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淮阴侯列传》教案【优质3篇】

时间:2019-01-06 03:23:28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高二语文《淮阴侯列传》教案 篇一

标题:《淮阴侯列传》教案:探究历史人物形象与人性的复杂性

导入:

《淮阴侯列传》是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中的一篇传记,主要讲述了刘邦的功绩和性格特点。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历史人物的形象和人性的复杂性。本教案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文本分析和讨论,探究刘邦的形象与人性的复杂性。

一、课文导读与背景介绍(时间:15分钟)

1. 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淮阴侯列传》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 分析刘邦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二、文本分析与讨论(时间:30分钟)

1. 利用课堂小组讨论的方式,分析刘邦的形象特点,包括他的智勇、胆识、领导才能等。

2. 探讨刘邦的人性的复杂性,如他的权谋、残忍、善良等。

3. 引导学生思考刘邦的形象和人性是否矛盾,如何理解这种矛盾。

三、个人思考与反思(时间:10分钟)

1. 要求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你对刘邦的形象和人性有何看法?你认为他是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吗?为什么?

2. 学生可以写下自己的思考和观点,可以在课堂上分享和讨论。

四、拓展阅读与延伸学习(时间:15分钟)

1. 鼓励学生选择相关的文章或书籍,进一步了解刘邦的历史背景和形象。

2. 提供其他历史人物的传记,让学生对比分析不同人物的形象和人性。

五、课堂总结与小结(时间:10分钟)

1. 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小结。

2. 老师进行课堂点评,强调刘邦形象与人性的复杂性,启发学生思考历史人物的多样性。

高二语文《淮阴侯列传》教案 篇二

标题:《淮阴侯列传》教案:探究历史人物的价值观与行为准则

导入:

《淮阴侯列传》是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中的一篇传记,主要讲述了刘邦的功绩和性格特点。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历史人物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本教案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文本分析和讨论,探究刘邦的价值观与行为准则。

一、课文导读与背景介绍(时间:15分钟)

1. 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淮阴侯列传》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 分析刘邦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二、文本分析与讨论(时间:30分钟)

1. 利用课堂小组讨论的方式,分析刘邦的价值观,如他对功名利禄的追求、对家族的忠诚等。

2. 探讨刘邦的行为准则,如他对待敌人的策略、对待部下的管理等。

3. 引导学生思考刘邦的价值观与行为准则是否符合我们现代社会的价值观。

三、个人思考与反思(时间:10分钟)

1. 要求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你认为刘邦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是正确的吗?为什么?

2. 学生可以写下自己的思考和观点,可以在课堂上分享和讨论。

四、拓展阅读与延伸学习(时间:15分钟)

1. 鼓励学生选择相关的文章或书籍,进一步了解刘邦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2. 提供其他历史人物的传记,让学生对比分析不同人物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五、课堂总结与小结(时间:10分钟)

1. 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小结。

2. 老师进行课堂点评,强调历史人物的价值观与行为准则对其形象和历史评价的影响,启发学生思考自己的价值观与行为准则。

高二语文《淮阴侯列传》教案 篇三

高二语文《淮阴侯列传》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二语文《淮阴侯列传》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掌握积累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与含义以及文言句式等相关文言常识

  2、把握《史记》叙述历史事件时采用的起伏跌宕的叙事特色

  3、体会司马迁借助《淮阴侯列传》要表达的深层含义

  4、让学生能站在现代人的角度看待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提出独到的.见解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常识

  2、体会叙事的跌宕起伏的行文特色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淮阴侯列传》叙写了哪几件事?根据叙写的事件划分文章的层次。

  2、对照注释自己疏通文章,找出文中出现的文言现象,标出自己不能解决的疑点和难点。

  二、导入新课:

  亮煌煌几页史书,乱纷纷万马逐鹿。雄赳赳一代名将,野茫茫十面埋伏。山埋伏,水埋伏;将军战术传千古。云埋伏,雾埋伏;功臣末路断头颅!疑兵疑阵在何处?战场埋伏、官场埋伏、朝廷埋伏、宫廷埋伏……啊!帅才不及帝王术!兵书不如圣诏书!空留下《十面埋伏》古琴谱;让后人评述,功过何如?

  这是电视剧《淮阴侯韩信》的主题歌《十面埋伏》,将军战术传千古,功臣末路断头颅!一曲《十面埋伏》,一声叹息!在我们学过的《高祖本纪》中刘邦曾说过:“夫运筹策于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可见,刘邦是很赏识韩信的军事才能的。作为一代名将,“韩信虏魏、破代、平赵、下燕、定齐,南摧楚兵二十万,杀龙且,而楚遂灭。汉并天下,皆信力也。”没有韩信就没有汉家王朝。可韩信的结局却是夷灭三族。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淮阴侯列传》,探究司马迁的态度和观点。

  三、检查预习

  1、注音

  商贾()晨炊蓐()食漂()染井陉()裨()益偏裨()辎()重

  2、文章的结构层次

  四、研读文本1——3节

  1、朗读课文,小组内讨论解决在预习中的疑难点,并推举一人翻译课文。

  词类活用:

  通假字:

  特殊句式:

  古今异义:

  重点句子翻译:

  2、补充三个故事的结局:(韩信被封为楚王)信至国,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及下乡南昌亭长,赐百钱,曰:“公,小人也,为德不卒。”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楚中尉。告诸将相曰:“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于此。”

  这三个故事,揭示了韩信怎样的个性特点?

  五、研读文本4——7节

  1、朗读课文,小组内讨论解决在预习中的疑难点,并推举一人翻译课文。

  词类活用:

  通假字:

  特殊句式:

  古今异义:

  重点句子翻译:

  2、研究文本P138中“阅读与探讨”部分的“萧何追韩信”“登坛拜将”。

  讨论:这是从正面还是侧面写韩信的卓越才能?

  3、4——7节是写与赵国之间的一场战争,给这场战争取一个名称,并且说说是从正面还是侧面表现韩信的军事才能。

  4、问题探究:

  (1)韩信能取得井陉口这场战斗胜利有哪些主要原因?

  (2)作者在描写井陉之战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六、研读文本8——10节:

  1、朗读课文,小组内讨论解决在预习中的疑难点,并推举一人翻译课文。

  词类活用:

  通假字:

  特殊句式:

  古今异义:

  重点句子翻译:

  2、问题探究:

  (1)有人说

韩信是被吕后等设计陷害死的;也有人认为他造反证据确凿,咎由自取;还有人认为他是被逼上梁山。对此你怎么看?请认真研读课文,收集有关资料,说说你的看法。

  (2)韩信墓前有对联曰:“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联中“一知己”和“两妇人”分别指代什么人?

  七、研读文本11节

  1、翻译课文

  2、讨论司马迁对韩信的看法,司马迁借助《淮阴侯列传》表达了怎样的历史观?

  八、本文叙事曲折,情节起伏有致,试做简要分析。

  九、检测题

  1、一词多义

  且:赵王、成安君陈余闻汉且袭之也绝:从间道绝其辎重

  且彼未见吾大将旗鼓秦之纲绝而维弛

  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北山愚公,年且九十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穷且益艰,不坠青云之志

  2、翻译句子

  (1)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

  (2)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3)且天下锐精持锋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顾力不能耳。

  (4)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

高二语文《淮阴侯列传》教案【优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