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颗钻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优秀5篇】

时间:2013-02-08 04:25:15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七颗钻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诗歌《七颗钻石》。

2.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诗歌中的词汇和句型。

3.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诗歌了解宝石的种类和特点。

教学重点:

1.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诗歌《七颗钻石》。

2. 学生能够运用诗歌中的词汇和句型。

教学准备:

1. 诗歌《七颗钻石》的课件或黑板。

2. 课堂练习题的复印件。

3. 各种宝石的图片或实物。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新课

1. 教师展示一些宝石的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宝石的种类和特点。

2. 教师出示课件或黑板上展示诗歌《七颗钻石》,并让学生尝试朗读。

Step 2:学习诗歌

1. 教师分段解读诗歌,帮助学生理解每一句的意思。

2.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诗歌,强调正确的发音和语调。

3. 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诗歌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型,并进行操练。

Step 3:诗歌背诵

1. 教师逐句带领学生背诵诗歌《七颗钻石》。

2. 教师分组让学生互相背诵,并逐渐减少教师的指导。

Step 4:课堂练习

1. 教师分发课堂练习题的复印件,让学生完成。

2. 教师与学生一起检查答案,解释正确答案的原因。

Step 5:拓展活动

1. 教师展示不同种类的宝石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2. 教师与学生一起创作一个关于宝石的小故事或诗歌。

Step 6:课堂总结

1.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重要性和宝石的特点。

2. 教师鼓励学生继续背诵和学习诗歌,同时培养学生对宝石的兴趣。

《七颗钻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诗歌《七颗钻石》的情感和意义。

2.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诗歌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诗歌了解并欣赏诗歌的美。

教学重点:

1. 学生能够理解诗歌《七颗钻石》的情感和意义。

2.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诗歌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1. 诗歌《七颗钻石》的课件或黑板。

2. 学生准备一段关于自己宝贵的经历或物品的短文。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新课

1.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宝贵的经历或物品的视频,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 教师出示课件或黑板上展示诗歌《七颗钻石》,并让学生尝试朗读。

Step 2:学习诗歌

1. 教师让学生自由阅读诗歌,然后请学生表达他们对诗歌情感和意义的理解。

2. 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诗歌中的表达手法,如比喻、修辞等,并进行操练。

Step 3:语言表达训练

1. 教师让学生准备一段关于自己宝贵的经历或物品的短文,并请学生在班级中分享。

2. 教师引导学生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如使用形容词、比喻等。

Step 4:课堂讨论

1. 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诗歌中的宝石象征的意义,如勇气、智慧等。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达自己对宝石象征意义的理解。

Step 5:诗歌欣赏

1.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诗歌朗诵或音乐的视频,让学生欣赏诗歌的美。

2. 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诗歌的美,如韵律、节奏等。

Step 6:课堂总结

1.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意义和语言表达的重要性。

2. 教师鼓励学生继续思考和欣赏诗歌,同时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

《七颗钻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三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描述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妈妈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的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从水罐里涌出的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故事虽然短小,但字里行间却表达着爱心是永恒的。

  【教学目标】

  1.学会积累“旱灾、干涸、干枯、焦渴而死”等新词,结合语境感悟,在读中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抓住要点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3.通过品味水罐变化的五个语段,感受童话故事的神奇,激发对童话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童话故事的神奇之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步入童话

  1.同学们喜欢读童话故事吗?(出示图片,猜童话)

  2.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童话故事《七颗钻石》(板书课题),让我们再次感受童话的神奇魅力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认读生字词。

  3.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三、感受旱灾,体会水的重要

  1.师配乐范读第一自然段,说说地球上发生了什么事?

