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音乐教案 篇一
牧童音乐教案:培养孩子音乐天赋的有效方法
引言: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音乐教育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通过音乐的学习和欣赏,孩子们不仅能够培养音乐天赋,还可以增强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创造力。本教案旨在帮助教师们在课堂上运用牧童音乐教学,以培养孩子的音乐天赋。
一、教学目标:
1. 培养孩子的音乐欣赏能力;
2. 培养孩子的乐器演奏技巧;
3. 培养孩子的合唱和合奏能力;
4. 培养孩子的音乐创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
1. 牧童音乐CD和乐谱;
2. 小型乐器,如手风琴、口琴等;
3. 录音设备;
4. 音乐教材。
三、教学过程:
1. 音乐欣赏:
通过播放牧童音乐CD,让孩子们聆听不同风格的牧童音乐,帮助他们培养音乐欣赏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关注音乐中的节奏、旋律和情感表达,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感受。
2. 乐器演奏:
教师可以选择一种小型乐器,如手风琴或口琴,并向孩子们介绍其基本演奏技巧。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尝试演奏牧童音乐中的简单乐曲。通过亲自动手演奏乐器,孩子们可以深入理解音乐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3. 合唱和合奏:
将孩子们分成小组,让他们学唱牧童音乐中的合唱曲目。教师可以教授歌曲的歌词和旋律,并指导孩子们合理分配不同声部的演唱任务。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孩子们进行合奏,让他们一起演奏牧童音乐中的乐曲,增强团队合作和协调能力。
4. 音乐创作:
鼓励孩子们进行音乐创作,可以是编写简单的歌词、创作旋律,或者进行简单的和声编排。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创作的指导和技巧,同时给予孩子们充分的自由发挥的空间。通过音乐创作,孩子们可以发展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结语:
通过牧童音乐教案的实施,教师们可以帮助孩子们培养音乐天赋,并且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音乐教育不仅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艺术修养,还可以促进他们的综合发展。因此,我们应该重视音乐教育,并将其纳入日常教学中。
牧童音乐教案 篇二
牧童音乐教案:培养孩子团队合作精神的有效途径
引言:
团队合作是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必备的重要能力。通过牧童音乐教学,我们可以有效地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精神。本教案旨在帮助教师们在课堂上运用牧童音乐教学,以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一、教学目标:
1. 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2. 培养孩子们的沟通和交流能力;
3. 培养孩子们的互助精神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准备:
1. 牧童音乐CD和乐谱;
2. 小型乐器,如手风琴、口琴等;
3. 录音设备;
4. 音乐教材。
三、教学过程:
1. 分组合唱:
将孩子们分成小组,让他们学唱牧童音乐中的合唱曲目。教师可以教授歌曲的歌词和旋律,并指导孩子们合理分配不同声部的演唱任务。通过小组合唱的方式,孩子们可以学会倾听和合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2. 合奏表演:
教师可以组织孩子们进行合奏,让他们一起演奏牧童音乐中的乐曲。在合奏过程中,孩子们需要相互配合,合理分配各自的演奏任务。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通过分工合作、互相帮助等方式,培养他们的互助精神和合作意识。
3. 创作合唱曲目:
鼓励孩子们进行合唱曲目的创作。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创作的指导和技巧,同时给予孩子们充分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在创作过程中,孩子们需要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以确保各个声部的协调和和谐。通过合唱曲目的创作,孩子们可以培养沟通和交流能力。
4. 团队分享和反思:
每个小组可以轮流表演他们学唱或创作的曲目,并进行团队分享和反思。在分享和反思的过程中,孩子们可以互相学习和借鉴,发现团队合作中的问题和不足,并寻找改进的方法。通过团队分享和反思,孩子们可以不断提高团队合作水平。
结语:
通过牧童音乐教案的实施,教师们可以帮助孩子们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并且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团队合作不仅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协作能力,还可以促进他们的综合发展。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团队合作教育,并将其纳入日常教学中。
牧童音乐教案 篇三
【教学目的】
本节课,着重培养学生对乐器演奏的兴趣和认识简谱的能力。
【教学重点】
对于从来没有接触过简谱的学生,培养学生学会唱简谱的能力;对于有一定简谱基础的学生,教会学会“二重唱”。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学会唱准音的高度、时值。
【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一、首先,激发学生的音乐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请同学们听一听: 5 - - -│ 5 - - -│,模仿的是什么声音?
