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教学设计及反思精选【最新3篇】

时间:2018-02-08 02:26:37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蜀相》教学设计及反思精选 篇一

教学设计:《蜀相》的剧情和主题

目标:通过学习《蜀相》这部作品,使学生了解刘备与诸葛亮之间的关系和互动,了解其背后的哲学思想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人文素养。

一、导入

1.给学生展示一幅描绘刘备和诸葛亮的画作,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画中人物的表情和动作。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比如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他们的目标是什么?他们之间有什么困难和冲突?

二、核心内容

1.分组阅读《蜀相》的选段,并让学生回答一些问题,比如刘备和诸葛亮是如何相识的?他们是如何合作的?他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的目标和理想?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就选段中的对话和情节展开思考和交流,引导他们探讨刘备和诸葛亮的思想和行为背后的意义和价值。

三、拓展延伸

1.分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刘备和诸葛亮,根据剧情和角色特点进行对话表演,以加深对剧中人物的理解和理解。

2.分组进行小组研究,让学生挑选一段对话或情节,通过表演、PPT或海报等形式展示他们对剧中人物和故事的理解和解读。

四、归纳总结

1.组织学生进行总结,让他们回顾整个教学过程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感受,梳理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和互动,并思考这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启示。

2.鼓励学生就本次学习写一篇简短的心得体会,包括对剧情和主题的理解以及对刘备和诸葛亮的评价。

反思:

1.在教学设计中,要注意确保学生的参与度,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在导入环节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引导性问题,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剧中人物的表情和动作。

3.在拓展延伸环节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灵活选择合适的活动形式和内容,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4.在归纳总结环节中,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维度对所学内容进行思考和总结,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综合能力。

《蜀相》教学设计及反思精选 篇二

教学设计:《蜀相》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目标:通过学习《蜀相》这部作品,使学生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文化修养。

一、导入

1.播放一段介绍三国时期的视频,让学生了解这个历史时期的背景和特点。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比如三国时期的政治局势是什么样的?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人物和事件?

二、核心内容

1.分组阅读《蜀相》的选段,并让学生回答一些问题,比如这个故事发生在哪个时期?刘备和诸葛亮的故事与历史上的真实事件有什么联系?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就选段中的对话和情节进行思考和交流,引导他们了解刘备和诸葛亮的思想和行为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三、拓展延伸

1.组织学生进行历史研究,让他们了解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并与《蜀相》中的故事进行对比和分析。

2.分组进行小组研究,让学生挑选一个历史事件或人物,通过展板、PPT或口头报告等形式进行介绍和分享,以加深对三国时期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四、归纳总结

1.组织学生进行总结,让他们回顾整个教学过程中所学到的历史知识和文化内涵,并思考这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启示。

2.鼓励学生就本次学习写一篇简短的心得体会,包括对三国时期历史的理解以及对刘备和诸葛亮的评价。

反思:

1.在教学设计中,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以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在导入环节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互动性的活动,如问答、小组竞赛等,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思考能力。

3.在拓展延伸环节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4.在归纳总结环节中,要引导学生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对所学内容进行思考和总结,以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文化修养。

《蜀相》教学设计及反思精选 篇三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教学目标】

  1、品味诗歌语言,感受诗歌意蕴美。

  2、理解杜甫对“蜀相”诸葛亮的仰慕和惋惜之情,了解杜甫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精神。

  3、掌握诗歌借景抒情等表达情感的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作者生平:学生先介绍,教师再补充。

  三、写作背景介绍

  四、课文诵读:(1)示范朗读(2)诵读指导(3)学生齐读

  五、整体感知

  1、首联——深切地表达出缅怀、追思诸葛亮的情意。

  “丞相”这一称呼,表示尊仰之意。

  “何处寻”的设问,饱含诗人对诸葛亮无限钦慕的心情。

  “柏森森”三字意味深长,高大茂密的柏树是丞相祠的标志,是诸葛亮伟大人格的象征,按我国传统文化心理,也是历代人民爱戴诸葛亮的见证。

  诗的开头两句一问一答,有什么好处?

  【明确】诗的首句中有一“寻”字,用得好,它把开头两句连起来,表达了诗人急欲瞻仰武侯祠、追慕诸葛亮的心情,为后面颂扬诸葛亮埋下伏笔,使全诗和谐统一。

  小结:首联深切地表达出缅怀、追思诸葛亮的情意。

  2、颔联

  思考: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这一联中,哪两个字与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为什么?

