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像狼一样嚎叫》 篇一
《像狼一样嚎叫》是一本适合大班儿童的绘本故事,通过讲述小狼嚎叫的故事,引发了孩子们对动物行为和表达方式的思考。本教案将以《像狼一样嚎叫》为主题,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孩子们了解和学习动物的声音和表情,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动物的声音和表情,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
2. 掌握一些动物的基本声音和表情,并能正确表达。
3. 培养孩子们的表达能力,鼓励他们用声音和表情来传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二、教学准备:
1. 《像狼一样嚎叫》绘本故事书。
2. 动物图片或卡片。
3. 彩色纸、颜料、画笔等。
4. 音乐或录音机。
三、教学活动:
1. 导入活动:播放一段动物声音录音,让孩子们猜测是哪种动物的声音,并用手势模仿动物的表情。
2. 绘本阅读:与孩子们一起阅读《像狼一样嚎叫》,引导他们观察故事中动物的表情和行为,并与自己的经历进行对比。
3. 动物声音游戏:播放不同动物的声音录音,让孩子们猜测是哪种动物,并模仿相应的表情和声音。
4. 动物表情绘画:给每个孩子发放彩色纸和画笔,让他们根据自己对动物表情的理解,绘制对应的动物表情。
5. 动物表情展示:请孩子们依次展示自己绘制的动物表情,并描述这个表情所代表的情感或意思。
6. 动物表情配乐:播放不同风格的音乐,让孩子们根据音乐的节奏和情感,模仿动物的表情和动作。
四、教学延伸:
1. 观察自然:带领孩子们到户外或动物园观察真实的动物,观察它们的表情和行为,并与绘本中的动物进行对比。
2. 动物园角色扮演:准备一些动物面具或服装,让孩子们扮演不同的动物,通过模仿动物的表情和声音,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通过以上的教学活动,孩子们可以从多个角度了解动物的声音和表情,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也增强了他们对动物世界的兴趣和好奇心。
大班教案:《像狼一样嚎叫》 篇二
《像狼一样嚎叫》是一本非常有趣的绘本故事,可以让大班儿童在阅读中学习到很多关于动物的知识。本教案将以《像狼一样嚎叫》为主题,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孩子们增强对动物的认知和理解。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一些动物的特点和习性。
2. 学习动物的声音和表情,并能够模仿和表达。
3.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鼓励他们用语言和动作来描述动物。
二、教学准备:
1. 《像狼一样嚎叫》绘本故事书。
2. 动物图片或卡片。
3. 彩色纸、颜料、画笔等。
4. 音乐或录音机。
三、教学活动:
1. 导入活动:播放一段动物声音录音,让孩子们猜测是哪种动物的声音,并用手势模仿动物的表情和动作。
2. 绘本阅读:与孩子们一起阅读《像狼一样嚎叫》,引导他们观察故事中动物的特点和行为,并与自己的经历进行对比。
3. 动物特点游戏:给每个孩子发放一张动物图片或卡片,让他们找到同类的动物,并说出它们的特点和习性。
4. 动物声音模仿:播放不同动物的声音录音,让孩子们模仿相应的动物声音,并尝试用语言来描述这种声音的特点。
5. 动物表情绘画:给每个孩子发放彩色纸和画笔,让他们根据自己对动物表情的理解,绘制对应的动物表情,并用语言来描述这种表情所代表的情感或意思。
6. 动物角色扮演:让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角色,并模仿动物的声音和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四、教学延伸:
1. 观察自然:带领孩子们到户外或动物园观察真实的动物,观察它们的特点和行为,并与绘本中的动物进行对比。
2. 动物园参观:组织一次动物园参观活动,让孩子们亲身接触和观察各种动物,加深对动物的认知和理解。
通过以上的教学活动,孩子们可以在有趣的故事中学习到很多关于动物的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也增强了他们对动物世界的兴趣和好奇心。
大班教案:《像狼一样嚎叫》 篇三
教学目标
1.欣赏故事,感受并理解其中自由自在的情趣。
2.在合作游戏中,体会“规则”是和朋友一起自由自在玩耍的条件。
教学准备
绘本《像狼一样嚎叫》的幻灯片、彩虹伞。
教学过程
一、观察绘本封面
1.这个故事的名称是:像狼一样嚎叫。
2.像狼一样,那是不是狼?
