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案(精选3篇)

时间:2011-05-04 06:38:1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课文《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案 篇一

标题: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案

引言: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故事,通过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的对话,展现了科学思维的重要性。本文将为教师提供一份以培养学生科学思维为目标的教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涵,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理解故事《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情节和主题;

- 学会运用科学思维,通过提问和观察来解决问题;

- 掌握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如科学原理、实验、推理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提出假设、进行实验和推理的能力;

-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的意识;

-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

- 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内涵和主题;

-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难点:

-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 引导学生提出合理的假设并进行实验和推理。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 通过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

-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为什么小女孩对爱因斯坦提出的问题如此感兴趣?”

2. 梳理故事情节(10分钟):

- 将故事情节用图表或时间线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理清故事的逻辑顺序。

3. 理解故事主题(15分钟):

- 分组讨论:请学生就故事的主题进行讨论并写下自己的观点。

- 集体讨论: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集体讨论。

4. 培养科学思维(20分钟):

- 提问:引导学生提出与故事相关的问题,并让学生一起讨论解决方法。

- 实验设计:组织学生分组设计实验,验证他们提出的假设。

- 实验操作: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数据。

- 结果分析: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提出结论,并进行推理。

5. 总结与拓展(10分钟):

- 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和结论。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科学思维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 提供更多的科学实验和探究的资源,激发学生继续探索的兴趣。

四、课堂作业:

- 让学生根据故事内容,绘制一幅插画,表达自己对故事主题的理解。

篇一内容到此结束。

课文《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案 篇二

标题: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案

引言: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是一篇富有哲理的故事,通过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的对话,激发了人们对于科学、哲学、人生等问题的思考。本文将为教师提供一份以培养学生思辨能力为目标的教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涵,培养思辨能力。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理解故事《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情节和主题;

- 学会分析故事中的哲学问题和思辨思路;

- 掌握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如思辨、哲学、人生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培养学生对哲学问题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的意识;

-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思辨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

- 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哲学问题和思辨思路;

-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思辨能力。

2. 难点:

- 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故事中的哲学问题;

-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 通过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

-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故事中的爱因斯坦是如何回答小女孩的问题的?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2. 探究哲学问题(15分钟):

- 分组讨论:请学生就故事中的哲学问题进行讨论并写下自己的观点。

- 集体讨论: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集体讨论。

3. 分析思辨思路(20分钟):

- 提问:引导学生提出与故事相关的思辨问题,并让学生一起讨论解决方法。

- 思辨分析:学生分析思辨问题的不同角度和思维方式,提出自己的观点。

- 思辨对话:学生进行思辨对话,互相辩论和批判。

4. 总结与拓展(10分钟):

- 学生分享思辨过程和观点。

- 引导学生思考:思辨能力对于个人和社会的意义是什么?

- 提供更多的哲学问题和思辨的资源,激发学生继续思考的兴趣。

四、课堂作业:

- 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哲学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写下自己的思考结果。

篇二内容到此结束。

课文《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案 篇三

课文《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案

  导语:《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这篇课文主要写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向一个12岁的小姑娘学习穿戴和整理的事,反映了他热爱科学事业和谦逊的美德,同时也表现了小姑娘的率真、可爱。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教案,欢迎阅读。

  教案一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一面…—面……、“只好”造句。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的作用。

  4.结合讨论“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体会说话作必须做到言之有据。

  [教具准备]

  爱因斯坦画像。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

  1.读拼音,写词语。

  xǜ( )胡子 guǒ( )被子 péng( )

  2.课文分为哪几段?说说各段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训练

  1.指名朗读第一段。

  (1)画出写爱因斯坦外貌的句子。

  (2)提问:小女孩第一次遇到爱因斯坦,她怎么会想到“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

  (3)学生回答后,指导朗读写爱因斯坦外貌和穿着的句子。

  (样子:老人蓄着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 一双棕褐色的眼睛

  深陷在眼窝里 长着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

  衣着: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一张大被单里 脚下趿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

  体会爱因斯坦在外貌、穿着上很不讲究。(着重抓住头发“蓬乱’’ 穿的衣服“又肥又长” 脚下趿着“卧室里穿的拖鞋”)

  (4)什么叫“纳闷”?(因为疑惑而发闷)“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是一个反问句。你能把它换一个说法吗?(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不可能是最伟大的人)

  (5)分角色即兴表演这一段的情景。(由三名同学分别饰)

  (6)小结:小女孩一遇爱因斯坦。

  2.阅读第二段。

  (1)过渡:上面一段写的是小女孩一遇爱因斯坦,第二天她巧遇上了。

  (2)读课文中两个“仍是”的句子。请用第2自然段中的句子具体描述爱因斯坦的“衣衫不整”。(他穿的衣服……拖鞋)“仍:—面踱步一面埋头沉

思”,也就是上文所说的'哪句话?(‘‘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

  (3)体会“一边……一边……,(‘一面……一面……,’在运用 时的规律。

  (都是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口头练习用“一面…一面……”造句。

  (4)分角色读第二段,大家从这一段文章里读懂了什么?

  (爱因斯坦平易近人,不承认自己是伟人,还请小姑娘教他。小姑娘天真)

  找出有关的语句进一步体会。

  (5)小结:这一段说的是小姑娘二遇爱因斯坦,教给爱因斯坦穿戴要领。

  3.理解第三段。

  (1)默读全段,思考小姑娘三遇爱因斯坦的情况。写了哪两点?

  (爱因斯坦穿戴得整整齐齐,小姑娘教爱因斯坦收拾房间)

  (2)从“小姑娘简直吓了一跳、整个变了一个人、年轻了20岁”等语句体会爱因斯坦“穿戴整整齐齐”。

  (3)什么叫“一塌糊涂”?(乱或糟到不可收拾)工作室内:

  样乱?

  4.以上三段,分别写了爱因斯坦与小姑娘的几次交往?说说这几次交往的具体情况。

  5.最后一段概写两人的交往。

  三、作业

  1.朗读全文,回忆爱因斯坦与小姑娘三次交往的具体情况。

  2.想一想: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为什么?

  教案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学生字,理解新词,能用“一面……一面”,“只好……”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谦逊和平易近人的思想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谦逊和平易近人的思想品质。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1.了解爱因斯坦,设问:爱因斯坦是谁?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有关爱因斯坦的课文。

  (板书课题:爱因斯坦与小姑娘)

  3.设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爱因斯坦作为当时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与小姑娘之间会发生一个什么故事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读后交流: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些什么?

  3.理清线索:爱因斯坦与小姑娘有过几次相遇?让学生找出有关语句说说,几次相遇有何不同?

  (越来越亲近,由偶然相遇的路人成为忘年交的朋友。)

  教师相机板书:相撞相遇相邀相处

  三、研读课文,感悟人物品质

  学习第1—3段

  1.听课文录音,学生圈画描写爱因斯坦的语句。

  2.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a.读出爱因斯坦的语句。

  b.这些语句中,体会出爱因斯坦的什么品质?为什么?

  c.课文中哪些写法值得你学习?

  3.各组学生代表汇报学习情况。投影仪相机出示有关语句,练读悟写。

  4.这些段落里还写了谁?(小姑娘及其父亲)引导学生读出有关语句。

  教师引导:你觉得这些语句应怎样读。

  (让学生读中感悟出小姑娘天真好奇和讷闷不解;小姑娘父亲对爱因斯坦的由衷赞叹,进而培养学生语感。)

  

课文《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案(精选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