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的教案 篇一
购物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活动之一,具有很大的实用性。为了帮助学生提高购物能力和培养良好的消费观念,我设计了以下购物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学会使用简单的购物用语和表达方式。
2. 掌握购物过程中的常用对话和交流方式。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观念和理性消费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购物用语和表达方式的学习。
2. 常用对话和交流方式的掌握。
三、教学内容
1. 购物用语和表达方式的学习
通过图片、课件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介绍一些常见的购物用语和表达方式,如购物清单、购物车、货架等。结合实际情境,教授学生如何正确使用这些表达方式,例如如何询问商品价格、尺寸等信息,如何表达购买意向等。
2. 常用对话和交流方式的掌握
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购物对话和交流的练习。学生可以扮演买家和卖家,模拟购物过程中的真实对话。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对话情境,例如购买衣服、食品、电子产品等,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并指导他们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四、教学方法
1. 情景教学法
通过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真实的购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和练习,提高购物能力和交流能力。
2. 合作学习法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等方式,让学生在协作中共同进步,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五、教学评估
1. 角色扮演评估
通过观察学生在购物对话和交流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购物能力和交流能力。
2. 情景模拟评估
设计购物情境,要求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购物对话和交流,评估他们在实际情境中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通过以上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提高购物能力和培养良好的消费观念。购物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学习购物的相关知识和技巧,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并培养理性消费的习惯。
购物的教案 篇二
购物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活动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购物技巧和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我设计了以下购物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购物的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
2. 学会使用购物App进行网上购物。
3. 培养学生理性消费和识别商品质量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购物流程和注意事项的学习。
2. 网上购物和识别商品质量的技巧。
三、教学内容
1. 购物流程和注意事项的学习
通过课件、视频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介绍购物的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如如何选择商品、比较价格、支付方式等。引导学生了解购物的基本原则和常见陷阱,并教授他们如何避免购物陷阱和保护自己的权益。
2. 网上购物和识别商品质量的技巧
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向学生介绍网上购物的基本流程和技巧。教授学生如何使用购物App进行商品搜索、下单、支付等操作,并提醒他们注意商品的真伪、质量等问题。引导学生学会识别商品质量的方法,如查看商品评价、比较不同品牌等。
四、教学方法
1. 案例分析法
通过分析购物案例和真实情况,让学生了解购物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实际操作法
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购物操作和网上购物体验,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购物技巧和经验。
五、教学评估
1. 实际操作评估
观察学生在购物过程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购物技巧和操作能力。
2. 情景模拟评估
设计购物情境,要求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购物操作和决策,评估他们在实际情境中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通过以上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购物技巧和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购物是一项实用的生活技能,通过学习购物的相关知识和技巧,学生可以更好地应对日常生活中的购物需求,并培养理性消费的习惯。
购物的教案 篇三
活动目标:
1、认识10元以内的人民币,并学习钱币的简单换算。
2、培养钱币换算能力。
3、知道节日时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4、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数学图卡组。
2、幼儿事先收集蔬菜、水果的图片。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回忆并叙述买东西的经历。
(1)教师:小朋友,你们有没有去超市买过东西?
(2)教师:超市里的东西很多,不同种类的东西价格也不同,你都买过什么东西?知道是多少钱嘛?你是从哪里知道价格的?
2、亲身体验,情境游戏"超市购物"
(1)与幼儿一起运用事先收集好的蔬菜、水果图片布置成超市的情景,并在每样物品前放置价格标签。
(2)幼儿进行游戏,自由购物,到柜台前结账。
(3)幼儿必须依据手中不同物品的不同价格,用对应的钱付款。
(4)完成购物后,请幼儿相互交流购物、付款的情形,以及自己的计算方法。
(5)可根据幼儿游戏情况增加游戏的难度,引导幼儿多买一种物品,提高幼儿的兴趣。
3、操作幼儿用书,并完成练习。
教学反思:
中秋佳节是我们中国一个传统的重大节日,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是孩子们观赏月亮,品尝月饼,学习分享的大好时机。
购物的教案 篇四
教学内容:
教科书70-71页主题情景图“买文具”,认一认,填一填。
教学目标:
1、认识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及换算关系。
2、初步体会人民币的作用。
教学重点:
1、认识小面额人民币。
2、掌握元角分的关系。
3、体会一元的币值。
教学难点:
熟练掌握元角分之间的关系,进行人民币之间的正确兑换。
教学过程:
一、创设购物情境
1、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要购买这些文具需要什么?
3、揭示课题
二、认识小面额人民币
1、说说你认识哪些人民币?
2、看“认一认”
图中有哪些人民币?给他们进行分类
说说哪些是纸币,哪些是硬币?
3、游戏
我举你认,我说你举。
三、开展换币,购物活动。
1、说说元角分的关系
2、进行换币活动。
3、那一元能买多少东西呢,我们来开展一项购物活动。
出示主题图,图中文具个卖多少钱,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完成71页练习。
四、填一填
独立完成
五、本课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有什么用处?
2、买衣服
教学内容:教科书72页主题图,认一认,说一说,73页练一练和数学故事。
教学目标:1、认识各种大面额人民币及换算关系。
2、体会人民币的用处。
教学重点:正确认识大面额人民币,
教学难点:能正确清点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
1、看人民币认读。
2、听币值,找出或组成相应的人民币。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看主题图,理解图意。
2、提问
想买一件衣服和一条裙子需要多少钱?
你能用刚才学过的人民币支付吗?
你有别的办法让付钱更简单吗?