(这是一个关于狗的故事。)
二、欣赏绘本、理解情节
教师讲述P1~3。
1.莫卡想干什么呀?
2.莫卡为什么想要自由自在?
【设计意图:这里的提问不仅要帮助幼儿理解故事,还要注意幼儿的倾听质量。】
在活动中:
还可以提示幼儿仔细阅读画面中的细节,作必要的追问,如:
幼儿:莫卡为什么不能自由自在地叫?
教师:莫卡只能叫几下?为什么?
幼儿:因为数学题的答案是“5”。
3.你们觉得自己在幼儿园、家里,做哪些事情不能自由自在?
【设计意图:提问能让幼儿宣泄自己的情绪,和故事里的莫卡一样将自己的不满发泄出来。】
在活动中:
幼儿:不能自由自在地玩、不能自由自在地唱歌、不能自由自在地说话、不能自由自在地睡觉……(这时,教师可以了解到幼儿许多真实的愿望。)
三、欣赏绘本、合作游戏
1.教师讲述P4~6:莫卡终于自由自在了。
2.教师出示彩虹伞。“我带来了彩虹伞,孩子们,自由自在地玩一玩吧。”
【设计意图:游戏中幼儿玩彩虹伞的场面可能会乱作一团,但教师要允许他们自由“发泄”,让幼儿充分感受现场的气氛。】
3.自由自在的感觉怎么样?
在活动中:
幼儿:会做出“很好……很乱……很吵……”等反映。(这里要尽可能地让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
4.好,我们继续自由自在地玩。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彩虹伞里藏着一些小动物。想要的小朋友可以自由自在地找一找。
【设计意图:这里要设定游戏时间为20秒,如果时间过长,会有意外伤害发生的危险。】
在活动中:
幼儿可能又乱做一团。
5.怎样才能找到秘密呢?
【设计意图:这里可以让幼儿边游戏边反思自己的行为,为后续理解“规则”打好基础。】
在活动中:
幼儿:我们要一起把彩虹伞举起来,就能一下子找到。
教师:怎么做?你来指挥。
幼儿:大家站在彩虹伞周围,拿住(伞)边,听我喊l、2、3,一起把彩虹伞举起来。
幼儿:哦,兔子……有3只……有5只……
6.瞧,大家在一起玩耍时,要有一些规则才会玩得有劲。大家一起做事情时,也要有一些规则,事情才会做得有条理,容易成功。
四、欣赏绘本,感受结尾
1.看看莫卡在干吗?
【设计意图:这是故事的高潮部分,教师的讲述最好一气呵成。】
在活动中:
由于故事情节紧张而紧凑,所以,当莫卡逃离山顶时,幼儿一起惊呼:“我要回家!我再也不要自由了!”
幼儿先前对成人的埋怨和不满,在危急的慌不择路中得到安抚。
2.阅读绘本最后一页:猜猜,莫卡会像谁一样呢?
