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教学设计(优选3篇)

时间:2016-09-04 06:30:48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登高教学设计 篇一

标题:探索自然之美——登高教学设计

介绍:登高教学是一种在户外环境中进行的教学活动,通过登高来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壮观,培养学生的勇气、团队合作精神和对自然的热爱。本篇文章将为你介绍一篇登高教学的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的勇敢精神和自信心。

2.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3.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认知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

1. 登高前的准备工作:

a. 学生学习登山基本知识,包括装备要求、安全注意事项等。

b. 学生分组,每组确定一个组长和副组长,组织成员讨论并制定登山计划。

c. 组织学生购买或准备所需登山装备。

2. 登高实践:

a. 在指定的登山地点,教师向学生介绍山的基本特点、植被分布、动物种类等。

b. 学生按照组织好的计划进行登山,注意安全和团队合作。

c. 登山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和分享他们发现的自然景观和生物。

3. 登顶活动:

a. 达到山顶后,学生举行庆祝活动,如合唱、拍照等。

b.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登山总结和反思,分享各组的体验和收获。

c. 学生在山顶上进行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如测量大气压力、观察气象变化等。

三、教学方法:

1. 探究式学习法:通过观察、实践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进行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能力。

3. 实践教学法:通过实际登山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自然之美。

四、评价方式:

1. 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发现能力。

4. 学生的总结和反思能力。

登高教学设计 篇二

标题:登高与身心发展——登高教学设计

介绍:登高教学是一种独特的教育活动,不仅能够提供学生与自然亲近的机会,还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本篇文章将为你介绍一篇以身心发展为重点的登高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能。

2. 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情绪管理。

3. 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和适应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登高前的准备工作:

a. 学生进行身体素质测试,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

b. 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试,了解自己的情绪状态和应对能力。

c. 学生进行登山前的身体热身活动,预防运动伤害。

2. 登高实践:

a. 学生按照指定的路线进行登山,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方法。

b. 登山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呼吸调节和放松训练,帮助他们缓解紧张和焦虑。

c. 登山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克服困难,提高自我调节和适应能力。

3. 登顶活动:

a. 达到山顶后,学生进行简单的体能训练,如伸展运动、平衡训练等。

b.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身心放松和冥想,促进心理健康和情绪管理。

c. 学生进行登山总结和反思,分享他们的身心感受和收获。

三、教学方法:

1. 游戏化教学法:通过游戏和竞赛的形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乐趣。

2. 体验式学习法:通过亲身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3. 情绪管理法:通过呼吸调节、放松训练等方法,帮助学生管理情绪和压力。

四、评价方式:

1. 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能提高情况。

2. 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情绪管理能力。

3. 学生的自我调节和适应能力。

4. 学生的总结和反思能力。

登高教学设计 篇三

登高教学设计

  杜甫《登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理解本诗中景与情高度融合的艺术特色。

  2、在与不同诗人、诗人自身不同时期诗歌风格的比较中,体会把握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3、了解杜甫的生平,学习掌握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多媒体,教师适当点拨,学生合作探究学习为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杜诗内容的厚重和杜甫广阔的胸襟,品味其心系国家安危和生民疾苦的博大情怀。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掌握比较阅读和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

  2、理解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深刻内涵。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孔子曰“君子登高必赋“”,登临诗在我国诗坛数量众多,蔚为大观。相信大家绣口一吐就能背出几首(留时间让学生自由发挥)那么你有没有思考过,古人为什么喜欢登临呢?

  明确:观景

  抒怀:思乡(思人);离愁别绪;羁旅行役;壮志难酬,报国无门;

  韶华易逝;喻理遣怀;

  那么如果提起登临诗中“登高”这一题材,哪首诗会最先浮现在你的脑海之中呢?《登高》被誉为“古今七律第一”,彪炳诗坛,卓绝千古,成为旷代经典之作。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它为什么会被奉为经典呢?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歌,探究一二。

  二、精读《登高》

  1、首先,请大家一起把这首诗歌高声朗读一遍。

  2、刚才我们说到了古人登临抒怀的缘由,那么请大家思考一下,你认为杜甫登高是要抒发什么感怀呢?

