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一氧化碳安全教案【精选6篇】

时间:2013-01-06 07:22:39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预防一氧化碳安全教案 篇一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但它却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有毒气体。一氧化碳中毒是一种常见的事故,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死亡。为了提高人们对一氧化碳中毒的防范意识,预防一氧化碳安全教案非常必要。

一、了解一氧化碳的来源和危害

1. 了解一氧化碳的来源:一氧化碳主要来自于燃煤、燃油、燃气等燃烧过程中不完全燃烧产生的气体。

2. 了解一氧化碳的危害:一氧化碳进入人体后,会与血红蛋白结合,降低血液中的氧气运输能力,导致缺氧,严重时会引起中毒甚至死亡。

二、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措施

1. 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在家庭、办公室等室内空间中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及时监测一氧化碳浓度,一旦浓度超过安全范围,报警器会发出警报,提醒人们采取措施。

2. 定期检查燃气设备:定期请专业人员对燃气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减少一氧化碳泄漏的风险。

3. 加强通风排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及时将室内积聚的一氧化碳排出,减少中毒的风险。

4. 注意燃烧安全:正确使用燃烧设备,不在室内使用炭火、煤炉等容易产生一氧化碳的工具,避免一氧化碳泄漏。

5. 提高安全意识:加强一氧化碳中毒的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一氧化碳中毒的认识和防范意识,遇到可疑情况及时采取应急措施。

三、应急处理

1. 一旦发现一氧化碳中毒症状,应立即打开门窗通风,迅速离开现场,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

2. 拨打急救电话: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寻求专业救援人员的帮助。

3. 进行人工呼吸:在等待救援人员到达前,可以进行人工呼吸,帮助中毒者保持呼吸。

通过以上的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能够有效减少一氧化碳中毒事故的发生,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

预防一氧化碳安全教案 篇二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燃气、燃油等能源的使用越来越普遍,而与之相关的一氧化碳中毒事故也时有发生。为了提高人们对一氧化碳中毒的预防意识,以下是一份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安全教案。

一、了解一氧化碳中毒的危害

1. 了解一氧化碳的特点: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不易被人察觉,进入人体后会与血红蛋白结合,影响氧气运输能力,导致缺氧。

2. 了解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一氧化碳中毒的早期症状包括头痛、头晕、乏力、恶心等,严重时会出现意识丧失、抽搐、呼吸困难等症状。

二、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措施

1. 定期检查燃气设备:定期请专业人员对燃气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减少一氧化碳泄漏的风险。

2. 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在家庭、办公室等室内空间中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及时监测一氧化碳浓度,一旦浓度超过安全范围,报警器会发出警报,提醒人们采取措施。

3. 加强通风排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及时将室内积聚的一氧化碳排出,减少中毒的风险。

4. 注意燃烧安全:正确使用燃烧设备,不在室内使用炭火、煤炉等容易产生一氧化碳的工具,避免一氧化碳泄漏。

5. 提高安全意识:加强一氧化碳中毒的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一氧化碳中毒的认识和防范意识,遇到可疑情况及时采取应急措施。

三、应急处理

1. 一旦发现一氧化碳中毒症状,应立即打开门窗通风,迅速离开现场,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

2. 拨打急救电话: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寻求专业救援人员的帮助。

3. 进行人工呼吸:在等待救援人员到达前,可以进行人工呼吸,帮助中毒者保持呼吸。

通过以上的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能够有效减少一氧化碳中毒事故的发生,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同时,我们也需要不断加强对一氧化碳中毒的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防范意识,共同营造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

预防一氧化碳安全教案 篇三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意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2) 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2、过程与方法:

  (1) 在教师指导下,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根据所要研究的具体问题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具有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

  (2) 能主动地或在他人的启示下对问题可能的答案作出猜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自主探究,体会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并培养善于合作、勇于探究等科学精神。

  (2) 树立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和检验。

  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的反应。

  三、教学模式(或方法)

  实验探究式

  四、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问题情境

  碳的氧化物有几种?

