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小雨教案 篇一
大雨小雨教案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并正确使用“大雨”和“小雨”这两个词汇。
2. 学生能够根据天气情况描述并比较不同的雨水。
教学准备:
1. 课件或图片展示关于大雨和小雨的图片。
2. 课堂备有纸和笔,供学生进行练习和写作。
教学过程:
Step 1: 引入新词汇
1. 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并猜测图片中的天气情况。
2. 引导学生说出“大雨”和“小雨”这两个词汇,并解释其含义。
Step 2: 学习词汇
1. 教师出示词卡,上面分别写有“大雨”和“小雨”。
2. 读出词汇,让学生跟读并重复几次。
3. 让学生用手指指着相应的词汇,并说出其含义。
Step 3: 比较和描述
1. 通过展示不同的天气图片,让学生用所学词汇描述图片中的雨水。
2. 引导学生比较大雨和小雨的不同之处,例如:大雨下得更多更猛,小雨下得更细更轻。
3.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互相描述不同的雨水场景,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
Step 4: 练习和应用
1. 学生根据老师给出的提示,用所学词汇写出一篇关于大雨和小雨的短文。
2. 学生互相交换作文,并给出反馈和建议。
3. 部分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接受全班的评价和讨论。
Step 5: 总结和拓展
1.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课堂所学内容,并强调大雨和小雨的区别和用法。
2. 学生可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记录不同的雨水情况,并用所学词汇进行描述和比较。
大雨小雨教案 篇二
大雨小雨教案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使用“大雨”和“小雨”这两个词汇。
2. 学生能够根据天气情况进行简单的描述和比较。
教学准备:
1. 课件或图片展示关于大雨和小雨的图片。
2. 教师备有黑板或白板,用于记录学生的观点和描述。
教学过程:
Step 1: 引入新词汇
1. 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并猜测图片中的天气情况。
2. 引导学生说出“大雨”和“小雨”这两个词汇,并解释其含义。
Step 2: 学习词汇
1. 教师出示词卡,上面分别写有“大雨”和“小雨”。
2. 读出词汇,让学生跟读并重复几次。
3. 让学生用手指指着相应的词汇,并说出其含义。
Step 3: 比较和描述
1. 通过展示不同的天气图片,让学生用所学词汇描述图片中的雨水。
2. 引导学生比较大雨和小雨的不同之处,例如:大雨下得更多更猛,小雨下得更细更轻。
3.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互相描述不同的雨水场景,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
Step 4: 练习和应用
1. 学生根据老师给出的提示,用所学词汇写出一段关于大雨和小雨的描述。
2. 学生互相交换作品,并进行修改和改进。
3. 部分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接受全班的评价和讨论。
Step 5: 总结和拓展
1.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课堂所学内容,并强调大雨和小雨的区别和用法。
2. 学生可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记录不同的雨水情况,并用所学词汇进行描述和比较。
通过以上教案设计,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的雨水情况,理解和掌握“大雨”和“小雨”这两个词汇的用法和含义。同时,通过练习和应用,学生还可以提高描述和表达的能力。
大雨小雨教案 篇三
活动目标:
1、熟悉音乐旋律,感知音乐明确的强弱对比,并用不同的歌唱力度表现歌曲。
2、在老师或同伴的指挥下,用动作、分角色表演等形式合作歌唱。
3、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4、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重难点:
感知音乐明确的强弱对比,并用不同的歌唱力度表现歌曲。
活动准备:
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引出内容。
(1)教师:“下雨啦!你觉得哪幅图表示下大雨,哪幅图表示下小雨?”
(2)引导幼儿观察后加以区分,并模仿大雨、小雨不同的声音(哗啦啦、淅沥沥)。
2、感受乐曲旋律,学唱歌曲《大雨小雨》。
(1)教师演奏乐曲,幼儿欣赏并想像乐曲里说的是什么场景?
