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数学《连一连》教案 篇一
《连一连》是一种针对幼儿进行数学启蒙教育的游戏,通过将相同的事物进行连接,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本教案将介绍如何利用《连一连》游戏进行数学教学,帮助幼儿建立数学概念。
教学目标:
1. 培养幼儿观察能力,通过观察将相同的事物进行连接。
2. 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将不同的事物进行分组连接。
3. 帮助幼儿建立数学概念,如数量、形状、颜色等。
教学准备:
1. 《连一连》游戏卡片。
2. 彩色粘纸或彩色纸。
3. 彩色笔或彩色粉笔。
教学步骤:
1. 准备工作:将《连一连》游戏卡片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包括相同的事物,一部分包括不同的事物。使用彩色粘纸或彩色纸将卡片背面涂成相同的颜色,以便幼儿更容易区分。
2. 导入活动:将卡片打乱顺序,让幼儿根据卡片上的内容进行连线。例如,将有相同形状的卡片进行连接,如连接两个圆形的卡片,连接两个方形的卡片等。
3. 拓展活动:引导幼儿进行更复杂的连线活动。例如,将有不同形状但相同颜色的卡片进行连接,连接一个圆形和一个方形的卡片等。通过这样的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 归纳总结:在活动结束后,让幼儿观察已经连接好的卡片,总结卡片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引导幼儿发现卡片的共同特征,如形状、颜色等,并将其归纳总结出来。
5. 拓展应用:在教学中,可以引入一些其他的数学概念。例如,将卡片上的图形进行分类,让幼儿将相同形状的卡片放在一起,将相同颜色的卡片放在一起等。通过这样的活动,帮助幼儿建立数学概念,如分类、集合等。
通过《连一连》游戏,幼儿可以在游戏中获得数学启蒙教育。通过观察、连接和归纳总结,幼儿可以培养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并建立数学概念。这样的教育方式既寓教于乐,又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为幼儿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幼儿园大班数学《连一连》教案 篇二
《连一连》是一种适用于幼儿的数学启蒙游戏,通过观察和连接,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本教案将介绍如何利用《连一连》游戏进行数学教学,帮助幼儿学习数学概念和发展数学思维。
教学目标:
1. 培养幼儿观察能力,通过观察将相同的事物进行连接。
2. 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将不同的事物进行分组连接。
3. 帮助幼儿学习数学概念,如数量、形状、颜色等。
教学准备:
1. 《连一连》游戏卡片。
2. 彩色粘纸或彩色纸。
3. 彩色笔或彩色粉笔。
教学步骤:
1. 准备工作:将《连一连》游戏卡片分成两组,一组包括相同的事物,一组包括不同的事物。使用彩色粘纸或彩色纸将卡片背面涂成相同的颜色,以便幼儿更容易区分。
2. 导入活动:将卡片打乱顺序,让幼儿根据卡片上的内容进行连线。例如,将相同形状的卡片进行连接,如连接两个圆形的卡片,连接两个方形的卡片等。
3. 拓展活动:引导幼儿进行更复杂的连线活动。例如,将有不同形状但相同颜色的卡片进行连接,连接一个圆形和一个方形的卡片等。通过这样的活动,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 归纳总结:在活动结束后,让幼儿观察已经连接好的卡片,总结卡片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引导幼儿发现卡片的共同特征,如形状、颜色等,并将其归纳总结出来。
5. 拓展应用:在教学中,可以引入一些其他的数学概念。例如,将卡片上的图形进行分类,让幼儿将相同形状的卡片放在一起,将相同颜色的卡片放在一起等。通过这样的活动,帮助幼儿学习数学概念,如分类、集合等。
通过《连一连》游戏,幼儿可以在游戏中学习数学概念和发展数学思维。通过观察、连接和归纳总结,幼儿可以培养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并在实践中建立数学概念。这样的教育方式既寓教于乐,又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为幼儿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幼儿园大班数学《连一连》教案 篇三
活动内容:
连一连
活动目标:
1、巩固对5以内数的认识,理解5以内各数的实际意义,掌握1—5的数量和数序。
2、练习按物计数,按范例画圆,按数画物。
活动准备:
