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一
标题:引导学生探索数学世界——初中一年级数学教学案例
导入活动:数学物质的呈现
目标:通过观察和探索数学物质,了解数学的应用和意义。
准备材料:水平尺、量角器、计算器、几何模型等
活动步骤:
1. 教师将各种数学物质展示给学生,如水平尺、量角器、计算器等,并简单介绍它们的作用和用途。
2. 学生观察这些数学物质,思考它们与数学之间的联系和作用。
3. 学生分组讨论,并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观察结果和思考。
4.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数学物质的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主体活动:几何图形的认识与绘制
目标:通过认识和绘制几何图形,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绘图能力。
准备材料:黑板、彩色粉笔、几何模型等
活动步骤:
1. 教师在黑板上绘制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并简单介绍它们的特点和性质。
2. 学生观察并模仿教师在黑板上绘制的几何图形。
3. 学生分组练习,在纸上绘制几何图形,并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绘图成果。
4.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几何图形的特点和性质,引导学生发现几何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巩固活动:数学游戏
目标:通过数学游戏,巩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准备材料:数学游戏卡片、计算器等
活动步骤:
1. 教师准备数学游戏卡片,每个卡片上有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
2. 学生分组进行数学游戏,每个小组轮流抽取一张卡片,回答上面的数学问题。
3. 学生通过计算器等工具计算答案,并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答案。
4.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总结游戏中的数学问题,帮助学生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总结活动:数学的重要性
目标:通过总结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活动步骤:
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今天的数学学习内容,并总结学生的学习收获。
2. 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谈谈对数学的认识和感受。
3.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学习数学。
初中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二
标题:培养数学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中一年级数学教学案例
导入活动:数学谜题
目标:通过解决数学谜题,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学习兴趣。
准备材料:数学谜题、黑板、彩色粉笔等
活动步骤:
1. 教师准备数学谜题,需求学生进行推理和计算。
2. 学生独立或分组解决数学谜题,并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解题过程和答案。
3.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解题思路和方法,并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主体活动:数学实践探究
目标:通过数学实践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
准备材料:实验器材、计算器等
活动步骤:
1. 教师设计简单的数学实践活动,如测量和比较两个物体的长度、重量等。
2.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并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实验成果。
3.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并帮助学生总结实践活动中的数学规律。
巩固活动:数学竞赛
目标:通过数学竞赛,巩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准备材料:数学竞赛卷、计算器等
活动步骤:
1. 教师准备数学竞赛卷,每个卷子上有一些数学题目。
2. 学生分组进行数学竞赛,每个小组轮流抽取一张竞赛卷,回答上面的数学题目。
3. 学生通过计算器等工具计算答案,并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答案。
4.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总结竞赛中的数学问题,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
总结活动:数学思维的培养
目标:通过总结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步骤:
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今天的数学学习内容,并总结学生的学习收获。
2. 学生发表自己对数学思维的理解和感受。
3.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思维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数学思维。
初中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理解的意义,掌握的三要素;
2.使学生学会由上的已知点说出它所表示的数,能将有理数用上的点表示出来;
3.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正确掌握画法和用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难点:正确理解有理数与上点的对应关系.
课堂教学过程 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小学里曾用“射线”上的点来表示数,你能在射线上表示出1和2吗?
2.用“射线”能不能表示有理数?为什么?
3.你认为把“射线”做怎样的改动,才能用来表示有理数呢?
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
让学生观察挂图——放大的温度计,同时教师给予语言指导:利用温度计可以测量温度,在温度计上有刻度,刻度上标有读数,根据温度计的液面的不同位置就可以读出不同的数,从而得到所测的温度.在0上10个刻度,表示10℃;在0下5个刻度,表示-5℃.
与温度计类似,我们也可以在一条直线上画出刻度,标上读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零.具体方法如下(边说边画):
1.画一条水平的直线,在这条直线上任取一点作为原点(通常取适中的位置,如果所需的都是正数,也可偏向左边)用这点表示0(相当于温度计上的0℃);
2.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箭头所指的方向),那么从原点向左为负方向(相当于温度计上0℃以上为正,0℃以下为负);
3.选取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在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长度单位取一点,依次表示为1,2,3,…从原点向左,每隔一个长度单位取一点,依次表示为-1,-2,-3,…
提问:我们能不能用这条直线表示任何有理数?(可列举几个数)
在此基础上,给出的定义,即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
进而提问学生:在上,已知一点P表示数-5,如果上的原点不选在原来位置,而改选在另一位置,那么P对应的数是否还是-5?如果单位长度改变呢?如果直线的正方向改变呢?
