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云语文教案设计(精彩3篇)

时间:2014-03-06 01:39:11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火烧云语文教案设计 篇一

【引言】

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设计了一堂以“火烧云”为主题的语文教学活动。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火烧云的形成原因、特点以及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同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力。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火烧云的形成原因和特点;认识火烧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过程】

1. 知识导入:播放火烧云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火烧云的兴趣。

2. 导入新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火烧云的形状、颜色和变化,了解火烧云的特点。

3. 学习火烧云的形成原因:教师简要讲解火烧云的形成原因,如大气中的湿度和温度等因素。

4. 学习火烧云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火烧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如火烧云在古代绘画中的运用等。

5. 学习火烧云的表达:教师引导学生用形象的语言描述火烧云的特点和美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6. 情感体验: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活动,观察天空中的云朵,并尝试用诗歌或散文表达对云朵的感受。

7. 总结归纳: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整堂课的内容,总结火烧云的形成原因、特点以及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8.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回家观察天空中的云朵,写一篇关于云朵的作文。

【教学评价】

1. 学生观察记录:通过观察记录学生对火烧云的观察力进行评价。

2. 学生表达能力:通过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作文,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评价。

3. 学生情感体验:通过观察学生对云朵的情感表达,对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火烧云的兴趣和好奇心得到了很好的满足。学生们在观察火烧云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观察力,还能够用生动的语言表达火烧云的美丽。未来,我会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火烧云语文教案设计 篇二

【引言】

火烧云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也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之一。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火烧云的意义和特点,我设计了一堂以“火烧云”为主题的语文教学活动。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火烧云的形成原因和特点;认识火烧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自然景观的欣赏。

【教学过程】

1. 知识导入:播放火烧云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火烧云的兴趣。

2. 导入新课:通过观察火烧云的形状、颜色和变化,引导学生感受火烧云的美丽和独特性。

3. 学习火烧云的形成原因:教师简要讲解火烧云的形成原因,如大气中的湿度和温度等因素。

4. 学习火烧云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火烧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如火烧云在古代绘画中的运用等。

5. 艺术创作:组织学生进行火烧云的绘画创作,让学生通过绘画表达对火烧云的理解和感受。

6. 学生展示作品: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分享自己对火烧云的理解和感受。

7. 学生欣赏作品: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自己的作品,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8. 总结归纳: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整堂课的内容,总结火烧云的形成原因以及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9.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回家观察自然景观并进行艺术创作。

【教学评价】

1. 学生绘画作品:通过学生的绘画作品,对学生的艺术创造力进行评价。

2. 学生欣赏能力:通过学生对作品的欣赏和评价,对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进行评价。

3. 学生情感体验:通过学生对火烧云的理解和感受,对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学生们在绘画作品中能够表达自己对火烧云的理解和感受,展现出了独特的艺术才华。未来,我会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传统文化中的艺术元素。

火烧云语文教案设计 篇三

火烧云语文教案设计

  〔解题〕

  《火烧云》是萧红写的一篇散文。

  萧红在这篇文章中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展现了绚丽多彩、美妙奇异的火烧云景观,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感情。

  〔结构分析〕

  文章以火烧云发生、发展、消失的过程为线索写的,共7个自然段,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晚霞的霞光照到地上的情景。文章具体描写了在霞光照射下人和动物身体颜色的变化。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先写从西到东“好像是天空着了火”,强调天空一片红色。接着写火烧云颜色的变化,围绕“变化极多”,不仅写颜色变化丰富,而且写变化极快。然后写火烧云形状的变化,一是把火烧云比拟成各种动物,二是突出火烧云形状连续、快速的变化。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写火烧云下去了。这部分写出作者观察火烧云的感受,从侧面表现火烧云变化又多又快,然后在快速变化之中迅速消失。

  〔语意理解〕

  “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

  两句中有两个名词,“火烧云”和“霞光”。“火烧云”和“霞光”不是一回事。“火烧云”是云彩受夕阳照射而产生的,呈红色;“霞光”,指太阳落下地平线后,余光照射到云彩上又反射到地面上来的光。因此,傍晚被阳光照得红彤彤的云,叫“火烧云”;而火烧云反射到地面上来的光,叫“霞光”。