数字卡片、小棒。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一、弹静息曲,让幼儿安静入座。
二、检查幼儿书本摆放情况,作好上课的准备。
基本部分:
一、复习。
复习从1数到5,从5倒数到1。同时教师出示数字卡片。
1、幼儿一起数。
2、请个别幼儿数。
二、观察桃子图(教师出示教具)
1、教师提问:“盘子里装着什么?数一数有几盘?每盘有几个?(要求幼儿自己独立数)。
2、让幼儿读一读果盘下面这一排数字:
每个数字各表示哪盘桃子的数量,找出来给他们画上连接线。
3、抽幼儿上前重新排列盘子的位置,和下面一排数字相对应。
⑴、幼儿讨论:这5盘桃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
⑵、齐度:1个、2个、3个、4个、5个;1、2、3、4、5。
三、数一数:画上与图中数目同样多的圆。
1、教师示范一图:出示2个文具盒(让幼儿准确的说出数量词),同时贴上两个圆片。
2、让幼儿依次说出剩下各图的数量:
4个卷笔机,5只铅笔,3把剪刀。
3、让幼儿独立为物体画上相应的圆圈。
结束部分:
一、教师小结。
二、教师检查幼儿作业。
板书设计:
数一数,连一连。
教学后记:本课幼儿能很好的连线、添画、画圈。教学效果良好。在教学中老师随时提醒幼儿要保持书面的整洁。
幼儿园大班数学《连一连》教案 篇四
活动设计背景
小班年龄段幼儿具有活泼好奇、模范能力强、逻辑思维能力弱。为了培养的逻辑思维能力,特设计本节课。让幼儿自己动手,边玩边学,掌握“配对”的游戏。
活动目标
1、初步掌握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通过自己动手,了解日常生活中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掌握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活动准备
简易拼图、活动卡片、废旧笔(拆分开的)
活动过程
一、对话导入:
请小朋友来拼一拼
二、感知部分与整体:
1、引导幼儿完成自己的拼图。
2、让小朋友交换一下,在拼一拼。
3、完成活动卡片。
三、巩固延伸:
1、请小朋友玩配对的游戏。
2、说一说生活中的整体与部分的例子。
幼儿园大班数学《连一连》教案 篇五
活动目标
1.了解各种食物的来源。
2.认识各种谷物。
活动准备
1.米饭、面条、窝头、豆腐、玉米棒子、谷穗、谷子、黄豆、麦穗、麦子的图片。
2.豆浆机、前一天泡好的黄豆。
3.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认识食物和谷物。
教师:小朋友谁能说说这些都是什么东西?
出示米饭、面条、窝头、豆腐、玉米棒子、谷穗、谷子、黄豆、麦穗、麦子的图片。
幼儿回答,教师给予正确答案。
教师将黄豆和适量的水放入豆浆机,为幼儿演示制豆浆的过程,等豆浆不烫请幼儿品尝。
2.食物的来源。
教师:谁知道米饭、面条、窝头、豆腐这些食物都是从哪里来的呢?
请幼儿通过生活经验想一想,说一说。
教师:这些食物是由玉米、谷子、黄豆、麦子变成的。你们猜一猜哪种食物是从哪种谷物变来的?
引导幼儿打开幼儿用书连一连。
教师给予指导、纠正、讲解:米饭--谷子,面条--麦子,窝头--玉米,豆腐--黄豆。
教师:小朋友们再想想你们平时还吃过什么食物?它们是从哪里来的呢?
请幼儿回家收集资料,带回来与同伴分享。
幼儿园大班数学《连一连》教案 篇六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了解物体与物体之间的各种连接方法,萌发探索兴趣。
2.发挥想像力、创造力,并能完整地表达。
活动准备:
1.回形针、牙签、绳子、珠子、夹子、纽扣、订书机、纸张、固体胶、插塑玩具、水果(金橘)、蔬菜(西红柿)等。
2.表示各种连接方法的字卡。
活动过程:
1.游戏:找朋友
①师:我们来做个“找朋友”的游戏。听到音乐响时,马上找到你的朋友,并用各种方法连接起来,表示你们是好朋友。
②幼儿听音乐进行游戏,当音乐停止时,幼儿的动作也马上停止。
③引导幼儿说说好朋友是怎样连接的。(手拉手、背靠背、头碰头、屁股对屁股,等等。)
2.尝试连接
①师:我带来了很多朋友,它们都是生活中经常要用到的东西,你们认识它们吗?它们都叫什么名字?
②师:它们也想找好朋友,你们能帮它连一连吗?
③幼儿尝试用多种方法连接所给材料,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3.交流分享
①师:你是选用哪两样东西的?用什么方法把它们连接起来的?(如,我用牙签把一个个金橘串起来;我用订书机把这些纸订起来,像一本书。)
②出示表示各种连接方法的字卡,如“钉……‘串”等,鼓励幼儿想出更多的连接方法。
4.发挥创造
①请幼儿再次探索,充分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使连接物成为一件有用的东西。
②教师观察指导,并给予幼儿一些提示和帮助。
5.表达表现鼓励幼儿展示作品,分享成功的快乐。如,“我把绳子和雪花片连接成一串项链…‘我把牙签和西红柿串成一串冰糖葫芦”“我把夹子夹在一起变成了东方明珠塔”,等等。
活动结束
鼓励幼儿继续探索生活中的连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