  2.再读,看看旱得怎么样?从哪几方面写大旱灾的,圈出关键词语。

  总结学法:边读边概括,这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

  3.比较“干涸——干枯”。

  出示图片,感受旱灾的程度。

  4.配乐朗读,感受大旱灾的严重。

  四、研读课文,感受神奇

  1.默读课文,用“——”画出描写水罐神奇变化的句子。

  2.五处神奇的地方,哪处最神奇?(分层读,体会神奇)

  总结学法:咬文嚼字地读,读出味道来。

  五、讲述故事,道出神奇

  1.合作讲故事。

  2.一人讲故事发生的背景,一人讲故事的起因,一人讲水罐的变化。

  六、设置悬念,引起思考

  水罐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多神奇的变化?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七、作业

  创编故事,再续神奇:水流喷涌了三天三夜,最后汇成了一条巨大的河流……

《七颗钻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认识忍、竟等15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从水罐的五次变化中体会小姑娘的善良、富有爱心。

  3、学会用六要素归纳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1、认识忍、竟等15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从水罐的五次变化中体会小姑娘的善良、富有爱心。

  教学难点:

  学会使用六要素归纳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出示钻石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件礼物。请你们看大屏幕(出示钻石)

  这是世界上最可贵的宝石,认真观察这些美丽的钻石,你想用什么词形同它?

  二、讲读课文

  过渡:这些美丽的钻石象征着美好、永恒和尊贵。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钻石有关的课文。颗右边是“页”字旁,钻石的“钻”是个多音字,这里读第四声。齐读课题。

  (一)、介绍作者。

  这篇课文的作者是列夫.托尔斯泰,它是19世界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他的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此外,他也写了大量的童话故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七颗钻石》就是其中之一。

  (二)初读课文

  课文大家都读过了,课文里的生字也一定会读了吧?

  (三)、生字认读略啰嗦,先无拼音,再出示较难的词语,注音,指导读,开火车读,

  出示生字:

  指名读,每人一行。

  开火车读;

  全班齐读

  去拼音读

  4、字理指导忍、哀

  忍:刀上一点,表示刀最锋利的部分,也就是刀刃。把刀放在心上,非常,疼痛,它告诉我们就算是心痛如刀割,也一定要坚持下去。

  哀:衣字中间夹着一个口。衣是声旁也是形旁,指的古代哭丧时穿的衣服。亲人去世了心情肯定很伤心、很哀痛,“口”就代表人在哭。

  出示两张ppt,问哪里写的时候需要注意哪里,然后书空,再练写。练写忍、哀各2遍;

  (二)、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过渡:字词我们都掌握了,接下来,请大家打开书,认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边读边用笔画出相关的句子。

  (三)、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现在谁能用简短的句子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指名概括(其他同学认真听,也可以思考)

  地球发生了大旱灾——地球,讲出了地点。

  夜里,一个小姑娘为她的母亲找水——人物,起因也知道了

  学生继续概括。教师点评:他概括得很清楚,看来他刚才不仅读得认真,而且课前的预习一定也做得很好

  4、我们一起概括下这六要素;时间(很久很久以前),地点(地球上),人物(小姑娘),起因(发生了一次大旱灾,小姑娘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经过(水罐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的变化),结果(水罐里跳出七颗钻石,涌出水流,钻石变成七颗星星)

  5、现在谁看着这六要素把它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指名)

  不错,非常完整。可是有些同学有可能在想,没有这些提示我也能说呢!谁想试一试?

  总结:刚才我们用六要素归纳法,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了当时地球上的发生了一次大旱灾。到底这次旱灾多严重呢?

  请大家默读课文,用笔画出表示旱情很严重的词句。

  指名回答:旱情严重吗?从哪些词看出来了?

  为什么?请你用朗读体现以下旱情(指名读)

  真是一场大旱灾呀!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场大旱灾。如果你是焦渴的小鱼,你最需要什么?你是干枯的草木,你最渴望_____?没错,水意味着希望,有了水就有了生命!孩子们,我们一起读,感受下当时的情况吧!

  孩子们,这时候找水容易吗?

