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目标教学设计 篇一
在教学设计中,三维目标是指教学活动中的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实践目标的统一。通过设置三维目标,教师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本文将以一节数学课为例,介绍如何设计三维目标教学。
本节课的主题是“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在认知目标方面,学生要能够掌握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理解平行线判定的方法。在情感目标方面,学生要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在实践目标方面,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数学建模的能力。
为了达到这些目标,我将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1. 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始课堂,我将引入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法。通过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2. 探究性学习: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自主探究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每个小组将分配一个具体的问题,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寻找解决方法,并与其他小组分享自己的思路和结论。
3. 合作学习:在小组活动中,学生将分工合作,互相讨论和协作,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将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和支持,培养他们的合作与交流技巧。
4. 案例分析:在课堂的最后,我将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生将分组讨论,并在全班展示自己的解决方法。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数学建模的能力。
通过以上教学策略,我相信学生能够在认知、情感和实践三个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他们将不仅仅掌握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还培养了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三维目标教学设计 篇二
在教学设计中,三维目标是指教学活动中的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实践目标的统一。通过设置三维目标,教师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本文将以一节语文课为例,介绍如何设计三维目标教学。
本节课的主题是“古诗欣赏”。在认知目标方面,学生要能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艺术特色,掌握古诗的基本韵律和结构。在情感目标方面,学生要培养对古诗的喜爱和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在实践目标方面,学生需要通过写作、演讲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为了达到这些目标,我将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1. 情景再现:我将通过图片、音乐等多种媒体手段,再现古诗所描述的情境。学生将通过观察和感受,进入古诗的世界,理解古诗的意境。
2. 赏析与解读:我将选取一些经典的古诗,引导学生进行赏析和解读。学生将分组讨论古诗的意义、词句的含义等,培养他们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3. 朗诵与表达:在课堂的最后,我将要求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朗诵,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进行表达。学生将通过朗诵和表达,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通过以上教学策略,我相信学生能够在认知、情感和实践三个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他们将不仅仅掌握了古诗的意境和艺术特色,还培养了对古诗的喜爱和欣赏能力,以及通过语言表达表达自己情感和感悟的能力。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三维目标教学设计 篇三
三维目标教学设计范文
学习目标是指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要达到的预期的学习结果。所谓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一、设计三维目标的依据
如何确立某一个教学单元或某一节课的三维目标,要着重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要认真分析教学内容
分析教材首先要求把课程标准和教材信息转化为自己的信息,其次,要回顾该教学内容先前的实践经验和反思。在些基础上,再进一步吃透文本中的“十个着眼点”:
一是目标的着力点;二是内容的重难点;三是资源的开发点;四是落实的知识点;
五是培养的技能点;六是情趣的激发点;七是思维的发散点;八是合作的讨论点;
九是渗透的育人点;十是知识的引申点。
(二)要切实了解学生情况
了解学生是教学成功的前提。有些教师以为整天和学生在一起,没必要进行专门的了解,这是一种误解。我们要求教师通过多种途径的调查,力求做到“十知道”:
一是知道学生的现有水平;二是知道学生的学习需要;
三是知道学生的学习环境;四是知道学生的学习态度;
五是知道学生的学习方式;六是知道学生的学习习惯;
七是知道学生的思维特点;八是知道学生的生活经验;
九是知道学生的个性差异;十是知道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要对学习内容进行重组
教师在分析学习内容、了解学生情况以及回顾先前教学经验与反思的基础上,开发学习资源和运用教学媒体对教材的顺序、详略、深浅等作适当取舍、加工、提炼等处理,再确定三维目标。而对学习内容进行重组,要求能做到“五个有利”:
一是教材重组要有利于缩小教材体系与学生实际水平之间的距离,易于建立“最近发展区”,使学生有可能达到发展水平;
二是教材重组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能引导学生有兴趣地学,能激发学生追求知识的欲望,能满足学生对知识“懂”的需要和“会”的需要等;