画面中有《猴子》《鱼》等书的细节,为幼儿提供了无尽的想象空间。
在活动中:
幼儿很乐意地想象:莫卡去学爬树了……莫卡开始学游泳了……
大班教案:《像狼一样嚎叫》 篇四
绘本解析
《像狼一样嚎叫》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莫卡是只温顺的狗,他和小主人米雪儿亲密无间,谁也离不开谁,直到有一天,莫卡看到一本关于狼的书,发出感叹:“狼自由自在的生活真是神气!”于是莫卡决定放弃宠物狗的身份,像狼一样生活……
莫卡不就像我们的孩子吗?他们是如此的不安分,向往着自由自在、不受大人约束的生活。那么,就让幼儿跟着书本,跟着莫卡一起去闯荡,去感受自由,也感受挫折吧。故事的最后,莫卡回来了,和米雪儿紧紧拥抱在一起。小读者们看到这里,又会发出怎样的感慨呢?相信这感同身受的经历,一定会让他们有所思,更有所悟。
活动目标
1、有自主阅读的兴趣与愿望,能初步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2、会根据内容翻到相应画面,并能跟随要求仔细观察。
3、愿意与他人分享看到、想到的内容,敢于在众人面前大胆表述。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绘本人手一本,电子书,PPT。
经验准备:简单了解狼和狗的生活习性。
活动过程
一、观察封面,引起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本有趣的绘本,看!封面上有什么?
幼1:有一个圆圆的月亮。
幼2:有题目,是“像狼一样嚎叫”。
幼3:有一只小狗。
师:这是一只叫莫卡的小狗。猜猜看,他会去干什么呢?
幼4:他到山坡上嚎叫。
幼5:他会走来走去看风景。
幼6:他会出去找东西吃。
(反思:一开始就让幼儿猜测莫卡接下来的举动,问题比较开放,创设出自由的表达氛围,幼儿都能自由畅说。)
师:莫卡到底做了什么呢,小朋友们拿着书自己来看一看吧!
二、自主阅读,分享交流
1、幼儿自主阅读整本书。
阅读前,教师提出自主阅读时的要求:一页一页轻轻翻,看完一页再看后面一页。
2、幼儿分享、交流自己的发现与理解。
师:故事里除了莫卡还有谁?
幼:还有他的小主人,一个小女孩。
教师介绍人物关系:这个小女孩叫米雪儿,她是莫卡的小主人,也是莫卡的好朋友,他俩相亲相爱。
师:你看到莫卡干什么了?
幼1:我看到莫卡在跳舞。
幼2:莫卡在找东西吃。
幼3:莫卡他看了一本狼的书,他想过狼的生活,他跑出去了。
三、重点观察,大胆讲述
1、讨论狼的生活。
教师出示绘本第4页的PPT,引导幼儿仔细观察。
师:莫卡想过狼的生活,那么狼的生活是怎样的呢?
幼1:狼在草原上奔跑。(师回应:狼可以自由奔跑。)
幼2:狼在抓野兽。(师回应:狼可以自由地捕捉野兽,当作自己的美餐。)
幼3:狼在大声嚎叫。(师回应:狼还可以在月光下大声地嚎叫。)
(反思:针对幼儿的回答,教师的回应突出词语“自由”,让幼儿强烈感受到狼的生活的自由自在。三张图讲完,教师将“可以……可以……还可以……”的句式嵌入幼儿的回答中,自然而然地丰富了幼儿的语言经验。)
师:狼的生活真是自由自在,那莫卡的生活是怎样的呢?
2、讨论莫卡在家里的生活状态。
教师出示绘本第6页的PPT,引导幼儿对比前面的观察,感受莫卡生活的不自由。
师:莫卡的生活自由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提示幼儿仔细阅读画面中的细节,作必要的追问。)
幼1:莫卡想去抓蝴蝶,可是米雪儿不同意。
幼2:莫卡想吃肉骨头,米雪儿说,吃狗粮吧。
幼3:莫卡要大声地叫,米雪儿对他说:“嘘,不可以。”
教师小结:莫卡的生活一点也不自由,他不喜欢现在的生活,他好羡慕狼的生活。
3、讨论莫卡刚离开家的生活状态。
教师出示绘本第12~13页的PPT,引导幼儿仔细观察。
师:莫卡跑了出去,他终于自由了,他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了。瞧,他在做什么呢?