  (四)、研读水罐变化

  过渡:可小姑娘为了妈妈,却拿着水罐,四处找水。水罐还发生了一次次变化。

  1、默读课文

  到底有哪些变化呢?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标上序号,然后同桌交流自己所划的句子。

  教师巡视(指导读书方法——不动笔墨不看书)

  2、全班交流。孩子们,读了课文,你觉得这个水罐是一个怎样的水罐?这神奇的水罐发生了几次变化?有不同的可以举手。其他同学注意听哦,看看他和你画的一样吗,不一样的是哪些。如果有哪些你漏了,你就把他补画上去,明白了吗?(指名)

  3、指导第二次:除了这,还有哪些神奇之处吗?

  大家想想,水罐如果倒在地上,里面的水会怎样?可是现在呢?这已经又发生了变化了,跟我们原来的设想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也是一种。这也是水罐的神奇之处,请大家动笔把他画起来。哪些看出了他的神奇之处?板书:空——水——银——金——钻石

  4、多么神奇的水罐呀,我们一起用自己的朗读体现他的神奇。每组读一句,最后一组一起读,看看那组的水罐最神奇了。

  三、作业布置

  为什么水罐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请同学们回去在细细地读读课文,仔细思考,下节课我们再来交流。这节课上到这,下课。

  四、板书设计:

  七颗钻石

  空——水——满——银——金——钻石

  神奇

《七颗钻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想象,感知童话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3、从水罐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4、联系实际,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重点:

  了解小姑娘的水罐发生了哪些变化.

  教学难点:

  体会小姑娘美好的`心灵与七颗钻石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当我们仰望夜空,会看见满天璀璨的星星,它们闪闪烁烁,似乎想要告诉我们无数的秘密,让我们产生了许多美妙的遐想。在夜空的正北方,有排列成斗形的七颗星,闪闪发光,它指示着前方,我们称它们为北斗七星,(出示课件)北斗七星与周围的星星一起组成了大熊星座。(出示课件)同学们,你们可知道在这七颗亮晶晶的星星背后有一个美丽而感人的童话故事,它就是来自大文豪托尔斯泰笔下的《七颗钻石》(出示课件)。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童话故事《七颗钻石》。

  2、出示课题,齐读质疑。

  师:看了这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你见过钻石吗?钻石是什么样的?

  3、简介作者。(出示课件)

  4、听课文范读(出示动画视频)

  二、初读课文,认读本课生字新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要求:(出示课件)

  1、请大家打开课文,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语,标出自然段序号。

  2、借助课后生字表或查字典读准字音。再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三、检查反馈

  1、出示词语(课件出示词语)

  钻石焦渴水罐喜出望外匆匆忙忙反正递给忍不住咽唾沫

  涌出新鲜一瞬间绊倒凑上去端端正正大旱灾小姑娘忍不住竟然

  (1)指名认读,指出容易读错的字音(课件出示相应的词语,学生纠正的生字用红色)

  重点

指导:A、一瞬间的“瞬”是翘舌音

  B、“竟”、“匆”、“涌”是后鼻音

  C、咽唾沫的“沫”是轻声

  (2)理解词语:一瞬间

  师:(一瞬间)它是表示时间长呢还是表示时间短?(短)那么这个词语在课文的哪个句子中呢?(课件出示句子: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变成了金的。)你能说出一瞬间的近义词吗?(一转眼一眨眼一刹那转眼间霎时间)

  (3)理解“竟”的意思(没想到)

  (4)唾沫的“沫”是轻声

  (课件出示句子: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

  师:你们真厉害,不仅能读准字音,而且能通过换词语或读句子的方法来理解词语的意思,让老师忍不住想夸你们啊!是的,同一个意思啊——可以用很多不同的词语来表达,而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句子中,它的意思也是不相同的。可见,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真是丰富多彩。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也想来凑个热闹,请你们来听一听老师读得怎么样?

  2、师读一行词语

《七颗钻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优秀5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