  独立思考。

  复习旧知识引出本课题。

  请一学生上台演示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各种仪器可供选择)

  一学生上台演示,其他学生纠正错误。

  复习上节课的主要内容,自然过度到二氧化碳的性质。

  导出课题

  如何检验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已集满,这说明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质?

  独立思考,交流。

  一学生演示并操作。

  以学生为主体,自主掌握知识。

  将已收集好二氧化碳的集气瓶正放在桌子上。提问:通过观察:可得出二氧化碳的哪些性质?

  讨论、交流、发言。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判断能力。

  实验探究

  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一学生上台演示吹气球,气球下沉。

  一学生演示用二氧化碳熄灭两层蜡烛的实验。

  让学生提出个性化的见解,避免标准化、统一化的固定答案。

  实验探究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设问:二氧化碳能否溶于水,根据生活经验,举例说明。

  讨论、交流。

  让学生体验化学来源于生活,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适时启发,起、确定方法后进行实验。

  在讨论、交流中,吸取别人的经验,不同的意识在碰撞中相互同化。

  二氧化碳溶于水,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呢?

  学生猜测。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提供信息:石蕊是一种色素,遇酸变成红色。

  学生设计探究步骤,分组讨论,明确步骤后,开始探究实验。

  培养学生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设计实验的能力。

  将小红花取出后加热,应如何操作?

  独立思考,分别实验,观察现象、分析原因。

  在实验中体验成功和失败,在交流中掌握更多的实验方法,启迪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是唯一的,要善于思考。

  二氧化碳还有什么性质?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通过回忆旧知识,激发掌握新知识的欲望。

  拿出一只长期存放石灰水的瓶,让学生观察现象,并解释。

  讨论、交流、达成共识。

  用理论解释日常现象,使学生感觉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畅谈用途

  二氧化碳有哪些用途

  学生自由发言,回答得不够完整时,教师补充。

  让学生亲身体验。

  温室效应

  1、二氧化碳过多回造成什么后果?

  2、根据二氧化碳的来源,可以采用什么办法来防止温室效应的进一步增强?

  学生发言,老师加以归纳、总结。

  通过学生之间对话、师生对话,使知识在对话中生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拓展。

  自主小结

  指导学生归纳总结。

  学生自主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预防一氧化碳安全教案 篇四

  一、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 密度、 溶解性

  无 气体 无 比空气大 能溶于水

  2、化学性质

  (1)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CO2+H2O=H2CO3

  H2CO3= H2O+ CO2↑

  (2)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

  CO2+Ca(OH)2=CaCO3↓+H2O

  (3)在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供给呼吸。

  3、二氧化碳的用途

  (1)二氧化碳可以制汽水。

  (2)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

  (3)二氧化碳是温室肥料。

  (4)、二氧化碳可用来灭火等用途

  二、一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 密度、 溶解性

  无 气体 无 比空气略小 难能溶于水

  2、化学性质

  (1)一氧化碳的毒性

  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的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而中毒。

  (2)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点燃

  2CO+O2===2CO2

  (3)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

  CO+CuO===Cu+CO2

  3、一氧化碳的用途

  有利的一面: 如作为能源、冶炼金属等。

  不利的一面: 如果使用不当会使人中毒等。

预防一氧化碳安全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二氧化碳,掌握其重要的化学性质,了解其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懂得设计实验来验证物质性质的方法。

  (3)学会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的现象,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去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对二氧化碳的密度以及水溶性进行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思维的严密性。

  (2)通过用浸过石蕊溶液的小花来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对化学学习的持续兴趣。

  教学重点

  二氧化碳与水的作用.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并探究: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同学们在前面已经陆续的接触、学习过二氧化碳这种物质,你能归纳出它的性质么?今天我们在学习一些新的性质。

  二、新课教学:

  探究活动一:探究二氧化碳灭火及二氧化碳溶于水。

  学生进行两组探究活动,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得出以下性质:

