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进位加法》数学教案(优质6篇)

时间:2016-01-09 02:27:39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不进位加法》数学教案 篇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法是一个非常基础且重要的概念。而对于加法运算中的进位问题,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可能会有一定的困惑。因此,本文将介绍一种名为《不进位加法》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加法运算中的进位规则。

教学目标:

1. 理解加法运算中的进位规则。

2. 学会使用《不进位加法》方法进行加法运算。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黑板、白板或者投影仪等教学工具。

2. 学生准备纸和铅笔。

教学步骤:

1. 引入《不进位加法》的概念,解释进位的含义。例如,给出一个加法算式13 + 8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加法运算。

2. 介绍《不进位加法》的规则:在加法运算中,如果两个数位上的数字相加大于9,则只保留个位上的数字,不进行进位操作。

3. 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进行演示和练习。例如,13 + 8 = 11,其中3 + 8 = 11,而不是21,因为只保留个位上的数字。

4. 让学生自己尝试进行《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教师可以在黑板或者白板上进行演示,同时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5. 继续进行更多的练习和巩固。逐渐增加难度,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不进位加法》的方法进行加法运算。

6.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总结,让他们发现《不进位加法》与传统的进位加法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扩展:

1. 引导学生思考《不进位加法》的应用场景,例如计算购物时的找零问题等。

2.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通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来巩固和应用《不进位加法》的方法。

3. 引导学生从《不进位加法》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其他数学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不进位加法》的教学方法,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加法运算中的进位规则。这种教学方法简单易懂,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进位的概念,并且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希望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不进位加法》数学教案 篇二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法是一个非常基础且重要的概念。而对于加法运算中的进位问题,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可能会有一定的困惑。因此,本文将介绍另一种名为《不进位加法》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游戏化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加法运算中的进位规则。

教学目标:

1. 理解加法运算中的进位规则。

2. 学会使用《不进位加法》方法进行加法运算。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游戏卡片,每张卡片上写有一个加法算式。

2. 学生准备纸和铅笔。

教学步骤:

1. 引入《不进位加法》的概念,解释进位的含义。例如,给出一个加法算式13 + 8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加法运算。

2. 介绍《不进位加法》的规则:在加法运算中,如果两个数位上的数字相加大于9,则只保留个位上的数字,不进行进位操作。

3. 进行游戏化的教学活动。教师将游戏卡片分发给学生,每个学生需要根据卡片上的加法算式进行计算,并写下结果。然后,学生将自己的答案与周围的同学进行比较和讨论。教师可以在游戏过程中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4. 让学生自己尝试进行《不进位加法》的计算,可以通过游戏卡片的形式,让学生互相出题并进行答题练习。教师可以在学生答题后展示正确答案,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纠错。

5. 继续进行更多的游戏和练习,逐渐增加难度。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挑战性的游戏关卡,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巩固和应用《不进位加法》的方法。

6.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总结,让他们发现《不进位加法》与传统的进位加法的区别和联系。

通过实际操作和游戏化的教学方法,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加法运算中的进位规则。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希望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不进位加法》数学教案 篇三

  【活动构思】

  “数”在食、衣、住、行等的日常生活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几乎没有一个民族不知道1、2、3、……或“很多”这些与“数”有关的概念或名称。仅就最单纯的数东西来说,便和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数学是抽象的科学,要是幼儿学好数学必须使其具备相当丰富的感觉经验以培养逻辑思考的能力。蒙台梭利数学教育正以感官教育为基础,让幼儿在操作感官教具时,不断积累感觉经验,将数量,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逐步形成数概念。在过程中开启孩子的智慧,借助教具的操作,触类旁通,真正成为一个懂得思考的孩子。本节数学活动中,我将利用邮票上的数值进行加法运算游戏,借用蒙氏的错误订正,让幼儿自己自由地进行工作,加深对数位的理解。

  【活动目标】

  1、利用邮票游戏教具做加法运算。

  2、加强大数目加算练习。

  3、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准备材料】

  1、托盘;

  2、邮票箱教具;

  3、彩笔、题目卡;

  4、加法订正板红线。

  【基本操作】

  一、复习10以内的加法,并进行错误订正。

  二、介绍本次工作名称:邮票游戏的加法工作。

  三、复习邮票的一些简单知识。

  1、取出写上加法的题目卡,为幼儿巩固加数的含义。

  2、用邮票表示数字。

  3、请幼儿观察数字,询问幼儿数字有哪几个数位。示范拿取对应的定位筹码,将定位筹码按个、十、百、千的顺序排好。

  4、按照题卡选择邮票,分别把与数字对应的邮票放在对应的定位筹码的下面。

  5、操作邮票得出竖式结果。

  四、给幼儿不同题卡引导幼儿独立进行计算。幼儿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强调安静进行工作。

  五、工作结束,请幼儿将教具放回原处,离开课室。

  区域延伸:提供邮票箱进行进位加法横式练习。

  【活动反思】

  这是一次蒙氏数学教学活动在本班的的初步尝试。孩子们通过操作形象的邮票教具,初步学习了不进位的加法。整个过程中,孩子们都在安静的环境中,自由有序地进行工作。

  本堂课加强了幼儿大数目的加算练习,也加深了对数位的理解,为小学的加法运算奠定基础。活动过程中,采用了三段式教学法复习不同颜色的邮票代表不同的位数,加强幼儿数位的理解。最后的错误订正,让幼儿对照该标准自已发现并自动纠正错误,无需老师的提醒,提高了幼儿学习数学的自主性,培养细心、耐心、认真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自觉性和独立思考能力。但在进行新工作展示时,老师的语言还需要更加简练些,减少幼儿等待的时间,提供更多的时间给幼儿进行自由练习,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幼儿。