通过上述提问,向学生指出: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缺一不可.
三、运用举例 变式练习
例1 画一个,并在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例2 指出上A,B,C,D,E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课堂练习
示出来.
2.说出下面上A,B,C,D,O,M各点表示什么数?
最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正有理数可用原点右边的点表示,负有理数可用原点左边的点表示,零用原点表示.
四、小结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后指出: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它使数和直线上的点建立了对应关系,它揭示了数和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我们研究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
本节课要求同学们能掌握的三要素,正确地画出,在此还要提醒同学们,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上的点来表示,但是反过来不成立,即上的点并不是都表示有理数,至于上的哪些点不能表示有理数,这个问题以后再研究.
五、作业
1.在下面上:
(1)分别指出表示-2,3,-4,0,1各数的点.
(2)A,H,D,E,O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2.在下面上,A,B,C,D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3.下列各小题先分别画出,然后在上画出表示大括号内的一组数的点:
(1){-5,2,-1,-3,0}; (2){-4,2.5,-1.5,3.5};
初中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 整理前两个学段学过的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知识,掌握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2, 能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
3, 体验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正确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
知识重点 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设计理念
设置情境
引入课题 上课开始时,教师应通过具体的例子,简要说明在前两个学段我们已经学过的数,并由此请学生思考:生
活中仅有这些“以前学过的数”够用了吗?下面的例子
仅供参考.
师:今天我们已经是七年级的学生了,我是你们的数学老师.下面我先向你们做一下自我介绍,我的名字是XX,身高1.73米,体重58.5千克,今年40岁.我们的班级是七(13)班,有60个同学,其中男同学有22个,占全班总人数的37%…
问题1:老师刚才的介绍中出现了几个数?分别是什么?你能将这些数按以前学过的数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吗?
学生活动:思考,交流
师:以前学过的数,实际上主要有两大类,分别是整数和分数(包括小数).
问题2: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
请同学们看书(观察本节前面的几幅图中用到了什么数,让学生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并思考讨论,然后进行交流。
(也可以出示气象预报中的气温图,地图中表示地形高低地形图,工资卡中存取钱的记录页面等)
学生交流后,教师归纳:以前学过的数已经不够用了,有时候需要一种前面带有“-”的新数。 先回顾小学里学过的数的类型,归纳出我们已经学了整数和分数,然后,举一些实际生活中共有相反意义的量,说明为了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我们需要引入负数,这样做强调了数学的严密性,但对于学生来说,更多
地感到了数学的枯燥乏味为了既复习小学里学过的数,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创设如下的`问题情境,以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
这个问题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自己看书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都应予以重视。
以上的情境和实例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实例,使学生获取大量的感性材料,为正确建立相反意义的量奠定基础。
分析问题
探究新知 问题3:前面带有“一”号的新数我们应怎样命名它呢?为什么要引人负数呢?通常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正数和负数分别表示怎样的量呢?
这些问题都必须要求学生理解.
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出示这些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看书自学,然后师生交流.
这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正数和负数的表示.
强调: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相反意义的量包含两个要素:一是它们的意义相反,如向东与向西,收人与支出;二是它们都是数量,而且是同类的量. 这些问题是这节课的主要知识,教师要清楚地向学生说明,并且要注意语言的准确与规范,要舍得花时间让学充分发表想法。
举一反三思维拓展经过上面的讨论交流,学生对为什么要引人负数,对怎样用正数和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有了初步的理解,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举出实际生活中类似的例子,以加深对正数和负数概念的理解,并开拓思维.
问题4:请同学们举出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例子.
问题5:你是怎样理解“正整数”“负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的呢?请举例说明.
能否举出例子是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体现,也能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引负数的必要性
课堂练习 教科书第5页练习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 围绕下面两点,以师生共同交流的方式进行:
1, 0由于实际问题中存在着相反意义的量,所以要引人负数,这样数的范围就扩大了;
2,正数就是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或在其前面加“+”),负数就是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
本课作业 教科书第7页习题1.1 第1,2,4,5(第3题作为下节课的思考题。
作业可设必做题和选 做题,体现要求的层次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