  1.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也不可燃,密度比空气大。

  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探究活动二: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学生对比实验,观察现象,分析得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探究活动三:探究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学生进行两组探究活动,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得出以下性质:发出蓝色火焰、放热。

  探究活动四:探究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学生进行两组探究活动,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得出一氧化碳可以还原一些金属氧化物,同时生成二氧化碳

  三、小结:

  1.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并能与水反应

  2.二氧化碳内容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个反应可以用来检验二氧化碳

  3.一氧化碳能够燃烧,具有还原性和毒性

  四、布置作业:

  课本P118页习题

预防一氧化碳安全教案 篇六

  一.知识教学点

  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一氧化碳的毒性且其对环境的污染。

  二.重、难、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难点 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子组成的不同,了解它们在性质上的差异。

  3.疑点 向炉火中撒少量的水后,为何炉火烧得更旺?

  4.解决方法

  (1)学生阅读教材,比较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教师演示试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通过讨论分析,了解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3)结合生活实际,了解一氧化碳的毒性及其对环境的污染,加强环保观念。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掌握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3.了解一氧化碳的用途、毒性和对环境的污染。

  (二)教学过程

  写出碳单质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我们知道碳有两种氧化物 CO和CO2。CO和CO2在分子组成上,它们只相差一个氧原子,这种组成上的差异会给它们性质上带来什么差异呢?下面,我们来学习CO的某些特性。

  一.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1.物理性质(与CO2相比较)

  CO2有哪些物理性质呢?

  阅读教材P97第一段,从颜色、状态、密度、溶解性等方面比较一下CO和CO2的物理性质

  色、味、态密度溶解性

  CO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CO2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2.化学性质

  (1)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讲解演示实验5—10。

  (1)观察火焰捐色,当教师把内壁附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时,观察石灰水有什么变化。

  (2)根据实验现象,判断有何物质生成?写出化学方程式。

  CO和H2都有可燃性,它与O2(或空气)混合后点燃都有可能发生爆炸,注意点燃前应检验CO气体的纯度。

  (1)如何用化学方法区别CO和H2?

  (2)如何用化学方法区别CO和CO2?

  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

  使学生认识到CO和H2的化学性质比较相似,可根据它们发生化学反应时,生成物不同来区别;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根据它们的化学性质来区别。

  (2)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讲解演示实验5—11。

  观察黑色氧化铜的变化和澄清石灰水的变化,根据实验现象,判断有什么物质生成,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CO在反应中夺取了CuO中的O,使CuO还原成Cu,同时生成CO2。反应说明CO具有还原性,这个特性与O2、C相似。

  COH2C

  可燃性2CO + O2 == 2CO2 蓝色火焰2H2 + O2 == 2H2O 淡蓝色火焰C + O2 == CO2

  还原性CO+CuO==Cu+CO2H2+CuO==Cu+H2OC+2CuO==Cu+CO2

  3.一氧化碳的用途

  根据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思考它有哪些用途?

  ①总结出一氧化碳的用途。

  ②阅读教材中的选学材料,了解水煤气的成分,并思考选学材料中提出的问题。

  (1)气体燃料

  (2)冶炼金属 Fe2O3 + 3CO == 2Fe + 3CO2

  二.一氧化碳的毒性

  (1)阅读教材第99页,理解CO中毒的生理过程。

  (2)分组讨论教材第100页的习题3。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总结。

  三.一氧化碳对空气的污染

  (1)阅读教材第99页。

  (2)讨论CO这种污染物是怎样产生的?如何防止污染,

  CO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在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有很重要的用途;CO有剧毒,又污染空气,所以要注意防止和控制CO对环境的污染。对于CO,我们要“一分为二”地认识它。

  (三)总结、扩展

  1.CO和CO2性质的差异。

  2.CO和H2化学性质的相似性。

  四.布置作业

  1.教材P100习题2。

  2.用什么方法鉴别空气、O2、H2、CO和CO2。

预防一氧化碳安全教案【精选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