(用大额人民币)
三、认识大额人民币
1、说说自己认识的大额人民币
2、师举生认
四、开展购物活动
1、交流,大额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下面老师要看看谁会用这些大额人民币购买主题图中的衣服。
3、抽生购物
4、同桌互相进行购物活动。
五、练一练
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
六、讲故事
感受银行和储蓄功能。
七、本课小结
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
购物的教案 篇五
活动设计背景
该活动属于“个别探究——集中研讨式”的设计。在本次活动中,通过让幼儿摸摸、看看、分分、说说,发现了硬币和纸币的不同和相同之处,充分体现了幼儿在自我操作中获得了知识。本次活动以游戏为主,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初步掌握了购物的基本常识,引导幼儿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活动目标
1、认识人民币1角、5角、1元,并会灵活运用。
2、了解人民币、标签、物品三者的关系,产生购物的兴趣。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人民币1角、5角、1元,
了解人民币、标签、物品三者的关系
活动准备
1、创设超市情
2、人民币学具每个幼儿1套
3、实物若干、标签若干
活动过程
一、随音乐“卡通之歌”进入活动室。
师:“宝宝们,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来到了嘟嘟超市的门前,你们知道超市里是干什么的吗?(幼儿:卖东西的地方)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逛超市吧!
(激发幼儿购买的欲望。)
二、幼儿进超市购物
1、师:“宝宝们看,超市里摆放的东西多整齐呀!你们看这里摆放的是什么(教师指向文具区)(幼儿会说:“这里有铅笔、棒棒胶、橡皮、尺子”等),这里是卖学习用品的地方,是文具区。
依照此方法逐一介绍生活用品区、图书区、食品区。
(让幼儿知道超市的物品是分类摆放的。)
2、师:“宝宝们看,每排物品的下面都有一个标签,它表示上面的物品是多少钱,我们在卖东西的时候要看好价格和手中的钱再买,下面老师发给每个小朋友一个钱包,自己去卖东西好吗?
(分发钱包,幼儿自己去购物)告诉幼儿买完东西要到收印台去交钱。买东西时不推、不挤,做一个文明的小顾客。(保育员老师扮演收印员)
3、幼儿在卖东西的时候可能出现一些问题,这时教师只是旁观,不给予帮助。
4、师:“宝宝们到老师这边来,老师看看你们买到什么东西了?”
幼儿围到教师身边,师问:“你买到什么了?”“你为什么没买到东西?”
有的幼儿没买到东西可能活说:“我不认识钱。”“我不认识上面的字。”“我不会花钱。”等,这时教师让买到东西的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买到东西的。
(此环节让幼儿认识到不认识钱不会花钱是买不到东西的,从而激发幼儿认识和使用人民币的欲望。)
三、交流比较
请买到东西的幼儿到这边来并说说自己买的是什么、怎样付的款。
如:用1角钱买了一根铅笔。就在桌子上摆出一根铅笔、1角的标签和一个1角的硬币,从而让幼儿认识1角钱。
用同样的方法认识5角及1元的硬币,并了解5个1角和1个5角一样多,2个5角和1个1元一样多,10个1角和1个1元一样多。
(在幼儿叙述的过程中不认识人民币的幼儿学到了本领,认识了人民币,也学会了怎么使用,他们会有强烈的购买欲望,以此来展示自己的本领)
四、再次去超市购物
师:“宝宝们现在认识钱了吗?知道怎样买东西了吗?我们现在再次进入超市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吧!如果不小心把东西碰到了地上该怎么办?(幼儿:“把它捡起来”)对,捡起来放回原处。好,现在出发吧!
幼儿自由去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然后去收印台交款。
师:“宝宝们告诉老师这次你买到什么东西了?用了多少钱?”
幼儿个个会非常兴奋的向老师说自己买到了什么东西,用了多少钱。
(幼儿的本领得到了展示,他们会感到非常自豪。)
五、教育幼儿不乱花钱
师:“宝宝们手中还有钱吗?(幼儿:“有”)我们剩下的钱不能乱花,应该把它积攒起来留到以后有用的时候再用。今天我们学会了购物,以后我们要做家长的小帮手,帮他们去买东西好吗?(幼儿:“好”)现在宝宝们把剩下的钱放在存钱罐中吧!”
收学具,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只是让幼儿初步了解人民币,通过超市购物的游戏来认识人民币,幼儿兴趣颇高,求知欲强烈。但活动前对幼儿原有知识经验估计得过高,导致幼儿在第一次购物中遇到很大的困难,在认识人民币的过程中感到吃力。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要深入了解幼儿的原有知识经验,除了备教材,还要备孩子,这样才能使活动有条不紊的进行。
购物的教案 篇六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超市、了解超市的特点。
2、感知超市购物的过程,初步学会使用人民币。
3、通过购物活动,形成初步的消费与理财意识。懂得超市购物的规则,启发学生做文明小顾客。并渗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活动准备:
1、 家校沟通:请家长支持这项活动,给孩子准备10元钱。
2、 与孩子讨论购物目标及购物规则。
3、 向学生提出安全出行的要求,及做文明小顾客的号召(穿校服)。
活动流程:
一、课前收集
1、 有关超市的资料(超市购物卡、超市专用口袋、收银小票、价位标签、宣传单)。
2、了解超市的特点(1、超市内的环境整洁。2、物品可以自己随意挑选。3、超市里的物品价格比较适中。4、种类也很多5、明码实价。6、服务员讲普通话也很热情)
二、组织讨论
1、在超市入口处要做些什么?(避免与超市内的东西混淆。避免自带物品太多、太重不便于携带,在入口处首先应将自带物品寄存在服务台。领购物车或购物筐。)
2、在超市里如何挑选购买物品?(先购轻便物 再购沉重物 讲求物美价廉 注重实用性 拿不到时请服务员帮忙)
3、购完物之后应该做些什么?(主动排队付款 购物筐不乱放)
三、体验购物
四、活动总结
活动延伸:
写一篇数学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