三是教材重组要有利于学生运用智力,积极思维,有利于学生认真听课,深刻领会;
四是教材重组要有利于学生理解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概念的概括过程,结论的探究过程等;
五是教材重组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技能、实验技能、调查技能、以及实事求是的态度。
二、对三维目标内涵的理解
关于三维目标,新课改方案中已提出多年,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有些教师总感觉很难把握,甚至在理解上出现了偏差,如不少教师把“过程与方法”理解为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
(一)知识与技能(一维)
所谓知识目标,这里主要指学生要学习的学科知识(教材中的间接知识)、意会知识(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等)、信息知识(通过多种信息渠道而获得的知识)。
知识目标的表达举例(要注意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 ·通过学习,知道动物也是有情感的;
·通过学习,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所谓技能目标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对完成某种任务所必须的活动方式。技能目标可为分“四种”:
一是基本技能。如读、写、算的技能。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能正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是智力技能。如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推理等技能。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学会用实验与推理的科学方法来研究物体和认识物体。
三是动作技能。如绘画、做操、打球等。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初步掌握前滚翻和后滚翻的基本要领。
四是自我认知技能。即认知活动的自我调节和监控技能。如自己会做计划,会核对自己的成绩,会检查自己解题方法是否合理、有效,会评价自己的作业水平等。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学会制定自主阅读的计划。
(二)过程与方法(二维)
过去教学重结论轻过程,现在要求学生不仅知道简单的结论,更要知道一些过程。过去重教法,现在要重学法。
所谓过程,其本质是以学生认知为基础的知、情、意、行的培养和发展过程,是以智育为基础的德、智、体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的兴趣、能力、性格、气质等个性品质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
过程目标的表
达举例:·通过学习,认识分数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通过学习,学会xx结构的归纳和演绎过程。
·通过学习,理解xx问题解题思路的探寻、分析和综合过程。
·通过学习,掌握xx解题方法的选择与比较过程等。
所谓方法,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并学会的方法。方法目标的表达举例:通过学习,采用并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或问题探究的方法,或问题的观察方法,或思维发散的方法,或合作交流的方法,或解决xx问题的方法等)。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
所谓情感,是指人的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态度体验。人的情感表现状态有以下几种:
一是表现为情绪。情绪是一种较低级的简单的情感,如愉快、激动、紧张等。情绪目标的表达举例:通过学习,能产生愉快的感觉。
二是表现为热情。一个人有政治热情,他就对祖国、民族、人民产生深厚的爱,并转化为力量和行为。一个人有学习热情,他就能潜心钻研,做出成绩。
目标表达举例:
·通过学习,激发起爱国主义的情感;
·通过学习,激发起学习的热情。
三是表现为兴趣。兴趣是强烈的吸引性和鲜明性的情感反映。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激发起探究自然科学的兴趣。
四是表现为动机。动机是情感冲动而出现的念头,它可以成为行动的驱动力。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激发起学习的动机,为完成学习任务而产生动力。
五是表现为求知欲。它是在智力探究活动中,需要和愿望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能满足学习的需要,从而产生求知的欲望。
六是表现为道德体验。如敬佩、赞扬、羡慕等。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能对xx人物感到敬佩??
七是表现为美的体验。指对自然、艺术、社会行为美的情感体验。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学会鉴赏大自然的美。
所谓态度,这里不仅指学习态度和对学习的责任,它还包括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等。
目标表达举例:
·通过学习,端正学习态度,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学习,在交往中能表现出宽容、忍耐的态度。
所谓价值观。本指对问题的价值取向的认识,这里也可指学生对教学中问题的价值取向或看法。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的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从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及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目前对教学中的问题持不同观念的人,其价值取向也不同,如对什么样的知识最有价值,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对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对教学质量的本质是什么,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学生的学业负担过重的原因是什么,有不同的价值取向;??
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能认识到学习质量不仅看考试的分数还要看德育、体育方面的发展。
概而言之,在落实三维目标的过程中,要以“知识与技能目标”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体现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