.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合作、交往的意识,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加、减法估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法,讨论交流法,讲练法

  课前三分钟:找近似数

  课前作业预设与处理:观察教材第15页图文,题中的问题是什么?解决这个需要利用哪些信息?想好了明天与大伙分享。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1.填空(课前三分钟)。

  (1)实验小学今年有学生1021人,约是()人。

  (2)小明家到学生有492米,约是()米。

  (3)一台电视机售价是1095元,约是()元。

  (4)学校图书馆又买来新书702本,约是()本。

  小结:这种猜测大约数量的过程叫估计。

  2.结合生活实际,了解估算。

  (1)小红想买一支5元的钢笔,一个4元的笔记本,你能快速说一说小红大约要带多少钱吗?

  (2)一盆花25朵,一盆花33朵,一共大约几十朵花?(多媒体出示图片)

  总结:刚才的过程不仅估计了价钱和数量还进行了计算,就是一种估算。(板书:估算)

  二、探究新知

  1.阅读与理解。

  提问:观察教材第15页图文,题中的问题是什么?解决这个需要利用哪些信息?组织学生读题,并思考。

  (1)六个年级的学生共约多少人?

  (2)怎么才能使电影院里坐得下六个年级的学生?

  2.分析与解答。

  师:怎么解决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的问题呢?

  生:先求出六个年级的总数,然后将总人数与电影院的座位数进行比较,小于座位数时能坐得下。

  师:六个年级的总人数是221+239,这是我们没有学过的运算,它等于多少呢?

  师明确要向知道总人数是否小于座位数,除了计算出221+239的准确值外,还可以进行估算,然后比较大小。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估算的方法,然后交流。

  生1:221大于200,239也大于200,221+239一定大于400,但还是不确定是否大于441。

  生2:这样的估算差距有点的,可以把221看成220,239看成230,221大于220,239大于230,220+230=450,221+239一定大于450,450比441,坐不下。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估算时,采取的策略不同,估算的结果也不同。这两种方法都是估算,但是第二种方法更加合理,如果电影院的座位数时390个,那么刚刚提到的估算哪个更好呢?(学生1的方法)所以,我们在进行估算时,要多观察,然后选择合理的估算策略。

  3、回顾与反思。

  (1)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你的估算合理吗?

  (2)如果两个旅行团分别有196名和226名团员,这两个旅行团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三”第6题。

  先让学生估算出写在鱼身上的得数,再填一填将鱼分别写在相应的框里,然后在小组中交流。

  2.完成“练习三”第8题。

  要求学生观察题目,弄清楚题目要求,再按要求进行估算,把结果写在教材上,然后相互交流。、

  3.完成“练习三”第13题。

  根据条件想一想能够提出哪些问题。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布置作业完成“练习三”第5题

  板书设计

  加、减法的估算

  221+239≈400(人)221+239≈450(人)450﹥441

  220230

  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以“估算”为线索,展开教学,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

  1.学生对估算的意义不够理解。我在教221加239的和时,先让学生估算一下结果,许多学生都是算出准确数。我就引导学生说221和239接近哪一个整十数或整百数,有一部分学生都不能很快地说出来。因此,我觉得学生对估算的意义不够理解。

  2.学生估算的方法掌握不够好。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重视估算意识的培养,探索估算策略的多样化”。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自主地探索估算的方法,但大部分学生没有一点的估算意识,我只好把估算的方法教给学生,没有体现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第5课时:估算联系练习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估算的意识及能力,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2.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合作、交往的意识,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加、减法估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复习旧知

  1.课前三分钟

  学生主持,找出一些数的近似数。

  2.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估算方法:把每个三位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或(),再进行计算,取()数还是()数,要视情况而定。

  二、基础训练

  1.一台电扇145元,一口电饭锅287元,妈妈有400元钱,买这两样商品够吗?

  2.幼儿园有男生286人,女生193人。一共有500个苹果,如果每个人吃一个苹果,这些苹果够吃吗?

  三、拓展提高

  妈妈用500元买了几件物品,猜一猜她买的可能是下面的哪几件?

  故事丛书裙子电扇电饭锅

  118元孙134元230元248元

  反思总结: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三第七、6、7、8题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通过练习,学生充分自主地探索估算的方法,但个别学生没有一点的估算意识,这有待于以后多练习、多强调。

  第6课时: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梳理知识点一级具体的题目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的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计算。

  2.通过创设具体情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估算的方法和意义,能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估算策略。

  3.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熟练地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教学难点:能够进行合理的估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法,讨论交流法,讲练法

  课前三分钟:口算练习

  课前作业预设与处理:举例说明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口算(课前三分钟)指名学生主持。

  2.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课前作业处理)

  (1)提问:怎么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小结:两位数加两位数,可以把其中一个加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然后与另一个加数依次相加,这样口算更加快捷。

  (2)提问:怎么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小结:两位数减两位数,可以把减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然后从被减数中依次减去,这样口算比较便捷。

  2.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

  提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需要注意什么?