再听一听: 55 55 55 55│11 11 11 11│,模仿的是什么声音?
再听一听:│5 6 5.3│5 1 5-│4.3 2 6│5 32 3-│,象征什么意思?
二、教师用口琴吹一首《火车向着韶山跑》;用笛子吹一首《洪湖水,浪打浪》,激发学生对乐器的兴趣。提议每一个学生,都应该买一样乐器。
三、音阶教学
1-│2-│3-│4-│5-│6-│7-│1-│1-‖
duo ruai mi fa suo la si duo
do ruei sol ti do
堵 锐 眯 发 缩 拉 丝夜 都
四、请同学们把音乐课本第七册,翻到56页,我们来学《牧童》这首乐曲。
教师用口琴、横笛、竖笛、电子琴,演奏《牧童》。
带领学生学习《牧童》这首乐曲。
五、结束。
附: 《音乐艺术教学概论》
一、音乐理论
艺术,是人类以情感和想象为特性,把握和反映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根据表现手段和方式的不同,艺术可分为表演艺术,如音乐、舞蹈;造型艺术,如绘画、雕塑;语言艺术,如文学;和综合艺术,如戏剧、影视。
1、节奏
节奏,是音乐术语。由音响运动的轻重缓急形成,其中节拍的强弱或长短交替出现,而合乎一定的规律。节奏是音乐的基本要素,对旋律的形成起着决定的作用。
2、旋律
3、交响曲
4、圆舞曲
二、简谱知识
简谱,是音乐的一种记谱方法,于十六世纪中叶,初步成型于欧洲,17-18世纪先后,经卢梭等人加工而渐趋完备。
卢梭(1712-1778),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学家,文学家。在教育观点上,他提出“返归自然”的口号,主张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卢梭没有什么学历,但他却成为了法国十八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有
关卢梭对教育的论述,请参见笔者在兰州《新一代》96年第3期所发表的《卢梭论儿童教育》论文。
三、乐器演奏
1、口琴:簧乐器,内装一系列小簧片,按自然音阶排列, 用嘴吹吸发音。一琴只限于一调,A调和C调两种口琴较为常用。
口琴吹奏的孔位顺序,如图所示:
5 2 1 4 3 6 5 7 1 2 3 4 5 6 1 7 3 2 5 4 1 6 3 7
吹吸吹吸吹吸吹吸吹吸吹吸吹吸吹吸吹吸吹吸吹吸吹吸
学习吹奏口琴,第一步是要学会找到"1"音。
口琴应该是初学乐器者的首选乐器,因为它价廉物美,发音又准,而一般的低档管乐器,普遍存在定音不准的现象。学好口琴,是今后学习弦乐的基础。
2、箫
3、笛子
笛子,管乐器。笛子吹奏的一般发音孔位,如下图示:
吹 膜 4 3 2 1 7 6 5
孔 孔 左 左 左 右 右 右 六
食 中 无 食 中 无 指
指 指 名 指 指 名 全
指 指 按
4、打击乐器
A、体鸣乐器。如锣、钹(bo)、拍板、三角铁等。钹,古称“铜盘”,铜制,中部隆起,如半球状,两片为一副,相击发声。
B、膜鸣乐器。
学校上课时打铃,有电铃,有手摇的铃,有敲击的铃。如果我们把敲击的铃,称为体鸣乐器的话,如果不考虑其敲击节奏的轻重、强弱,而只考虑间隔的时值的话,那么,学校敲铃的节奏可设计为:
预备铃:X - │X - │X - │X - │X - ‖
上课铃:X XX │X XX │X XX │X XX │X XX ‖
下课铃: XX 0 │XX 0 │XX 0 │XX 0 │XX 0 ‖