《不进位加法》数学教案 篇四

  教学内容:

  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

  教学目标:

  熟练地计算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了解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教具学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引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去大海边上解决问题,是板书课题 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

  二、揭示目标

  本节课的学习的新本领是熟练地计算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了解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过渡:要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还要靠大家认真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三、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内容,仔细观察图片上有什么?天空上有什么?大海上有什么?海滩上小朋友在干什么?动动脑子你能提出什么问题?(5分钟后比谁学得快、理解的透彻,能够解答以上问题。)

  四、先学

  过渡:现在自学竞赛开始,比一比谁看得认真,坐姿端正、精力集中,效率高。

  1、看一看: 生看书自学,师观察督促学生紧张自学。(师不能辅导)

  过渡:看完的请举手,指一名生(后进生)列举看到的数学信息。(其他同学补充)

  下面,老师来检测一下同学们自学的效果怎么样?

  2、做一做:解决红点问题,天空中有多少只海鸥?

  五、后教

  1、更正: 指名学生完成第二个问题,并讲解做题思路。

  2、议一议:加几个一和减几个一都在各位上计算。

  六、全课小结

  生口述小结:加几个一和减几个一都在各位上计算。

  七、练一练

  11+3=

  15+4=

  16+1=

  14+2=

  12+5=

  13+4=

  过渡:今天的知识你学会了吗?下面,大家就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做作业吧!

  八、板书设计

  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

《不进位加法》数学教案 篇五

  本单元计算部分分为三节,即9加几,8、7、6加几,5、4、3、2加几。这样编排,体现了学习知识和形成技能的反复认识过程。

  一、教材

  “用数学”编排在计算当中,要求学生经历观察发现数学问题,收集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数据,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求得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

  1、动手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凑十法”,发现20以内进位加法的规律。

  2、逐步抽象,促使学生通过思考口算出得数。

  3、解答有图有文字的应用题的方法。

  四、教学手段的应用:

  1、充分利用主题图。

  2、让学生动手摆小棒、。

  3、运用口算卡片,使学生熟练地进行计算。

  五、教学方法:

  1、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法。

  2、观察法、实物操作法。

  六、教学思路:

  9加几

  本节教材开始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口算加法。教材分为两段进行编排,第一段是9加几的口算加法,第二段是“用数学”。

  这部分内容可以用3课时进行教学。可以安排2课时教学9加几的内容,并在课堂上进行巩固练习的混合练习。完成练习十七中的习题,可以安排1课时教学“用数学”的内容,并在课堂上进行9加几和10以内加减法的练习完成练习十八中的习题。

  教学例子时,要出现运动会全景挂图,幻灯投影(课件),并用语言描述生龙活虎的比赛场面,吸引学生“入场”。

  教学例题时,要让学生自己摆一摆,使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凑十法的过程,从而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如计算9加速度时,先让学生在左边摆出九根红色小棒,在右边摆3根绿色小棒,然后可以启发学生想:怎样把凑成10?可以多摆几次,边摆边就,使学生头脑中形成凑十的表象,可以加深学生对凑十法的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凑十法。

  8、7、6加几

  这部分内容可以用4课时进行教学。可以安排2课时教学8、7、6加几的内容,并在课堂上进行巩固和混合练习,完成练习十九中的习题。可以安排2课时教学“用数学”的内容,阈在课堂上练习所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式题,完成练习二十中的习题。

  教学例1时,利用学习9加几的基础,要让学生独立用小棒摆出把8凑成10的过程,以加深对凑十法的感性认识。在操作的基础上,让学生说出用凑十法计算8 5的口算过程,强化了”把凑成10,就把另一个加数分成2和几的认识,为学生掌握8加几的计算方法打好基础。

  教学例3时,放手让学生独立计算8 9,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计算的方法。

  5、4、3、2加几

  这些内容要求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完成这些计算。教科书第110页“复习”,复习前面学过的进位加法式题。为用交换加数的方法计算5、4、3、2加几做好准备。

  这部分内容可以用3课时进教学,教学5、4、3、2加几的内容,并在课堂上进行巩固练习和综合练习,完成练习二十一中的习题。

  例1(110页),在5 7=5 8=的下面配有教师提出问题的图,意在引导学生用7 5,8 5想出得数,使学生初步学会交换加数的方法计算。

  例题(第110页)只给出算式。要求学生用学过的8 49 3算出4 83 9的得数,以巩固用交换加数的方法计算小数加大数。

《不进位加法》数学教案 篇六

  教学内容:

  课本P11———P12例3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100以内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2、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3、能运用数学知识尝试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教学重点:

  1、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2、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进位的方法。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第8页主题图。问:二(1)班和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教学例3。

  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

  2、汇报各自的计算方法。

  3、小结。今天学的内容有什么特点?你能给这种算式取个名字吗?板书课题:进位加法。

  3、完成练习二第3题学生看图,了解题意,或是摆小棒帮助理解。再列竖式计算。学生汇报,并说明计算方法。

  5、总结算法。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指名汇报,引导学生总结: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也可以从十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设计意图]: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理解算理。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完成P11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想法。学生汇报并说明算法。

  2、完成P12做一做交流观察到的信息。学生汇报。

  3、完成P13第4题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订正,指两道题说说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学生能更为熟练地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教师引导梳理。

  五、随堂练习

《不进位加法》数学教案(优质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