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花之咏》教学设计 篇一
标题:探索花的奥秘,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不同种类的花朵及其特点;
2.培养学生对花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通过观察和描写花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想象力。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PPT、花朵图片、花瓶、纸、颜料、刷子等;
2.学生准备:学生书、笔、绘画工具等。
三、教学过程:
1.导入(10分钟)
教师展示一幅花朵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花朵的颜色、形状、花瓣的数量等特点,激发学生对花的兴趣。
2.学习(20分钟)
a.教师通过PPT介绍不同种类的花朵及其特点,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花卉知识。
b.教师将花瓶中的花朵放在讲台上,让学生仔细观察花朵的颜色、形状、气味等特点,并引导学生用形容词来描写花朵。
c.学生书上的《花之咏》中有一些描写花朵的诗句,教师请学生读一读,感受诗歌中花朵的美丽和神奇。
3.练习(30分钟)
a.教师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花朵,并用纸和颜料绘制花朵,要求尽量还原花朵的颜色和形状。
b.学生完成绘画后,每组派一位代表向全班展示并描述自己绘制的花朵。
4.总结(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总结所学到的关于花朵的知识和描写花朵的方法。
五、教学延伸:
1.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花坛或公园,观察不同种类的花朵,并进行实地写生绘画。
2.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家里种植一些简单的花卉,培养学生的耐心和责任心。
四年级下册《花之咏》教学设计 篇二
标题:感受花的美丽,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创造力
一、教学目标:
1.欣赏花朵的美丽和艺术价值;
2.培养学生对花朵的感受和表达能力;
3.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才能。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PPT、花朵图片、色彩纸、剪刀、胶水、彩色笔等;
2.学生准备:学生书、绘画工具等。
三、教学过程:
1.导入(10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花朵的美丽视频,让学生感受花朵的色彩、形状和变化,引发学生对花的艺术欣赏的兴趣。
2.学习(20分钟)
a.教师通过PPT介绍花卉艺术作品中的花朵形象,并与学生一起欣赏一些花朵的艺术作品,让学生体验花朵艺术的美感。
b.教师提问学生对花朵艺术作品的感受和想法,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练习(30分钟)
a.教师分发色彩纸、剪刀、胶水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和感受,用剪纸、拼贴等方式制作花朵艺术作品。
b.学生完成作品后,教师让学生向全班展示并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和心得。
4.总结(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总结所学到的关于花朵艺术的知识和表达花朵的方法。
五、教学延伸:
1.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艺术展览,欣赏更多与花朵相关的艺术作品,并引导学生用艺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2.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花艺比赛或展览,展示自己的花艺作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自信心。
四年级下册《花之咏》教学设计 篇三
四年级下册《花之咏》教学设计范文
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年级下册《花之咏》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材分析:
本课是黎巴嫩著名诗人纪伯伦的一篇散文诗。作者采用拟人手法,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写出了花儿的心声:“我是一句话”、“我是一颗星星”、“我是大地的女儿”……“我永远仰目朝天,不为看到我的幻想,而是为了看到光明。”文章文辞优美、意味深长,表面是关于花的描写,实际上是作者在借物抒情,此时,诗人与花已融为一体,文章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作者对花的欣赏和赞美,潜藏着作者对美丽和光明的渴望和追求。
学生分析:
花是我们身边十分常见,也是大家喜欢的事物。学生对它比较了解。《花之咏》是本单元的第三篇课文,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借花喻人的写作手法有了基本的了解。本文作者在抒发自己对花的赞美与喜爱的同时,表达了自己对美好光明的追求。有了前面的学习基础,所以本文对学生来说不难理解,作为教师应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的过程中与作者的情感达到共鸣。
教学目标:
1、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独立识字,学会本课8个生字。
2、引导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学习第一人称和拟人化的写作手法,并能运用这种写法仿写一段。
4、通过诵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美对光明的渴望与追求。
教学重点:对“我永远仰目朝天,不为看到我的幻想,而是为了看到光明”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儿吗?谁来用最美的语言赞美自己所喜欢的花儿呀。
2、板书课题:花之咏。
查字典,说说“咏”是什么意思?
结合预习,想一想“花之咏”是什么意思?(花之咏就是花的歌唱)
花到底对我们唱了些什么呢,你们想不想知道?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吧!
[由孩子们咏花引入课题,学生通过对比自然而然地理解花之咏就是花儿的歌唱。]
二、自读自悟
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
2、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什么?把自己在课文中遇到的难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3、同学之间互读,检查字句读得是否正确。
4、互相交流读完课文的感受。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其自读自悟,自己质疑问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学习课文时会更积极。]
三、全班交流
1、谁愿意代替花儿“唱”出自己的心声?(指名读)
2、你觉得他们读得怎么样?(生生互评)
3、说说花儿表达了自己什么心声?(生答)
4、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做准备。四、词句摘抄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互相交流。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聆听花儿的.心声。
二、品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对喜欢的段落可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说说喜欢的理由。
3、选自己喜欢的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读后的感受。可以用语言交流,也可以画一幅画,唱一首歌,吟诵一首诗词。
(1)谈到第4段时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感受,体会花儿的美好寓意。
(2)第7段是文章的重点段,谈到第7段时教师可以相机向学生介绍作者的资料,使学生明白“追求光明”是花的崇高理想,也是作者的追求,让学生感悟课文借花喻人的特点。
[学生性格不同,经历不同,对课文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只要孩子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读后的感受即可,教师适时点拨,其他学生可适当补充,但教师一定要求学生先有感情地朗读原文,再结合原文的词句谈自己的理解,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和思维习惯。]
三、感情朗读
1、配乐朗读课文。
2、朗读比赛。
3、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学生充分交流对每段的理解感悟之后,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诵读加深对文章的感悟。]
四、小练笔
1、根据前四自然段的结构特点,试着仿写一段。
2、互相交流。
五、总结全文
学习了纪伯伦的《花之咏》,我们从花儿的自我歌唱中,不但感受到花儿的美丽,而且体会到作者的崇高理想与追求。
教学后记: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文笔清新、想象瑰丽、比喻新奇,作者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写出了花的心声,表达了作者对美对光明的追求。由于课文内容较简单,而且学生已经有了前两课的学习经验,因此教学时我以读为主,通过多个层次、多种方式的朗读,让学生自读自悟,引导学生读后谈出自己的感受,使他们在读中理解,读中积累,读中感悟。
第一人称、拟人化的写法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学完课文之后,学生对这种写法已经有所了解,这时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前四段的结构特点,试着仿写一段,大部分学生的仿写都比较成功,能够做到基本相似,个别人的语言还相当精彩,博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成为本课的一个亮点。
孩子在谈自己读完课文的感受时,虽然老师告诉学生形式可以灵活多样,但绝大部分孩子都选择用语言来表述,而且表述缺乏个性,这很值得我思考。