(2)启发幼儿谈谈强音、弱音代表什么。
(3)教师演唱歌曲,幼儿熟悉曲调及歌词。
(4)幼儿学唱、练习过程中,注意表现歌曲中强弱的变化。
3、用动作表现歌曲的强弱变化。
(1)组织幼儿讨论,用什么动作可以表现下大雨和下小雨。
(2)教师抽取出部分幼儿设计的动作,并带领幼儿边唱歌边做相应的不同力度的动作。
(3)在幼儿熟悉歌曲并边唱边做动作的基础上,教师(或幼儿)组织幼儿分别担任大雨或小雨的不同角色,并指挥幼儿分角色合作歌曲。
活动反思:
在朗读歌词环节中,我先按照歌曲的节奏型进行示范朗读,让幼儿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再让幼儿分句跟我进行模读。在幼儿正确掌握好节奏后,多给幼儿聆听歌曲的机会,使他们进一步的感受音乐。
在歌曲处理环节,引导幼儿通过强(f)和弱(p)的对比,来表现出大雨和小雨在音响效果中的区别,并运用肢体语言进行辅助教学,如一种形式是:当唱到大雨时,让学生们扬起手,唱到小雨时,让幼儿放下手。另一种形式是:表现大雨时,让幼儿站起来,当表现小雨时,让幼儿坐下来。这种边唱边表演的形式,极大的提高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这节课幼儿的积极参与使得整堂课气氛活跃,教学效果也非常好。
大雨小雨教案 篇四
活动目标:
1.感受和表现声音的大、小。学习用力摇和轻摇沙筒的方法,表现大雨和小雨的不同的节奏和音色。
2.根据大雨和小雨的不同音色和节奏,探索沙筒的不同演奏方法。
3.在教师的眼神和动作的帮助下,不演奏时能控制住沙筒,使其不发出声音。
活动准备:
1.每人两个自制沙筒。
2.节奏图谱一张。
活动过程:
(一)教师引导幼儿回忆有关下雨的经验。
1.教师:你们见过下雨吗?大雨的声音听起来是什么样的?(引导幼儿说出下大雨的声音是大大的,并用动作来表现。)(哗啦)2.教师:小雨又是怎样的呢?它和大雨的声音一样吗?(引导幼儿用声音和手部动作来表现。)(滴嗒滴滴嗒嗒)
(二)幼儿欣赏教师演唱《大雨小雨》。
1.教师用较慢的速度清唱歌曲,引起幼儿对歌曲的兴趣。
2.教师:大雨的声音是怎样的呢?小雨的声音又是怎样的呢?
3.教师带领幼儿练习演唱大雨、小雨的声音,并请幼儿用动作表现。
4.教师再次清唱歌曲,幼儿用动作表现下大雨、小雨的节奏。
(三)教师出示沙筒,让幼儿回忆并模仿其音色。
1.教师:这是什么?
教师出示沙筒,全体幼儿讲述名称。
2.教师:怎样演奏它?发出的声音像下大雨呢?怎样演奏它?发出的声音像小雨呢?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空手练习摇动沙筒。
3.教师交代要求:开始四个小节和最后两小节是不演奏的,只有在“哗啦哗啦”时才演奏。
4.教师演唱带领幼儿练习在“哗啦哗啦”处演奏沙筒。
5.同样方法学习小雨的演奏。
教师交代要求:开始四个小节和最后两个小节不演奏,只有在滴滴嗒嗒,滴滴嗒嗒处轻摇沙筒。
(四)教师和幼儿一起边唱歌曲边用乐器演奏。
(五)分组演奏。
将幼儿分成大雨组和小雨组。在教师动作的暗示下,幼儿学习准确地演奏自己的角色大雨和小雨。
活动延伸:
1.将沙筒等放在音乐角里,并提供音乐磁带,满足幼儿听音乐演奏的需要。
2.开展语言活动或戏剧表演,讲述《大雨小雨》的故事,并用动作表演这个故事。
大雨小雨教案 篇五
教材分析:
下雨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而孩子们特别喜欢雨天,他们喜欢听雨的声音还经常跑到雨中手舞足蹈,用小手接接雨滴、用小脚踩着水坑等等。针对孩子们对雨的这一兴趣爱好,我开展了本次的打击乐活动《大雨小雨》。
《大雨小雨》是一首富有童趣的歌曲。歌词模仿了大雨哗啦啦和小雨滴滴答答的声音。歌曲旋律流畅、节奏简单,音乐形象鲜明,富有童趣。本次活动我从幼儿的生活和兴趣入手,引导幼儿学习用肢体动作、打击乐器的不同力度表现大雨小雨音乐的强弱,从中激发幼儿参与打击乐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肢体动作和打击乐器的不同力度表现大雨小雨。
2、喜欢参与游戏,体验打击乐带来的乐趣。
重点:
学习用肢体动作和打击乐器的不同力度表现大雨小雨。
难点:
拍准节奏型,表现出节奏的强弱。
教学准备:
《大雨和小雨》演奏图谱一份、铃鼓9个 碰铃9对、教棒1根、磁带及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倾听《大雨小雨》的音乐,感受雨声的强弱。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曲,请你们来仔细的听一听,你在歌曲里听到了什么?
1、播放音乐一遍,引导幼儿仔细倾听。
教:好听的歌曲唱完了,谁能告诉卢老师
2、提问:(1、)你在歌曲里听到了什么?(幼:大雨小雨)
(2、)大雨的声音是怎么样的?(哗――啦;哗――啦)
(3、)小雨的声音又是怎么样的?(滴滴答答)
(4、)小雨和大雨的声音一样吗?不一样在哪里?