  “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

  由于傍晚透过云层的阳光是红色的,人与动物等身体颜色不同,受到霞光的映照必然呈现不同的颜色:照到白色物体上,呈红色;照到黑色物体上,呈紫色;照到红色物体上,红上加红,呈金色。

  “您老人家必定高寿,您老是金胡子了。”

  这句写霞光照到老人身上的颜色。胡子是老人身上表征性事物。在红光照射下灰白色胡子变成黄中有红的颜色,即金色。表现了说话人对老人的敬重和对老人的美好祝福———金胡子是高寿的象征。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这一句先总写颜色“变化极多”,再具体写变化成哪些颜色。“一会儿……一会儿……”,表明不仅颜色种类多,而且变化极快。“红彤彤”形容很红很红,也写作“红通通”。“金灿灿”形容金色耀眼。“百合”,一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花呈漏斗形,白色。“百合色”,即白色。

  “一时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

  这句写作者观察火烧云时的真切感受,“恍恍惚惚”即“恍惚”的叠用。“恍惚”原指神志不清,或精神不集中,本句使用引申意义,指看得不真切。因为看的时间太长了,火烧云变化多而快,眼睛就发花了。这句话包括5个分句,第1分句概括写“恍恍惚惚”,后4个分句具体写恍恍惚惚的表现。

  〔写作特点〕

  1.写出了火烧云的特点。

  作者抓住火烧云的两个特点,一是颜色变化多,二是形状变化快。

  2.描写生动逼真。

  全文采用联想的方法写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比如,说白狗变成红狗。红公鸡变成金公鸡,灰白胡子变成金胡子。再如,说云一会儿变成马,一会儿变成狗,一会儿变成狮子。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激发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3.学习生字词,积累好词佳句。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作者运用联想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方法。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学准备〕

  挂图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建议本课教学2课时。

  〔操作要点〕

  1.读书指导。

  ⑴激情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本课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导入:让学生看火烧云的录像或图片;教师通过优美的语言激发读书的情趣;引导学生交流观察火烧云的奇观,再读课文体会……

  ⑵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启发学生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在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火烧云“上来了———变化着———下去了”。

  ⑶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本篇课文要以读为主。教学第1段时,感受晚霞的神奇,晚霞把万物改变了颜色。

  课文第2自然段,主要告诉读者为什么叫火烧云。要抓住“烧”体会用词准确。感受天空红彤彤的变化莫测的景象,要通过文字想象,再借助图像感受火烧云的壮观与奇妙。

  第3自然段,主要写了火烧云的颜色千变万化,瑰丽无比。教学时要通过感情朗读,感受色彩的魅力,同时进行词语的归纳,让学生用恰当词语来概括火烧云色彩的变化。

  第4~6自然段写了云彩形状的变化,教师要在教学中用引读、再读等手段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最后一个自然段,要让学生读出和感受到还没看够的心理,要和作者一起留恋让人心醉的火烧云。

  2.积累内化。

  ⑴摘抄描写颜色的词语。

  ⑵仿写词语。

  红彤彤:

  半紫半黄:

  恍恍惚惚:

  ⑶抄写表示颜色和形状变化的句子。

  ⑷仿写排比的句子。

  3.识字写字。

  课前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初读课文时,检查字音和字形的掌握情况,讲读课文时结合上下文理解字义。教师强调“葡萄、恍惚、揉”等字的字音,指导“葡萄、盈”等半包围部分书写的位置,“镇、揉”等左窄右宽的结构。

  4.练习。

  ⑴迁移练习。

  ①仿照形状变化的句子,展开想象,按着“天空出现了”“什么样子的”“后来又怎么样了”的方式进行口语表达训练和写话训练。可以结合教学形状变化一段的教

学进行。

  ②观察朝霞等自然景观,按顺序写朝霞的颜色和形状。

  ⑵实践活动。

  ①搜集阅读萧红的作品。

  ②收集萧红的有关材料,组织一次萧红作品欣赏会。

  资料

  〔萧红(1911~1942)〕我国现代文学史上颇负盛名的女作家,原名张 莹。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1928年在哈尔滨市第一女中读书,1933年出版与萧军合著的小说集《跋涉》。1934年到上海。1935年出版代表作《生死场》,鲁迅亲自为这篇中篇小说作序。1936年去日本养病,抗战爆发后回国投入抗日战争。1942年因患肺病,在香港逝世。

火烧云语文教案设计(精彩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