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精简3篇】

时间:2017-02-04 01:45:1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篇一

标题:《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的阅读活动

教学目标:

1. 通过阅读《爬山虎的脚》,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理解能力。

2. 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难点:

1. 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生词和句子,并能正确运用。

2.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教学准备:

1. 《爬山虎的脚》课文

2. PowerPoint课件

3. 卡片、图片等教具

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新课

1. 利用图片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见过爬山虎吗?它的脚是什么样子的?”

2. 学生回答后,导入新课,引出《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

Step 2 阅读理解

1. 让学生读一遍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2.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读课文,解释生词和句子。

3. 给学生准备一些问题,如:“为什么爬山虎的脚像老鼠的手?”“爬山虎的脚有什么特点?”等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Step 3 分组讨论

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个问题,并准备展示。

2. 学生展示讨论结果,其他小组提问或补充。

3. 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

Step 4 制作展板

1. 将学生的讨论结果整理,制作展板。

2. 学生分工合作,负责不同的板块,如“爬山虎的脚的特点”、“爬山虎的脚和老鼠的手的相似之处”等。

3. 学生可以运用图片、文字等形式展示,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Step 5 展示与总结

1. 学生将展板展示给全班同学,并进行简单的口头解释。

2. 教师组织学生就展板内容进行讨论,总结课堂学习的要点和收获。

篇二

标题:《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启发学生观察力的绘画活动

教学目标:

1. 通过阅读《爬山虎的脚》,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理解能力。

2. 启发学生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细致观察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

1. 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生词和句子,并能正确运用。

2. 引导学生观察爬山虎的脚,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绘画技巧。

教学准备:

1. 《爬山虎的脚》课文

2. PowerPoint课件

3. 绘画纸、颜色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新课

1. 利用图片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见过爬山虎吗?它的脚是什么样子的?”

2. 学生回答后,导入新课,引出《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

Step 2 阅读理解

1. 让学生读一遍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2.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读课文,解释生词和句子。

3. 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中描述的爬山虎的脚,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文章内容。

Step 3 绘画活动

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准备一张大的绘画纸。

2. 让学生观察爬山虎的脚,用颜色笔描绘出爬山虎的脚的样子。

3.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可以添加一些细节,如爬山虎的脚上的爪子、脚的纹理等。

Step 4 展示与欣赏

1. 学生将绘画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并进行简单的口头解释。

2. 教师组织学生欣赏绘画作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Step 5 总结与评价

1.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绘画活动的收获和体会。

2. 对学生的绘画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指导。

通过以上两篇文章的教学设计,学生在阅读《爬山虎的脚》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还能够培养观察力、思辨能力和创造力。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和学习能力。

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篇三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这是什么啊?(出示图片)(板书:爬山虎)

  2这是一种有趣的植物。不是动物却有着“虎”字,是植物却又会“爬”,那就是爬山虎。爬山虎最有趣的要属它的脚。(板书:脚)来,一起来读读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题目。

  二预习检查,深入研读

  1课文你们已经预习了,谁能来说一说,爬山虎的脚是怎么样的?

  2打开课本,找找哪几节写了爬山虎的脚?

  说明:通过预习,学生能对爬山虎的脚基本了解,但是说不清楚、说不完整,结合课本进行概括能力的训练。

  (一)学习第三小节

  1自己读读第三小节,用直线划出描写爬山虎的脚的句子。

  2谁来读读划出的句子?其他同学思考:这几句话写出了爬山虎的脚哪些方面的特点?并完成填空。

  仔细阅读后我知道了,爬山虎脚的——

  位置: ;

  外形: ;

  颜色: 。

  3交流

  说明:在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基本的概括能力。

  4拿出笔来,动手画画爬山虎的脚。

  5归纳:爬山虎的脚样子十分奇特。(板书:样子奇)

  6谁再来读读?(作者之所以能准确描述爬山虎的脚是因为他是特别“注意”了)

  7齐读。

  (二)学习第四小节

  1这些奇特的脚是怎么来攀爬的呢?现在让我们小组合作,一起来学习课文的第四小节,我们先来看看学习的要求(出示学习要求)

  学习要求:

  (1)读读课文第四节,完成填空,想象爬山虎是怎样攀爬的。

  爬山虎的脚( ) 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 ( )住墙的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 )一把,使

它紧( )在墙上。

  (2)讨论:爬山虎的攀爬方式有什么特点? 找到相关句子读一读。

  说明:运用填空的形式,让学生抓住段中的动词进行学习,也是一种概括能力的训练。

  2交流

  ◇谁能在括号里填入正确的动词?多有意思的动词啊!谁来把这个过程再来读读?

  ◇自读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你们可以试着配上动作)

  ◇它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爬”(用动作演示一下)

  ◇瞧!这些脚多像“蛟龙的爪子”,作者的语言真是非常得生动啊!一起读读。

  3那么,爬山虎的攀爬风格有什么特点呢?(板书:攀爬稳)

  4用爬山虎的口气向小伙伴介绍脚是如何来攀爬的。

  说明:通过动手画、填动词、配动作、说特点作为有效的铺垫,进而进行同伴间相互介绍,让学生在对文本语言的`理解感悟与语言实践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也解决了本课的一个难点。

  (三)学习第五小节

  1看来同学们合作学习得真不错!现在自己快速默读第五小节,说说读懂了什么?

  板书(巴墙牢)

  2找找哪句话写出了它巴墙特别牢固?谁能把这句话读读好,能体现出巴墙的牢固?

  3可别小看这些脚啊,就是它让爬山虎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登,越攀越高。

  (四)学习第二小节

  1作者不仅观察了爬山虎的脚,还观察了它的叶,于是,作者就写下了这段文字。(出示课文第二小节)

  2轻声读读这段文字,找找从哪些描写中,你感受到了爬山虎叶子的美?

  ◇ 交流划出的句子,并说说理由。(重点指导:绿得那么新鲜、铺得那么均匀、漾)

  3指导朗读

  ◇老师很喜欢这段话,能让我也来读读吗?(师范读)

  ◇自读、个别读

  ◇闭上眼睛,在朗读声中尽情想象这一墙美丽的绿叶。

  ◇不少同学陶醉在这精彩的美文和优美的朗诵中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

  说明: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爬山虎叶子的美,从而积累描写爬山虎叶子的语句。

  三总结全文

  1、用一两句话来赞赞爬山虎。

  2、爬山虎用它一只只有力的脚不停地往高处攀登,虽然没有坚强的枝干,看似柔弱的身体里,显露着坚强的毅力和无限的生机,让人望之油然而生敬意。我们要感谢本文的作者----著名的作家叶圣陶爷爷,正因为有了他的细致入微的观察,生动准确的描写我们才能领略到爬山虎的独特魅力。爬山虎之所以有虎劲,正是因为它有坚韧不拔的毅力。

  四布置作业

  1完成一次本课的读书笔记。

  2课外拓展(二选一)

  (1)生活中还有没有像爬山虎这样奇特的植物?仔细观察后,以“ 的秘密”为题写一篇观察日记。

  (2)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爬山虎的自述”。

  说明:以这篇文章的写作方法为指导,从课内走向课外,充分锻炼了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

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精简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