教师小结:大雨的声音“哗啦、哗啦”,听上去很大声,很响亮;小雨的声音“滴滴、答答”听上去轻轻的、小小的。
(二)、教师引出基础游戏,示范玩法,并请幼儿游戏。
1、出示图谱,引导幼儿看图谱。
师:今天大雨点和小雨点来到了我们班上,他们想要请小朋友一起玩一个节奏游戏。
教:这是大雨点和小雨点在唱歌呢,你能用拍小手的方法来表现吗?(请个别幼儿说说并学学)
2、分句哼唱,练习大雨点和小雨点的节奏。
3、播放音乐,完整练习。
4、尝试用身体的不同部位拍节奏。
播放音乐,拍肩练习打节奏
(三)、运用乐器,练习拍节奏。
1、出示铃鼓和碰铃,学习用乐器打节奏。
2、出示铃鼓和碰铃,教师分别敲打铃鼓和碰铃,并提问:
谁能告诉老师哪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像大雨?哪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像小雨?(大雨――铃鼓;小雨――碰铃)
3、教师小结。
教:小朋友都发现了铃鼓的声音比较响亮,就像大雨的声音,一对小铃碰在一起发出“叮叮”的响声就像小雨的声音。(教师边小结边出示铃鼓和碰铃的图谱)
4、引导幼儿看乐器图谱。
5、用乐器完整练习拍节奏一遍(教师清唱歌曲,幼儿拍打乐器)
6、交换乐器,再一次听音乐演奏
师:小朋友能听着音乐将图谱的节奏拍正确,表演的真棒!请你们相互交换乐器再来合奏一遍这首好听的歌曲吧!
教:小朋友和大雨点、小雨点玩节奏游戏真开心,那你们想不想挑战一下自己。(想)好,现在老师把图谱拿掉,看看你能不能听着音乐拍对节奏,小朋友准备好,看老师的指挥,听好前奏。
(四)、活动结束
1、教师小结
教:小朋友这么快学会了拍节奏的游戏,但幼儿园的很多小朋友还不会,我们去找他们一起来玩这个游戏吧!
2、播放《大雨小雨》音乐,全体师生在音乐声中离开活动室。
大雨小雨教案 篇六
活动设计背景
春天不知不觉已来临,大自然洋溢着一片春的气息,我班也随着春天的来临开展了《春天》主题活动,在活动中幼儿感受到春天美丽的大自然,也知道春天是个多雨的季节,而下雨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幼儿的年龄特点喜欢雨,他们常常兴奋谈论着。我抓住这一特征,利用这一自然资源,引导幼儿有意识地去观察、感受、了解雨。
活动目标
1、 感受和表现声音的大小,学习用不同的演奏方法,表现大雨和小雨的不同节奏和音色。
2、 根据大雨和小雨的不同音色和节奏,探索铃鼓的不同演奏方法。
3、 在教师的眼神和动作帮助下,随时控制铃鼓,使其不发出声音。
4、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 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感受和表现声音的大小,学习用不同的演奏铃鼓的方法表现大雨、小雨的不同节奏和音色。
难点:根据大雨和小雨的不同音色和节奏探索铃鼓的不同演奏方法。
活动准备
1、教学 挂图《大雨和小与雨》
2、将座位排成一个大圆圈。每人一个铃鼓。
活动过程:
1、 设置对话,回忆导入。
活动一开始,我设置谈话引导幼儿回忆有关下雨的经验。因为幼儿喜欢雨,只有他们感兴趣的,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2、 欣赏歌曲,感受意境。
这是活动的基本环节,也是本活动的重点,我引导幼儿在感受大雨、小雨的不同音色及节奏后用动作表现出来:大雨的声音大大的,请几个小朋友用动作把大雨表现出来。?我鼓励幼儿在欣赏歌曲后和同伴讨论并表演出来,幼儿通过对音乐的理解,知道大雨的声音大大的,可以用拍手等动作表示。接着用同样的方法理解小雨的音色和节奏。
3、 视听结合,学唱歌曲。
先用较慢的速度清唱歌曲,引起幼儿兴趣。然后用夸张的手势表现大雨和小雨,让幼儿加深印象。接着就和幼儿一起配上动作。
4、 出示铃鼓,模仿音色。
这是本活动的难点,我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用铃鼓来演奏大雨和小雨的声音。将幼儿分成大雨和小雨组,来进行游戏演奏。
教学反思
本活动课达到了活动目标,但还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及动作来表现大雨和小雨,一节好的音乐活动应该体现“教学生活化”的教育理念,也应该是一种艺术享受,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熏陶下,不断探索,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