  小结:列竖式时,数位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从个位加(减)起,哪一位上满十向前进一(哪一位上不够减向前一位退一当十),主要不要漏加进来的一(不要漏减走的一)。

  3.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1)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可以用两位数的加减法进行口算。如650+340其实就是65个十减34个十,等于31个十。

  (2)方式虽然不同,一个口算,一个笔算,但是运算的算理一样,都是满十进一,退一当十。……(给学生自由发言,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

  二、基本练习

  1.口算。

  52+35=86-34=47+33=36+20=

  23+69=62-18=70-26=65-15=

  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说说口算思路。

  提问:口算时要注意什么?哪些地方容易出错?

  2.计算。

  650+340=370+480=390+250=520+300=

  840-560=750-540=440-150=600-240=

  分组活动,看哪一组最快最准做完?然后各组委派一人汇报结果。可以选择口算的方法,也可以选择列竖式的方法。

  3.估算。

  (1)出示教材第19页第2题课件,组织学生读题,从中获取信息。思考:如何列式计算?

  (2)学生交流后板书:632-441.

  (3)提问:这个和我们例4中的估算有什么不一样?如何进行估算呢?

  (4)学生讨论估算的方法,然后交流算法。

  算法一:632大约是600,441大约是400,600-400=200,大约多200个座位。

  算法二:把632看成620,441看成440,620-440=180,大约多180个座位。

  估算的方法不局限于一种,只要学生回答的合情合理,均给予肯定。并比较这些估算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哪种更合理。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四”的第1题。

  两人一组,轮流出题计算,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快又准,互相之间评一评。

  2.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

  比较每一题的大小。此题不能直接进行比较,需先进行加、减法的计算,得出结果后才能把左右两边进行比较。

  3.完成“练习四”的第3题。

  仔细观察图文,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地进行估算。并想一想,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解答。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梳理了哪些知识?本单元的知识中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学生发言,教师点评,解疑答惑。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课后反思

  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的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计算。

  第7课时:练习册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的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计算。

  2.通过练习册的具体情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估算的方法和意义,能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估算策略。

  3.进一步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熟练地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教学难点:能够进行合理的估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填练习册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

  3.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独立思考,乐于交流的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口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口算。

  【教学难点】

  需要退位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口算。

  17+41= 18+31= 54+18=

  73+12= 65+11= 75+21=

  48+42= 47+17= 48+37=

  45-20= 35-2= 36-8=

  2.谈谈你是怎样算的?

  35-20= 35-2= 36-8=

  二、探究新知

  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去世博会的事情吗?大家把问题解决得真棒!今天,老师还想请大家再来帮帮忙。

  1.课件出示第11页情景图:

  组织学生观察图画,问:

  a.你知道了那些信息?

  b.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解答。

  2.指名学生说出自己提出的问题,教师选择例2中的两个问题板书出来或投影显示;

  (1)普通快客的票价比动车贵多少钱?

  (2)世博专线大巴的票价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钱?

  3.要解答这两个问题,各需要用到哪些信息?引导学生寻找信息,并列式。

  (1)65-54=

  (2)65-48=

  4.怎样口算?说说你的想法。

  指名几个学生说自己的算法,教师选择主要的一种或两种方法板书出来。

  5.对比这两个算式,你觉得应该注意什么?

  (退位后十位的计算)

  6.巩固练习:教材第11页做一做。

  提醒学生看清运算符号,细心计算。学生独立练习后,指名反馈,集体订正,并选择两道算式说算法。

  三、巩固应用

  1.完成第11页“做一做”。

  请学生自己口算,并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2.小游戏(练习二第5题)。

  由两个同学拿着写数字的卡片,用一个方框把两个数字卡排在一起,然后往左右两边拉,抽拉的过程中请全班同学把方框内的两个数相加或相减。

  3.接力赛(练习二第6题)。

  老师给每一组的第一个同学一个数字,后面的同学每人给一个运算符号和一个数字。第一个同学把数字告诉第二个同学,第二个同学根据第一个同学的得数计算并告诉下一个同学结果。以此类推,完成接力赛。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在探究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时,让学生充分思考,并把自己的想法在全组进行交流,让大家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培养了学生爱动脑筋的好习惯。在口算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能理解的口算方法,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口算速度方面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篇五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下册第91—92页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准备:

  练习卡片及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师:春天来了,天气暖了,小草变绿了,小树发芽了,外面的景色真美!瞧!小朋友们正准备坐船出游呢?