集合铃: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
在简谱中,“‖”表示乐曲结束。 END
牧童音乐教案 篇四
【设计思路
】
《纲要、艺术》的“内容与要求”里说的,提供自由表达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达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音乐欣赏《牧童短笛》是《我是中国人》主题中的一次集体活动。幼儿对中国民族音乐有初浅的认识,通过音乐律动《牧童之歌》直接把孩子带入音乐主题。活动前幼儿欣赏过水墨动画片《牧笛》,感受田园风味的牧童生活。活动中选用同样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水墨画与《牧童短笛》音乐组合,视觉上直观感受水墨画和具有中国风味的旋律的完美统一给人带来的美感。体验音乐要素变化所带来的音乐情绪和形象的变化,提高对同类音乐作品的听辨能力。幼儿在“静听细看”中感受中国式的美,在师幼互动和生生互动中创编各种牧童和小牛在田边嬉戏的动作,想象各种有趣的游戏表现音乐的欢快情绪。
【活动目标
】
1、欣赏钢琴曲《牧童短笛》,想象音乐作品中的情节,用语言与肢体动作分辨不同的音乐情绪。
2、知道这是一首具有田园风味的中国音乐作品,增加对民族特色音乐作品的喜爱之情。
【活动重点
】
跟着音乐节奏创编牧童和小牛游戏的动作。
【活动难点
】
用语言与肢体动作分辨不同的音乐情绪。
【活动准备
】
(一)经验准备:
幼儿观看过《牧笛》的动画片,对小牧童的田园生活有初步了解。
(二)环境准备:
1、由牧童及田园风味的水墨画制作成的PPT。
2、牛角头饰和自制短笛,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 进入音乐情景(音乐律动《牧童之歌》)
“今天,我们一起到田野里去玩,让我们一起出发吧!”
二、完整欣赏钢琴曲《牧童短笛》
(一) 完整欣赏音乐,展开想象
重点提问:
1、田野到了,你们瞧远处来了一位小客人,猜猜他是谁?
2、瞧瞧,今天他带谁来了?
(幼儿欣赏音乐,老师用表情提示)
(二) 配乐讲牧童和小牛的故事(配上由水墨画制作成的PPT)
重点提问:
牧童和小牛之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
三、分段欣赏
(一)AB段对比分辨
重点提问:
1、哪段音乐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笛子?
(模仿跟着音乐吹笛子的动作,教师捕捉孩子的亮点)
2、哪段音乐牧童和小牛在做游戏?
小结:A段两位牧童倒骑在牛背上,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地悠闲地吹着短笛。
B段牧童这时从牛背上跳下来,高兴地在田间玩耍。
(二)重点欣赏B段
1、幼儿和老师合作游戏
重点提问: 牧童和小牛会做些什么有趣的游戏?
2、两位幼儿合作
重点提问:请大家猜猜他们在做什么游戏?
(孩子们把平日玩过的游戏都迁移到活动中来,教师提示幼儿跟着音乐节奏游戏。大家猜上来的两个孩子玩的游戏,起到上下互动的作用。)
3、弟弟朋友和妹妹朋友合作游戏
请妹妹朋友做牧童,弟弟朋友做小牛,一起合作跟着音乐做游戏。
(找出亮点:节奏、表情、动作。请几对小朋友做示范,大家一起学一学。)
(三)欣赏A‘段
重点提问:游戏做累了,牧童会干些什么呀?