幼1:莫卡在跑。(提醒幼儿能说得长一些)
幼2:莫卡跑得飞快。
幼3:莫卡跑得像飞毛腿一样。
(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幼儿说出其他几幅图中莫卡在做的事情:莫卡跳起来抓蝴蝶;莫卡一边唱一边跳;莫卡想在哪儿小便就在哪儿小便。)
4、讨论莫卡在外面的遭遇。
师:莫卡的新生活开始了,这时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幼1:高兴。
幼2:开心。
幼3:兴奋。
师:可是他马上就遇到了麻烦。他肚子饿了,他想去抓哪些小动物?你们找一找,在哪一页呢?找到之后和旁边的小朋友讨论讨论。
(反思:本环节教师不再出示PPT,而是让幼儿自己来翻页,幼儿会特别留意教师所说的画面内容,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幼儿之间的讨论与互动,有助于他们相互学习。)
师:现在我有几个问题要问,第一个问题,莫卡抓了哪几种小动物?第二个问题,小动物们是怎么对付莫卡的?(请能力相对弱一些的幼儿来说)第三个问题,谁能把四幅图连起来说一说。(让能力强的幼儿来试一试)
(评析:幼儿完整讲述时,教师鼓励幼儿可以和别的小朋友说的不一样。于是有的幼儿用“第一次,第二次……”的句式,把四张图非常清晰地连接起来;有的幼儿发现了小老鼠挖的地道,用了“弯弯曲曲”等词语,也有的幼儿直接按绘本上的文字进行讲述……老师都予以肯定,因此,幼儿的回答相当丰富。)
师:莫卡忙了半天,他什么东西也没有抓到。这时莫卡的心情是怎样的?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
师:让我们从莫卡垂头丧气地走在路上的这一页(第18页)接着往下看,你们来告诉我,发生了什么?
5、体验重逢后的温馨。
幼儿和教师边看边说,一直看到莫卡和米雪儿紧紧拥抱在一起。
师:莫卡和米雪儿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和你的朋友抱一抱,你有什么感觉?
师:莫卡想过狼一样的生活,可是当它真的自由了之后,又遇到了很多的困难,甚至遇到了危险,最后又回到了家。你想对莫卡说什么呢?
幼1:莫卡,你赶快回来吧,米雪儿想死你了。
幼2:莫卡,外面有坏人的,还是家里好。
师小结:狗有狗的生活,狼有狼的生活,大家的生活是不一样的。自己家的生活是最好的。
四、听赏故事,完整阅读
师:故事到这里,结束了吗?这可真是一个有意思的故事,我们一起完整地听一遍故事,一边听一边翻。
教师播放电子书。
师:“变坏一点儿也不好玩。”这句话你在哪里看到?在封底上呢。封底也有故事内容哦,我们看书应该从封面开始,一直看到封底,一页也不能漏掉哦。带上你的书,和小朋友一起去分享分享吧。
(反思:教师结合封底很自然地提出看书要求——封底也要看,还引发了幼儿后续的阅读兴趣。)
活动反思
作为一个绘本阅读活动,我想让幼儿主动了解故事内容,并能大胆表达。所以在活动组织中,我注意到以下几点:
1、充分利用绘本,发挥幼儿阅读的主体性。
朱静怡老师说过,阅读绘本时,幼儿应“手不离书,眼不离图”。活动中,从座位安排到整个活动进行,书就在幼儿旁边,随时能看,随时能翻,从而较好发挥绘本的作用,带动幼儿阅读的主动性。
2、合理运用多媒体,解决幼儿阅读的重点与难点。
活动过程中,我也合理运用了多媒体,将难点画面(比如狼的生活、狗的生活、莫卡找食时的麻烦等有多幅小图的页面)通过PPT予以展示,方便幼儿阅读与讨论,也解决了阅读中的重点。
3、适当增加开放式提问,拓展幼儿的画面联想。
活动中,我有意识地提一些让幼儿自由预测后面情节发展和人物活动的问题,比如一开始的提问“你猜猜,莫卡他会干什么呢?”到后面莫卡重新回到家,和米雪儿拥抱在一起时的提问“此时此刻,你想对莫卡说什么呢?”等等。在这样的阅读中,幼儿的不同感受得到了尊重,对绘本画面的信息及内涵的理解也更加丰富。
不过,在幼儿阅读的自主性方面,我的放手还不够;另外,我主要关注绘本文字内容的理解。以后,还可以多关注画面色彩、绘画线条等方面的内容,让幼儿真正沉浸于绘本的阅读之中。
大班教案:《像狼一样嚎叫》 篇五
一、活动目标
1.能通过自己的阅读了解股市的大概内容。
2.享受与老师,同伴阅读的快乐。
3.体会莫卡自由自在的心情。
二、活动准备
绘本《像狼一样嚎叫》的ppt,人手一本绘本,自制书签
三、活动过程
1.开门见山的推出绘本。
师:“今天张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本好看的绘本,想与小朋友一起看一看,故事的名字叫《像狼一样嚎叫》,猜猜书中谁会像狼一样?他为什么样这样做?