  2、出示主题图

  二、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1、观察主题图,收集信息

  师:从这幅图上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2、筛选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师:根据这么多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与乘船有关的数学问题?

  (1)独立思考

  (2)汇报交流

  师:如果2个班坐一条船,我们可以怎么安排?

  (3) 讨论解决问题策略,老师进行及时归纳梳理:

  方案一: 1班,2班坐一条船;3班,4班坐一条船

  方案二: 1班,4班坐一条船;2班,3班坐一条船

  方案三: 1班,3班坐一条船;2班,4班坐一条船

  3、添加条件,确定研究主题:

  (1)明确限乘68人所表示的含义,最多不能超过68人。

  (2)确定研究主题

  师:以上3种方案是否都行呢?我们先来研究第一种方案。

  1班,2班坐一条船;3班,4班坐一条船,能坐得下吗?

  三、探究算法,学习新知

  (一)分组自主探究1班、2班合坐一条船;3班、4班合坐一条船,能坐得下吗?

  1、课件出示活动要求:

  (1)分工合作,列出算式

  (2)静静地思考,写出得数,并把方法简单地写在表格里。 比一比,谁想得方法多?

  (3)有困难的小朋友可以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4)写好得小朋友,跟伙伴交流下方法,并对自己的方法进行补充完善,也可以帮助有困难的小朋友。

  2、读懂活动要求,列出各自的算式并让学生明确自主探究的方向是: 研究 23+31=? 32+39=?有多少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3、学生独立思考

  4、小组交流计算方法,并对自己的方法进行补充完善。

  5、分组汇报交流

  6、算法的初步优化:这么多的方法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学生经过观察比较之后发现,以上的方法都是从十位算起,进步感知直接从十位算起可以提高口算的速度。

  7、揭示课题: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四、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听算练习:

  2、拓展延伸:

  (1)解决如果我们按班级来乘船,怎么安排比较合理?

  (2)解决如果我们按人数乘船,两条船够吗?

  (3)你觉得哪种好?让学生从切身感受出发选择合适的方案

  五、回顾总结

  1、由老师引领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了什么?

  2、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这节课的收获体会?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根据现实的问题情境合理选择估算策略,掌握估算方法,能将三位数看成接近的整百数或整十数进行近似计算。

  2.通过估算方法的学习,使学生体会估算在生活实际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本课的内容是建立在前面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与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基础之上的,由于学生没有学过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精算,在本课的估算中,他们还必须将三位数估成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进行计算。又因为估算本身就是一种开放型的创造性活动,估算的方法灵活多样,因内容而定,因实际情况而变化,往往带有很多不确定因素。而三年级的学生估算意识和估算的方法都在形成过程中,所以,本课必须加强估算方法的指导,使学生有章可循,进行合理的估算。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结合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体会估算的必要性,同时重点突出估算的策略和方法:

  一是教学用不等式的性质进行估算的策略。

  二是教学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估算。而这也正是本课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估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估算。

  教学难点:根据现实情境,合理选择估算策略。

  教学准备:课件、练习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问题引入

  (一)复习旧知

  1.课件呈现:P9的主题图,这一所学校的学生正要乘汽车去世博会参观,谁能再次快速地口算出各年级的人数?请学生直接报出答案后,再说一说是怎么算的。

  2.学生汇报完毕,教师点击课件:小精灵也算了一算,这个学校的一到三年级来了221人,四到六年级来了239人。

  3.点击课件呈现本课P15的主题图中的巨幕影院:他们参观完了世博园,来到了上海球巨幕影院看一场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电影。

  (二)引入新课

  1.点击课件,呈现P15的主题图,出现三条数学信息。

  2.引导学生阅读与理解: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1)学生汇报:巨幕影院有441个座位;一到三年级有221人;四到六年级有239人;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时,教师及时给予引导与肯定,最后引出本课的问题是: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

  (3)让学生讨论解题思路:要想解决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能不能坐得下的问题,其实就是求什么?引导学生发现:其实就是比较六个年级的学生人数与座位数的大小,所以要先求出六个年级学生的总人数,而后引导学生列出算式:221+239=

  3.适时引导,引入新课

  (1)师:我们还没有学习过三位数加三位数,怎么办?可能有学生说:我会算。教师要加以表扬。同时引导:因为这个问题是问能不能坐得下,并没有让我们去求两者之间具体的差。也就是说,不一定非得要准确算出六个年级学生的人数,我们可以通过估算,算出六个年级学生的大概数,也能解决这个问题。

  (2)师: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与上面这个问题类似的情况,其实啊,精确的计算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用大致的估算,同样也能解决上面的问题。相信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之后,我们都能用今天学到的估算来解决类似的问题了!