小结:牧童又骑上牛背,你一句我一句地吹着笛子,慢慢地走远了。
四、完整表演
提供牛角和短笛,分角色进行完整表演。
(提供道具,进一步让幼儿融入音乐情景,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把自己想象成为一个天真的牧童和淘气的小牛,完整感受音乐中的情绪变化,大胆用肢体动作表达表现。)
【活动评析】
(一)活动的选材具有艺术性、趣味性,能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幼儿在音乐欣赏过程中,选用同样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水墨画与《牧童短笛》音乐组合,视觉上直观感受水墨画和具有中国风味的旋律的完美统一给人带来的美感。幼儿通过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美,获得美的感受,从而大胆的表达表现。
(二)根据乐曲内容,以角色身份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激发幼儿有情感地参与其中
在音乐活动中,教师以牧童的角色身份参与活动,以逼真的表演把幼儿带入音乐作品特定的意境之中,能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作品的蕴涵,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
(三)善于分析和表现音乐作品的各种情感基调
《牧童短笛》的A段清新悠闲,B段活跃欢快。教师通过音乐故事,帮助幼儿区分音乐段落之间在情绪、情感上的差异,能够准确地表现和传授引导幼儿在领会各种情绪、情感的基础上表现出相应的动作。
牧童音乐教案 篇五
设计意图:钢琴曲《牧童短笛》是著名音乐教育家、作曲家贺绿汀创作的,这是一首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可让大班幼儿在欣赏的过程中听辨乐曲的A-B-A三段式结构,从而了解这种音乐结构的特点,提高对同类音乐作品的听辨能力。
活动目标:
1、想象音乐作品中的意境和情节,懂得分辨乐曲的A-B-A三段体曲式。
2、通过简单的乐器伴奏来烘托音乐作品中此起彼伏的旋律特色,并通过不同音色的乐器来区别A、B段的不同情绪。
3、知道这是一首具有田园风味的中国音乐作品,激发对民族特色音乐作品的喜爱之情。
4、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牧童形象的木偶及田园风味的背景图。
2、各种打击乐器,录音机磁带。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让幼儿听辨乐曲的A-B-A三段式结构,并用合适的打击乐来表现各段的情绪。
2、难点:教幼儿听辨乐句,理解旋律中此起彼伏相呼应的特点。
活动过程:
1、音乐游戏《什么乐器在唱歌》。师:“什么乐器在唱歌?”幼儿则闭上眼睛,听老师选一种打击乐器,敲出×××的节奏型,幼儿马上睁开看,边拍手边说:“××乐器在唱歌。”
2、播放音乐《牧童短笛》,让幼儿听辨这首乐曲是什么乐器演奏出来的。师:“请小朋友听听这首曲子,猜猜是什么乐器在唱歌?”
3、向幼儿简单介绍钢琴曲《牧童短笛》的音乐背景。师:“这首好听的钢琴曲名是《牧童短笛》,它描写的是我国美丽的江南地区,牧童倒骑在牛背上,悠扬地吹着短笛,在田间玩耍的情景”。
4、出示背景图,幼儿完整地欣赏音乐。
5、分段欣赏。
(1)听赏第一段音乐。师:“我们先听这段音乐,想一想牧童这时在干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描述,边操作木偶边进行小结:两位牧童倒骑在牛背上,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地吹着短笛,走在美丽的田间。这段音乐是悠扬的,抒情的。
(2)听赏第二段音乐。师:“下面,我们来听第二段音乐。听听这段音乐和刚才的第一段有什么不同?听了感觉怎样?想想牧童这时又在干什么呢?”教师根据幼儿的描述,操作木偶,小结:牧童这时从牛背上跳下来,高兴地在田间翻跟斗抓蝴蝶,这段音乐是欢快的,跳跃的。
(3)听赏第三段音乐。师:“下面请你们听第三段音乐。听听这段音乐和前面哪段音乐是一样的,这时牧童又在干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小结:这段音乐和第一段是相同的,这种第一段和第三段一样的乐曲叫A-B-A三段体。这段音乐讲的是牧童又骑上牛背,你一句我一句地吹着笛子,慢慢地走远了。
6、启发幼儿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师:“你们觉得这首乐曲的各段用什么乐器来伴奏比较好呢?”