  【明确】三、四两句中,“自”、“空”二字与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是这两句的关键字。“映阶碧草”、“隔叶黄鹂”呈现了一幅春景,但对这盎然春意,作者却有独特的感受:春色固然好,祠庙却如此寂寥冷清,只有诗人形单影只地来拜谒。难道武侯被人遗忘了吗?草色越青,鸟音越美,这种感受越强烈。这两句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而得力于“自”、“空”二字的巧妙运用。这两句通过对祠堂内的景物的描写,更深刻地表达出对诸葛亮的怀念之情。

  小结:颔联写祠堂内的景物。

  3、颈联

  这两句是议论,但这议论富有情韵,因此使诗的抒情气氛更为浓重,形象更为饱满。

  思考:杜甫用“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来概括诸葛亮一生的功业,你认为准确吗?你最佩服和崇敬诸葛亮的哪一方面?

  【明确】用这两句概括诸葛亮一生功业,十分准确。诸葛亮为刘备制定统一天下的大计,辅助刘备开创基业、建立蜀汉,又辅佐后主刘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般来说,人们最崇敬和佩服诸葛亮的,是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以及他的神机妙算,大智大慧。

  小结:颈联写诸葛亮一生的丰功伟绩和精神品格。

  4、尾联

  思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中的“英雄”指什么人?

  【明确】“英雄”指那些壮志未酬而含恨终身的英雄人物。也包括诗人自己,从小立志干一番事业,却郁郁不得志,一生坎坷。七、八两句紧接五、六句,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这两句在叙事中抒情,写得情真意挚,非常感人。有人说这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是诗眼。千百年来,这两句使多少志士仁人流下了眼泪。清人邵子湘评论这首诗的后四句说:“自始至终,一生功业心理,只用四语括尽,是如椽之笔。”

  小结:尾联表达对诸葛亮的景仰和痛惜之情。

  5、此诗写诗人在诸葛亮祠吊古,但题为“蜀相”而非“诸葛亮”,有何深意?

  【明确】诗人写这首诗,是为了追思、仰慕、钦敬诸葛亮。写武侯祠,是因为“盖千古人物,莫可亲承;庙貌数楹,临风结想”,可以由祠写到诸葛亮,写祠是为了写人,因此题为“蜀相”。

  6、内容小结:

  《蜀相》表达诗人杜甫对诸葛亮的追慕、惋惜以及自己壮志未酬的痛苦。

  7、表现手法:

  先写景,在景中融情,然后抒发感慨,全诗写祠堂与写人和谐结合,写景与抒情融合无间,凭吊古人与悲叹自己浑然一体,内涵丰富,感情真挚,格调沉雄。

  从全诗看来,无论写景、叙事,还是议论,都交融着一种深沉笃至的追寻、凭吊的感情。写景是在忆念蜀相留在今日的踪迹,论事则是赞颂蜀相当年功勋。这一切都互相关联,自然融成一体,构成一种“骨气端翔,音情顿挫”的崇高境界。在这里,诗人的情感得到最完美的体现。

  六、延伸拓展

  1、比较阅读:本诗与杨慎的《武侯庙》在表现内容、艺术手法上有何异同?

  2、推荐阅读:李白的《越中览古》

  七、布置作业:背诵、默写《蜀相》

  教学反思

  本首古诗是杜甫为诸葛亮写的,赞扬了蜀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爱国精神和赫赫业绩,《蜀相》对于未酬者既是

颂词又是挽歌,那么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让学生感受作者的对英雄的这种赞扬,敬仰的心情。

  本节课我的教学方法和以往教古诗的环节是一样的,先读后悟再读,先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才能让学生理解诗人的心境,然后让学生介绍对诸葛亮的了解和他的一些故事,增强学生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读诗时感情才能更到位。在先读的过程中我没有过于强调读的感情,只是注重节奏和语调,但在理解完每句诗后经过我语言的激励和渲染,学生的那种感情油然而生,特别是后两句的朗读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时间的局限性我对课堂全面性还是把握不当,在让学生合作理解中,我并没有参与其中,以至于学生理解的效果不好,还出现了一些小笑话,但我觉得放手理解一定能增强他们的学习能动性。在讲解的过程中,我还讲了诸葛亮的是如何辅佐先帝和后主的,都做了哪些丰功伟绩的,但诗的个别理解挖掘的不够深,如没有引导问;丞相的心里,放不下的是什么?

  通过这首诗的学习,能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理解了作者的心情以及对诸葛亮的敬佩之情,但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学方法还是有很多欠缺,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不断去完善上好每堂课,向40分钟要效益,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


《蜀相》教学设计及反思精选【最新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