  (3)点明课题并板书:用估算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复习,既进一步巩固学习过的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也是为接下来的估算作知识迁移的原始储备;同时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明确利用估算同样可以直接来解决问题,从而最大程度上避免学生出现先算后估的方法。】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一)教学例4。

  1.提出问题:我们要先算出六年级学生人数的大概有多少人。那这道题我们应该怎么估算呢?你们想自己试试吗?

  2.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估算方法。教师巡视,及时到各小组中听听学生们的想法。

  3.学生汇报估算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巡视中了解的情况,选取有代表性的小组汇报,教师做适当引导。

  学生的方法可能有多种,但重点让学生汇报以下两种:

  (1)将221看成200,239看成200,这样算出200+200=400,虽然我们知道221+239>400,但无法确定是否大于441。

  (2)将221看成220,239看成230,这样算出220+230=450,因为450>441,所以坐不下。

  学生汇报时,教师利用课件呈现出已经整理好的两种估算方法,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4.回顾反思

  (1)小组讨论:以上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引导学生发现:

  ①相同点是:都是将两个数往小估,估成一个整百数或者是与之接近的整十数,然后相加得到一个新的中间数。

  ②不同点是:第一种估算方法不能解决问题,所以这种方法不合理;第二种方法能顺利解决问题。

  (2)反思:小组讨论:为什么第一种估算方法不合理?

  ①引导学生发现:那是因为第一种估算方法将两个数都估成整百数,与这两个数本身的误差比较大。而第二种方法是将这两个数估成与它们接近的整十数,误差小。

  ②教师强调:所以,我们在利用估算解决问题时,并不是随意的往大估或往小估,也不能随意的估成整百数或整十数。要根据数据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单位,才能有效解决问题。

  5.介绍其它算法:请学生汇报其它算法,如果学生没有,教师可以补充。

  (1)将221看成220,239看成240,这样算出220+240=460。因为第一个数估小了1,而第二个数估大了1,所以估出的结果就是精确计算的结果。因为460>441,所以座位不够。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汇报交流、比较反思,体现估算方法多样化和估算策略的渗透。使学生明确估算时,需要根据数据的特点和问题的情境灵活选择估算方法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切忌生搬硬套。】

  (二)反馈练习:课件呈现P15的做一做。

  1.学生独立思考,自己选择估算策略解决问题。

  2.指名汇报估算方法。

  3.学生汇报完毕,教师重点讲解下面的方法:

  将196看成200,将226看成230,这样算出200+230=430,因为430<441,所以坐得下。

  4.比较分析:本题的估算策略与上题有区别都是将两个数往大估:一个估成整百数,一个估成整十数。

  【设计意图:通过反馈练习,让学生独立尝试选择估算策略、运用估算方法来解决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从而丰富学生用估算解决问题的策略,巩固方法。】

  三、多种练习,巩固提高

  1.基础练习

  (1)给数找家:P17练习三的第5题:课件呈现第5题,将集合圈改成小房子,学生先独立在书上完成,而后汇报,学生直接说结果,教师点击课件,相应的数就飞进相对应的小房子。同时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2)小猫抓鱼:P17练习三的第6题:指名学生回答,学生要说出估算的过程。教师在课件上完成操作。

  (3)我是妈妈的小帮手:P17练习三的第8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和同桌交流估算策略与方法,最后师生共同整理方法。

  2.变式练习P17练习三的第7题。

  (1)课件呈现题目: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已知飞机票是700元,动车票是218元;所求问题是:坐动车比坐飞机大约便宜多少钱?因为是求大约便宜多少钱,所以本题只需要用估算来解决就行了。

  (2)学生独立尝试,估算解决。

  (3)汇报方法: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700本身就是一个整百数,只要将218看成200,用700-200=500,所以大约便宜500元。

  如果有学生说出:将218看成220,用700-220=480,所以大约便宜480元;教师对于这样的方法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充分让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运用所学估算策略与方法来解决问题,进一步感受估算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同时体会估算的策略与方法是与问题的具体情境来决定的,感受灵活运用估算策略与方法的重要性。】

  四、全课小结,质疑延伸

  (一)师生共同小结

  1.学生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2.你有什么收获与体会?

  (二)鼓励学生提出疑问:你们对于估算还有什么问题吗?

  (三)教师延伸:

  今天我们初步学习利用估算来解决实际问题,了解了一些最基本的估算策略与方法,今后还有更多的估算策略与方法:如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去尾法等,等待着我们去学习、去探索!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整理小结,再一次自主梳理本课所学知识;给学生创造质疑的机会,提出疑惑,同时,教师对学生将来的估算学习进行简单的延伸】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实用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