2.幼儿自主阅读绘本。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在读故事的时候找出你最喜欢的一页用一个爱心小夹子夹在那一页。
提问:你觉得哪一页最有意思,为什么?
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你觉得哪里是让你最读不懂的请你用一个问号小夹子夹在哪一页。
问题:你觉得哪一页你看不懂,谁来帮助她解决问题?
3.共同跟随老师阅读绘本
教师讲述P1~3 。
(1)莫卡想干什么呀?
(2)莫卡为什么想要自由自在?
(3)你们觉得自己在幼儿园、家里,做哪些事情不能自由自在?
幼儿:不能自由自在地玩、不能自由自在地唱歌、不能自由自在地说话、不能自由自在地睡觉……
4.讲述绘本后半部分感受结尾。
留下问题:莫卡最后为什么又回家了呢?(为第二课时留下问题)
大班教案:《像狼一样嚎叫》 篇六
设计背景
很多幼儿都有打破常规、不甘平淡生活的,故事中的小狗莫卡正是这类幼儿的写照。
一本《狼》的图书,激起了他的愿望---像狼一样自由自在地生活。于是他冲破了家的束缚,体验着自由自在的狼的生活。但是快乐并不长久,捕食失败,饥饿缠绕,他的快乐心情被挫败;狼的出现更让他深感危险,不得不逃回家中。其实,每一种生活都是人生的体验,但只有适合自己的那种才是最好的。
活动目标
1.倾听故事,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主动学习用“自由自在”这个词说完整的话,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2.乐于参加游戏,体验游戏的快乐。
3.理解“自由自在”,都是在一定的规则中实现的。
教学重点、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倾听故事,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主动学习用“自由自在”这个词说完整的话,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难点是理解“自由自在”,都是在一定的规则中实现的。
活动准备
为了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绘本,我做了以下准备:幻灯片、音乐、铃鼓。这些准备一是可以便于幼儿更好的把握知识重点,二是能使幼儿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过程
狼能自由自在的奔跑。狼能自由自在捕捉食物。狼能自由自在的嚎叫。
师:可是我过的什么日子呀?
师:莫卡为什么想做一只自由自在的狼呢?
师:你们觉得什么是自由自在呢?
1.迁移生活,联系自己,主动学习用“自由自在”这个词说完整的话,表达自己的想法。
师:你们现在自由自在吗?在幼儿园里有什么事让你觉得不自由自在呢?
2.继续倾听故事,感受莫卡的自由自在。
3.亲身实践感受自由自在,发现问题,懂得真正的自由自在都是在一定的规则中实现的。
(1)拿乐器的游戏(感受自由自在和规则)
(2)教师小结:刚才的游戏,我们都知道了大家在一起玩一起做事情,或者在幼儿园里生活,都需要一些小规则,这样才能把事情办好,才是真正的自由自在。
4.继续分享故事。
师:莫卡肚子饿了发生了什么事?