7、为每位幼儿提供2-3种打击乐,提醒他们在乐曲的A段与B段用不同的乐曲来伴奏,并能在教师的指挥下变换不同的节奏型。
活动反思:
《牧童短笛》是一首非常著名的钢琴曲。它短小精致、形象鲜明、风格清新、富有田园风味。全曲共分三个乐段。第乐段描绘了美丽的田园景色,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第二乐段以欢快的节奏、快递的速度和跳跃的伴奏,在情绪上与第一段形成鲜明的对比,具有民间舞蹈风格的五声调式特点。歌曲《牧童之歌》,是根据《牧童短笛》的主旋律改编而成。
这堂课的内容对刚踏上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在乐曲的背景、加花、练习中,以颜色、形态、进场次序的变化来引一导学生的学习注意力。结合教学内容我创设了:听、看、比、论、感等多种学习形式,以增强本课的学习效果。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给学生创设教学情景,让他们在实际的感受中体验新知识、接受新知识、运用新知识,课堂的教学效果就会比较好。
小百科:牧童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mù tóng,是指放牧牛、羊的儿童,出自《吕氏春秋
牧童音乐教案 篇六
一、设计意图:
钢琴曲《牧童短笛》是著名音乐教育家、作曲家贺绿汀创作的,这是一首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可让大班幼儿在欣赏的过程中听辨乐曲的A-B-A三段式结构,从而了解这种音乐结构的特点,提高对同类音乐作品的听辨能力。
二、活动目标:
1、想象音乐作品中的意境和情节,懂得分辨乐曲的A-B-A三段体曲式。
2、通过简单的乐器伴奏来烘托音乐作品中此起彼伏的旋律特色,并通过不同音色的乐器来区别A、B段的不同情绪。
3、知道这是一首具有田园风味的中国音乐作品,激发对民族特色音乐作品的喜爱之情。
三、活动准备:
1、牧童形象的木偶及田园风味的背景图。
2、各种打击乐器,录音机磁带。
四、活动重点:
让幼儿听辨乐曲的A-B-A三段式结构,并用合适的打击乐来表现各段的情绪。
五、活动难点:
教幼儿听辨乐句,理解旋律中此起彼伏相呼应的特点。
六、活动过程:
1、音乐游戏《什么乐器在唱歌》。
师:“什么乐器在唱歌?”幼儿则闭上眼睛,听老师选一种打击乐器,敲出×××的节奏型,幼儿马上睁开看,边拍手边说:“××乐器在唱歌。”
2、播放音乐《牧童短笛》,让幼儿听辨这首乐曲是什么乐器演奏出来的。
师:“请小朋友听听这首曲子,猜猜是什么乐器在唱歌?”
3、向幼儿简单介绍钢琴曲《牧童短笛》的音乐背景。
师:“这首好听的钢琴曲名是《牧童短笛》,它描写的是我国美丽的江南地区,牧童倒骑在牛背上,悠扬地吹着短笛,在田间玩耍的情景”。
4、出示背景图,幼儿完整地欣赏音乐。
5、分段欣赏。
(1)听赏第一段音乐。
师:“我们先听这段音乐,想一想牧童这时在干什么?
教师根据幼儿的描述,边操作木偶边进行小结:两位牧童倒骑在牛背上,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地吹着短笛,走在美丽的田间。这段音乐是悠扬的,抒情的。
(2)听赏第二段音乐。
师:“下面,我们来听第二段音乐。听听这段音乐和刚才的第一段有什么不同?听了感觉怎样?想想牧童这时又在干什么呢?”
教师根据幼儿的描述,操作木偶,小结:牧童这时从牛背上跳下来,高兴地在田间翻跟斗抓蝴蝶,这段音乐是欢快的,跳跃的。
(3)听赏第三段音乐。
师:“下面请你们听第三段音乐。听听这段音乐和前面哪段音乐是一样的,这时牧童又在干什么?”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小结:这段音乐和第一段是相同的,这种第一段和第三段一样的乐曲叫A-B-A三段体。这段音乐讲的是牧童又骑上牛背,你一句我一句地吹着笛子,慢慢地走远了。
6、启发幼儿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师:“你们觉得这首乐曲的各段用什么乐器来伴奏比较好呢?”
7、为每位幼儿提供2-3种打击乐,提醒他们在乐曲的A段与B段用不同的乐曲来伴奏,并能在教师的指挥下变换不同的节奏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