  明确:漂泊之苦;羁旅之思;壮志难酬之慨……

  (知人论世)

  3、我们伟大的诗人是怎么来抒发这些情感的?

  明确:通过写景

  ⑴请大家把写景的诗句朗读出来,有哪位同学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诗中的画面?

  ⑵这是一种怎样的意境?(这幅画面呈现了什么样的特点?)

  萧瑟、雄浑、阔大

  4、其实“不尽长江滚滚来”一句大有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豪气的,我们不妨设想一下,此时若是李白登高,那该怎么往下写呢?(学生回答)为什么?——李白的任何情绪都要喷薄而出的。

  而我们的杜甫是怎样往下写的呢?

  明确:于家——老病孤舟,常年漂泊;于国:战争频仍,硝烟四漫。此时的杜甫是断然写不出像李白那样的万丈豪情的。“艰难苦恨繁霜鬓”——万方多难此登临的悲壮,或是登高诗的最高境界。

  登高望远,本最能忘记烦恼忧愁,可我们伟大的诗人杜甫时刻肩负

着使命感和责任感,时刻关注着国运和民艰。他有一种厚积的感情力量,每欲喷薄而出时,他的仁者之心,他的儒家涵养便把着满腔悲怆给抑制住了,再次沉积于内心,低回起伏,这就是杜甫的“沉郁”啊!

  天地浩渺,唯我憔悴独登,“万里悲秋常作客”一下子让诗人和我们从雄浑阔大的景中跌落进个人逼仄的情感之中,由景的大开骤然收缩至情的大合,这就是杜甫的“顿挫”。

  5、此时我不禁想起了杜甫另外一首登临诗《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请大家齐读一下。这首《望岳》你读来是什么风格呢?

  明确:豪雄、大气,志存高远

  同学们,要想了解诗词的深情就要了解诗词背后的'人生,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知人论世”。《望岳》这是杜甫年轻时期的作品,杜甫的青年时代是在盛唐度过的,他南北漫游、裘马轻狂,又与李白、高适同游,慷慨怀古,也就不可能染上几分狂气的,他那时有巨大抱负,自谓要“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一场巨变“安史之乱”改变了盛唐,也改变了杜甫,当他落入叛军手中被押解到长安时,他看到都城的满目疮痍,高唱出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由困守长安再到漂泊西南,杜甫将年轻时期的满腔壮志都化作了忠君恋阙、忧国忧民的字字血泪。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着土地爱得深沉”,杜甫的“沉郁”便源自于此,他的忠君爱国是真心实意的,不带半点虚浮。

  而“顿挫”其实也并非杜诗所独有,陈子昂、苏轼的诗词都有顿挫之风,他们都是经历过人生大坎坷的诗人,赤子之心在生命的大转折之后,便以这种顿挫之感在诗词中存在了。

  三、探究经典之因

  好了,我想我们现在可以回过头去回答为何这首《登高》在诗坛中脱颖而出,成为经典的原因了。

  明确:虽萧瑟却雄浑阔大的景,虽漂泊孤独却胸怀天下苍生的人,沉郁顿挫的诗风,登高临远的题材在这首诗中得到了高度的空前的统一,尽显了杜甫的大我与悲壮。

  有没有哪位同学能够声情并茂、饱含深情地为大家朗读这首《登高》?(或者听视频朗读)

  4、结束语

  安史之乱后的唐朝,人间艰辛代替了理想色彩,中年的忧虑送走了少年情怀。时代用冷酷的目光选中了杜甫,让他在历史的滚滚风尘中,用枯瘦的手去蘸起人民像墨汁一样浓黑的悲哀,来记录盛唐这个伟大的时代如何走向没落。他的家国之思,他的家国情怀,使他这株坚韧刚强的大树,无论经历怎样的风刀霜剑,都能在来年再次生根发芽,用顽强的生命力继续为人民慷慨悲歌!

  5、作业

  《登岳阳楼》是杜甫另外一首登临名作,请你和《登高》进行对比阅读,鉴赏两首诗的异同。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高教学设计(优选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