师:莫卡像狼一样自由自在的嚎叫,又发生了什么事?
师:回到家和米雪团聚,珍惜拥有的“自由自在”?
5.结束部分。
师: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事呢?
活动延伸
小主人米雪儿和小狗莫卡又看了一本《猴子》的图书,后来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教学反思
一、本节课的得与失。
1.这节课我觉得最成功的地方。
(1)能抓住孩子的心,让他们一直围绕着我的思路走,而且能调起幼儿的积极性。
(2)整节课我的思路比较明确,知道什么时候该干什么,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这是因为我提前做好了准备。
(3)这是一节语言课,本来是很枯燥的,但我让整个课堂比较活跃,课堂气氛很好。
(4)教师讲课时很投入,感情很丰富,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2.这节课我觉得不好的地方是。
(1)老师的声音不够动听,虽然很有感情,阴阳顿挫,但声音有些嘶哑,听上去不优美,以后要注意用嗓,竟可能把最好听的声音展示给幼儿。
(2)有时提的问题不够严谨,不精练,有效问题太少,语言课上就要求老师要提有效问题,尽量说的每一句话都是有用的,不说废话,以后要注意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的学习。
(3)幼儿和老师之间的配合不够默契。
(4)教师上课不够自信。
二、本节课师生之间的配合。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课堂气氛还是很好的,有静有动,动静交替。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学习,其实幼儿就喜欢这种方式的学习。这节课我用到的教具是铃鼓,是孩子平时熟悉喜欢玩的,所以用它做教具孩子不会感到陌生,容易操作。说到孩子的配合,我觉得再让孩子跟着圆点的节奏做动作时孩子不能很好的理解,是老师没有讲解清楚,没有把要求说明白而是有些孩子不能理解。还有就是老师提出的一些问题有问题,让幼儿理解不了,没办法回答,以后要提有效问题,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失误。我认为一节课上的好坏都和老师有着直接的联系,而和孩子没有关系,因为老师是引导者,你往哪里引,孩子就往哪里走,所以教师起着主要因素。
三、本节课的教与学。
这节课是一节语言课,整体孩子接受的还是比较好的,能够很好的理解故事内容,并能在快乐中学习,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能很好有效的回答,孩子一直处于快乐之中。孩子也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创造力,还能锻炼他们的节奏感,孩子很快乐。但老师的追问不够深入,有些问题应该继续追问下去,让孩子有更深的理解。我觉得整节课中孩子学到了很多,比如他们知道自由自在,但也不能太自由自在,什么事都要有一些小规定,在以后的生活中也会意识到这一点。孩子们还会觉得上课很快乐。我觉得完成了这节课的目标。
四、本节课的特点。
本节课我觉得最大的特点是我的课件设计的比较符合本节课所需要,能给孩子带来不一样的感觉,因为以前的课件没有音乐,只有画面,让人感觉很枯燥没意思,但这一次我的课件里加上了音乐,效果很好。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课还能上的动静交替,让孩子在游戏中学到知识,我觉得以后应该继续发扬。另外特别是语言课老师的音调和表情很重要,我觉得这一点我做的很好,能吸引孩子,让孩子来到了我的世界里。
五、遐想。
通过上这节课让我有很多想法,俗话说“机会总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的”,我觉得这次活动我准备了,但准备的不够深入,说课稿应该做到脱稿说,这说明没有下功夫背,以后会什么事情提前做得更好。还有就是觉得自己平时应该保护好
自己的嗓子,把自己最好听的声音奉献给孩子。以后应多练习做一些好的课件,平时上课就应该做到向上公开课一样。以后上课还要提问一些有效问题,少说一些废话,说出来的话要有意义。平时没事多向别的老师学习,多听别的老师的课,经常看书不断增强自己的专业知识,多准备一些好课,以后再上优质课不用在发愁了,拿出来就能上,我觉得自己还是很有能力做好的。还希望以后幼儿园能多给老师一些这样的平台展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